語言認知丨孩子不愛講話是怎麼回事?可能是語前技能缺乏了

2024-08-30   廣東省中醫院

開欄語

語言認知康復專欄將定期為您推出有關語言、智能障礙及認知行為問題的康複診療相關科普知識,歡迎持續關注!

依依是個2歲4月的小男孩兒,平時會講的話只有簡單的「爸、不」,其他的音都不會發,孩子媽媽很著急,於是來到廣東省中醫院語言認知康復中心就診。看診時醫生髮現孩子只會安安靜靜的玩玩具,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玩耍時的「咿咿呀呀」聲,孩子也比較抗拒跟醫生模仿發音,但指認圖片能力較好。由於孩子配合程度有限,無法配合臨床語言能力評估,於是採取了邊治療邊評估的方式。

經過治療師和依依幾次互動接觸之後,依依慢慢放下防備心,充分信任治療師並願意配合完成一些教學任務。

治療師首先給依依做了孤獨症的相關測試,結果顯示該患兒無明顯的證據支持;語前技能評估發現孩子的模仿能力(發音、動作),遊戲技巧缺乏;語言發育遲緩評估S-S,干預前後兩次測試結果如下:

根據兩次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在干預半年後依依的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都跟上了實際年齡相應的語言發展水平。

在這半年期間,治療師首先通過遊戲的方式對孩子的語前能力進行了訓練,同時根據正常孩子的發展歷程在訓練中加入常見動詞、名詞、形容詞的理解和表達訓練,詞彙逐漸豐富,孩子也就慢慢可以產出句子了,大大增強了語言表達的自信心,提高了溝通效率,也變得更加開朗了。

語前技能就是非口語的溝通能力。即兒童具備使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前,需要掌握一些非語言的方法進行溝通,並且這些方法也為日後的語言學習提供了基礎,它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01

溝通動機

即我們有需求時向別人傳遞信息的信念。溝通動機有很多種,例如:當我們想讓別人知道我們所說的某個對象的名稱時,我們指出對象,然後表達出該對象的名稱,希望對方可以了解我們。我們會將這個溝通動機稱為:命名。

02

目光接觸/視線追蹤

可以理解為兒童使用自己的眼睛去搜集溝通訊息的能力。嬰兒大概6周左右開始與熟悉的人有目光接觸,8周以後便可以與對方建立並維持一段時間的目光接觸,11周歲左右的嬰兒,大部分時間都會望著母親的眼睛,1周歲大的幼兒,已經可以分辨出說話的人並專心望著這個人,18個月時,幼兒可以搜尋對方的視線,發現對方正在注意事物,從而與對方形成動態三角形的互聯注意。

03

專注力

通常是兒童注視一個或多個對象並完成手中活動的能力。兒童參與溝通時,作為說話的人,表達時需要望向聆聽的人或大家所談論的事物;而作為聆聽者,則需要望向說話的人以及他們正在討論的事物。

04

安坐、輪流和等待的能力

在真正開始學習語言之前,兒童需要具備安靜坐好的能力,讓自己有時間觀察和聆聽。需要有能力望向他人或對象,讓自己了解別人正在說什麼,進而猜測別人的想法;需要有維持短暫時間以完成一個活動的能力,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因果關係並順利思考。輪流和等待可以理解為最常見的你來我往的溝通方式。對方說話時自己等待,對方結束說話後,輪到自己來表達和傳遞信息,這是最基本的社交技巧。

05

模仿能力(動作、聲音、口語)

是跟隨別人完成手中活動的能力,這是兒童學習的基本模式。兒童多數技能的學習,都是透過觀察別人怎樣做,自己跟著做實現。

06

遊戲技巧

小朋友基本是在遊戲中去學習和發展的。遊戲技巧包括感官探索性遊戲(觸摸、啃咬、嗅玩具)、功能性遊戲(例如,用玩具刀切、推玩具車)、建構性遊戲(2歲左右出現,兒童能否疊高積木,還是只把積木丟到地上)、假想遊戲(15-21月發展出利用玩具代替實物的前期假想、能力,例如用玩具電話代替真實的電話,之後會在2-3歲發展出假想的替代對象,如:用香蕉代替電話等)、社交戲劇性遊戲(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現生活或故事中的情節)、規則限定性遊戲(5-6歲出現,例如象棋、飛行棋等)。

如果小朋友出現了以上技能的缺失,要儘早尋求醫生的幫助,完成相關診斷評估,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和居家康復指導。

  • 語言認知 | 明明檢查沒有問題,為什麼講不出話來?

  • 語言認知 | 吞咽困難卻不想插胃管?只需要做一個動作就解決

  • 語言認知 | 醫院結合家庭,共助力孩子成長

語言認知 | 明明檢查沒有問題,為什麼講不出話來?

語言認知 | 吞咽困難卻不想插胃管?只需要做一個動作就解決

語言認知 | 醫院結合家庭,共助力孩子成長

語言認知康復中心

廣東省中醫院語言認知康復中心即原言語吞咽診療中心,成立於2014年11月,是康復醫學科言語病理學亞專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頒布的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之一。

目前科室分別在大德路總院、大學城醫院和芳村醫院分別有專門的診療區域,其中大德路總院占地約450平方米,設有腦功能實驗室、語音採集室和語音實驗室、吞咽治療室、傳統/音樂治療室、腦功能訓練室、多感官訓練室、兒童訓練室等多個獨立功能診療區域。

【科室主要業務範疇】

1、腦功能康復:

中心引進了ERP腦電系統、經顱磁刺激技術、多參數腦電生物反饋、德國Rehancom電腦認知評測系統等國際先進設備,開展了大腦功能的測評,不僅能針對腦損傷後語言/認知/吞咽等功能障礙進行評估和治療,同時能對無明顯大腦結構損傷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中心在規範化評估基礎上,結合認知心理前沿科學提出新的診療思路,從大腦功能網絡和語言認知加工模型角度介入,結合非侵襲性腦刺激技術治療腦功能障礙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中心引進了ERP腦電系統、經顱磁刺激技術、多參數腦電生物反饋、德國Rehancom電腦認知評測系統等國際先進設備,開展了大腦功能的測評,不僅能針對腦損傷後語言/認知/吞咽等功能障礙進行評估和治療,同時能對無明顯大腦結構損傷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中心在規範化評估基礎上,結合認知心理前沿科學提出新的診療思路,從大腦功能網絡和語言認知加工模型角度介入,結合非侵襲性腦刺激技術治療腦功能障礙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2、兒童語言/認知障礙:

中心開展了多種原因導致的兒童功能性構音障礙、語言發育遲緩、智力障礙、學習障礙等功能障礙的評估,從語言發育、加工效率、工作記憶、語音樣本分析等多個方面抽絲撥繭明確患兒語言言語障礙的原因,並引進不同種類的計算機語言、聽辯、語音、認知等矯治系統,開展了包括多參數腦電生物反饋、經顱直流電刺激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聲音療育和計算機語言/言語/認知輔助訓練系統等在內的綜合康復治療方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3、吞咽障礙:

中心是國內最早將電視錄像造影、食管測壓、表面肌電圖應用於吞咽障礙評估的醫院之一,為吞咽障礙的臨床評估和科學研究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同時,中心將非侵襲性腦刺激技術、吞咽生物反饋技術等運用於吞咽障礙患者的治療,從大腦功能網絡角度探討吞咽障礙康復的機制,在臨床療效和研究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4、嗓音障礙:

嗓音障礙又稱發聲障礙,多由於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麻痹、神經系統疾病等導致,以聲音嘶啞、發聲費力、音調、響度異常等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同時與職業也有很大關係,多見於銷售人員、老師、醫生、歌唱人員等。中心開展了針對該類患者的計算機嗓音評估、電聲門圖、動態喉鏡等檢查,治療方面開展了計算機嗓音矯治、共鳴訓練、呼吸訓練、生物反饋治療、等多種方法改善患者的發聲情況,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5、中醫傳統特色治療:

中心有專門的傳統(音樂)治療室,針對成人/兒童語言認知障礙、吞咽障礙、嗓音障礙等功能障礙開展了中藥、針灸(包括頭針、體針、腹針、手針等)、艾灸、刺血拔罐、刮痧、耳穴、穴位注射、五行音樂治療等中醫特色治療。運用「虎符銅砭」刮痧法治療鼻咽癌後吞咽功能障礙,明顯改善患者精神狀況和提高生活質量;頭針和中藥治療兒童語言認知功能障礙,同時能改善患兒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和飲食等功能障礙。

團隊成員出診時間

本期作者:

靖紫薇

康復治療師

擅長:腦卒中、腦外傷、帕金森病、頭頸部腫瘤手術/放療後等多種原因導致的吞咽、言語、認知、構音、嗓音障礙的康複評估及治療;兒童構音障礙的評估與治療。

曾獲得康復醫學治療技術初級治療師資格證、華語構音/音韻臨床測驗認證評估師、DREAM兒童語言發育標準化評估康復系統資格證書、心理諮詢師三級。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語言認知康復中心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王軍飛

責任編輯: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