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媽媽會虐打自己的孩子?為人父母者,任重道遠

2019-08-25     李點點

很早就計劃著寫這樣一篇文章,因為一直猶豫著覺得和我的內容不太搭,又怕自己的文筆不好表達的不夠深刻,也怕一個不慎重就泄露了當事人的個人信息違反了工作的保密規定,因此遲遲沒有動筆。

看到過一條新聞。內容是一個江蘇男孩只因為弄丟手機就被媽媽打死的新聞曝光,才最終下決心把這些年看到、聽到的案例寫出來,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初為人父母的我們引以為戒。

除了文中寫到的,我還接觸過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不懂自尊自愛,多次墮胎、懷孕生子後又將孩子隨意棄之街頭,還有一些女孩子因為缺乏基本的生理衛生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受到侵犯後驚慌失措無法留下有效證據,給警方取證及後續工作開展帶來困難等事例。

這些女孩子們的遭遇背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父母缺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誠然,個人是否能成才不完全由父母決定,但就像我在文中所寫,一個人的少年時代是否能過的幸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父母在其中起著重中之重的作用。

所以,從孩子降生那一刻起,我們便無權再隨心所欲的生活。寶貝們鑽石一樣的心靈,需要我們用心呵護,善加引導。

再囉嗦一句,工作了幾年,耳聞目睹了那麼多不幸,早過了見到點苦難就落淚的階段。但那次點點一句:孩子好可憐!瞬間就讓我玻璃心了。

作為一個有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的公號主的鐵粉,我會繼續發聲,讓那些陽光背後的悲劇曝光,時時警醒自己和周圍的人善待孩子。

看完這些話之後,我決定把文章發出來給大家一起看。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有所了解就不會輕易漠視,我們以前不知道,有的孩子可能光活著,就快用盡了他人生當中所有的力氣。

經常看一些母嬰公號上說,孩子不聽話哭鬧的時候,即使再不耐煩,也不能用老一輩的那些"辦法",比如用"再哭就讓護士阿姨給你打針"、"你再鬧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了"之類的說法去嚇唬孩子,以免日後孩子真的遇到困難了反而不會相信這些可以求助的人。

我把這些觀點轉述給糖包爸,結果招來人家一個新年賀歲大白眼兒:咱家包子你不用擔心,他媽媽就是警察呀。

我:好吧...@#%^&*#%*

的確,我就是一名"非典型"人民警察。(此處腦補糖包爸鄙(chong)視(bai)的小眼神)。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會經常接觸到那些以孩子為掩護的女"慣偷"和以為農村青壯年男子"說媒"為生、實則為跨境騙婚的組織及個人,還有那些被解救出來的非法入境的少女。

如果說在糖包出生前,我對她們的行為是出於職業習慣的反感、憤怒的話,在進入365天全年無休的媽媽模式後,再遇到這類事的時候,除了仍要依法依規辦事的宗旨不能動搖,我總想再多做點什麼。

儘管我知道在她們中一些人的認知里,自己和孩子的命運,是從出生起就註定了的。她們認定自己無法像普通人一樣上學、就業、結婚、生子,過著平凡卻不失快樂的生活。

只能靠"老本行"去偷、去搶去騙來維持生計,明知前方是深淵但也無路可退。

土豆番茄媽

講兩個我印象最深的事兒吧。

那是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一天,隊里領導突然讓我提前回家收拾東西,隨隊領導和幾名同事一起去雲南河口出公差,送幾名越南籍婦女出境。

行前,領導特意嚴肅交代,一定要注意紀律,不能讓無關人員知道我們此行的目的。當時,我帶著點初次執行任務的激動和期待,心想:送幾個外國人出境,還搞的這麼神秘。

但經受過正規訓練,明白紀律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因此,回家後我只和父母及當時還是男朋友的糖包爸說我們要去雲南做工作交接。隨後,我和幾名同事一起趕到車站,在車站派出所見到了六名平均身高不過150厘米、平均年齡小於17歲的"外國婦女"而且,我是此行執行任務的唯一女警。

也就是說,這一路上,六個女孩(還是習慣叫她們"女孩")的吃喝拉撒,我要起主要看護作用。在完成找到她們在越南安置地的工作前,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有閃失。

由於她們中絕大部分對中文還很生疏,一路上,我們只能靠簡單的手勢加簡短的詞句溝通。

礙於身份有別,我與她們,註定無法走進彼此的內心深處,了解最真實的想法。年齡最小的嬌嬌(後獲知其父為越南警署人員,這次的營救行動就是從她爸爸那打開缺口的)緊緊的抱著她的"婚紗照",眼神里滿是戒備。

我突然有些心疼,或許在她眼裡,剛剛"平靜"下來的生活由於我們的介入,讓她再一次陷入顛沛不定中。前方未知結果的旅途、不知是否能再謀面的親人,太多的未知,才會讓人心生恐懼和不安吧。

土豆番茄媽

31個小時的旅途,終於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雲南河口瑤族自治縣。

在當地負責接收被拐婦女兒童組織負責人的協助下,我們暫時把六名女孩安置在當地旅館。由我和另外兩名同事負責看管、照顧女孩們的日常生活。

其他幾名同事則負責配合我邊警和越南警方核實女孩身份、查找親屬等。原以為很容易的事情(因到達前我邊境警方已與越南警方取得聯繫)卻由於中越工作機制的不同整整用了十天的時間。

期間,經歷了幾個女孩情緒的反覆,安撫她們的工作由於語言等原因進行的並不像想像中簡單,還要照顧她們的生活習慣儘量滿足她們提出的各種要求。

正值盛夏的熱帶天氣把人弄的焦躁無比卻又無計可施,只能盡力做好分內工作等待最終結果。在這裡,我不想吐槽誰對誰錯,因為制度上的不完美不是一兩個人發兩句牢騷、說幾句狠話就可以解決的。

我只想說,當我看到六個女孩背著行李、含著眼淚用生澀的中文對我們說著"謝謝"、"再見"的時候;當我看到她們轉過身去,迫不及待的跑向中越邊境大橋,朝對岸親人奔過去的樣子,真的覺得一切的辛苦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後來,聽一直跟著我們開展工作、有多年幫助境外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回國經驗的王姐說,六個女孩中,有四個是從小沒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多次被人販子以"中國有好吃的、好玩的"這樣在我們看來幼稚無比的理由非法帶入我國境內,輾轉多省市以極低的價格"賣"給那些農村大齡、殘疾青年。

從此,面對一個陌生的"老公"和一個舉目無親的環境,艱難度日。更值得人深思的是,六個女孩全部來自離異家庭。

父親常年酗酒者有之,母親耽於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不肯盡責看護子女者有之。更有甚者,其中一名女孩阿萊是被生父親自"賣"給人販子的,換來的錢,去還賭債。

只聽描述已如此不堪,不難想像,這幾個女孩在被騙走前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如果不是對自己的親生父母失望之極,至少,在面對外界誘惑的時候,她們會徵求一下親人的意見吧。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像璞玉一樣純凈。讓他浸潤在愛里,感受愛,接觸善,他就會成長為翩翩君子、溫潤少年;反之,每日耳聽目見的都是市井亂象、父母也自甘沉淪,那他們的孩子也難成社會棟樑。

作為引導孩子向善向惡的風向標,父母的作用,無可替代。

為人父母,無權墮落。

土豆番茄媽

如果說上面文中六個女孩的經歷是原生家庭、社會制度甚至是國家法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那接下來我要說的這個事件中的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則應該完全歸咎於她那個"老油條"母親。

主人公的名字叫倩倩,是我們單位的"常客",前前後後我見過她三次。

整天穿著破爛不堪的倩倩當然不是誰的家屬,也不是集體幫扶對象。來自湖南一個縣級市的她,是由於"幫助"媽媽行竊,被帶到公安局接受詢問的。

前兩次,由於報案商家沒有安裝監控,又沒有其他確切證據表明是她們母女二人(媽媽是孕婦)共同實施盜竊行為。且由於損失財務較少報案人不願深究,我們就按照治安糾紛對倩倩和媽媽進行教育後釋放。

最後一次見到倩倩和她媽媽是因為被盜的財物價值不菲,且事發地的監控將她們當時的行為清晰的記錄了下來,事主報案後,親自把她們扭送過來的。

清楚的記得當時是我懷孕32周的一天下午。臨近下班,本來我已經準備收拾東西回家第二天去醫院做產檢了。隊領導讓我換上警服去訊問室,說是倩倩和她媽媽又"出事"了。我心裡一緊:怎麼又來了?換上衣服就趕了過去。

訊問室里的倩倩臉色慘白,衣衫不整,嘴角還有血跡未乾。這個只有8歲的小女孩見到我,哇的哭了出來:阿姨,是我媽媽!是我媽媽讓我乾的!是我媽媽!她撕心裂肺的哭著,把"媽媽"兩個字咬的特別重,仿佛那是她恨的深入骨髓的一個名詞,而不是那個賦予她生命、呵護她冷暖的至親之人。

我眼睛一酸,和同事對視一眼:這樣的情緒下,又是個小孩子,顯然不適合再做任何詢問了。於是,我們給倩倩拿來水和麵包,讓她先吃點東西填飽肚子,又把她帶到一個相對暖和點的屋子讓她稍作休息。

安置好倩倩後,我在隔壁見到了倩倩的媽媽,一個黑瘦但肚子明顯隆起的中年婦女。對我們提出的問題,她條理清晰且態度相當強硬,拒不承認作案事實,只說是讓女兒去買東西但小孩子拿錯了。

我們提醒她監控上有記錄,她說那個人不是她只是長得像。反應、情緒控制能力讓我這個同為孕婦的人都"汗顏"。沒有從訊問上打開突破口,我們只能暫時讓她和倩倩待在訊問室旁邊的屋子裡,再去現場尋找有價值的證據。

路上,由於糖包爸擔心我的安全來單位接我,得到批准後,我就沒再跟去。

兩天後的周一,剛到單位就聽到了一個讓我吃了一驚的消息:倩倩在臨時安置的房間裡,被她媽媽打的奄奄一息,已被緊急送去醫院搶救。

同事說,只是因為倩倩一口咬定是媽媽指使她去偷東西,才被氣急敗壞的媽媽下此狠手。如果不是同事及時趕到,倩倩很很有可能就被她媽媽打死了。

我不想輕飄飄的用一句"虎毒不食子"來形容當時的感覺。只是當一件你以前只是聽別人說過、在電視里看到過的事真實的發生在你身邊,而事件中的兩個人又是原本應當血濃於水的母女的時候,這種對比特別慘烈。

它甚至顛覆了我對親子關係的認知:那是經由我們自己懷胎十月、用無數艱辛換來的一條命啊!怎麼就下得去手!

正義不會缺席,倩倩媽媽的罪行自有法律制裁。

但作為"媽媽"她缺乏起碼的自律和自愛,甚至親手將女兒推入深淵,讓倩倩本已缺少父愛的童年雪上加霜。這道坎,只有等待她自己覺醒了。我只是簡單的希望,她能不再做回"老本行",善待倩倩和腹中的孩子。

因為,孩子的幸福,她握有生殺大權。

土豆番茄媽

這個世界上的各種感情里,母與子,註定是讓人最牽腸掛肚、欲說還休的。如果有機會,我真的想對所有正在自甘沉淪而不自知、拿孩子一生幸福做賭注的那些人說一句:作為媽媽,我們是孩子最親近的榜樣和最可信賴的依靠,我們不能,也沒有藉口墮落。

為人父母者,重任在肩,任重道遠。

(文中所涉及到的人名均為化名,重要地點名稱已隱去)

— END —

土豆番茄媽-最懂媽媽的傾聽者專注養娃資訊、夫妻關係、婆媳相處、好物分享。是傾聽者,是朋友,是育兒道路上的同行者,是最懂媽媽們的人。育兒路上有我,你不孤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vTL4GwBJleJMoPM_mx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