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國產劇把我們當傻叉,忽然這劇把我們當學霸,跟不上啊!大部分人一開始看《長安十二時辰》時的感受,可能和我一樣。
細節的考究、精美的服裝、歷史人物原型,各方面延伸出無數話題討論,在古裝劇上,罕見。
開播前幾乎零宣傳、花錢撤熱搜,卻能在上線僅一個多星期,躥到全網最熱,十萬人打出8.6? 服化道當然功不可沒,但巴塞君認為歸根結底的原因,卻是劇情!
缺陷不少,但《長安十二時辰》,讓觀眾意識到: 劇,
並非劣等於電影的載體,
而是另一種篇幅的敘事。
這個死囚拯救長安的反恐24小時,如《刺客信條》解鎖了大唐盛景,拳斷骨、刀穿顱的生死互搏,中國人處世謀事的各色模樣,為選擇付出慘烈代價的故事,所講的,比全網熱議的服化道,有意思的多……
01
主線。互道安康,彰顯著盛唐榮耀的上元節,長安城卻危在旦夕。欲推行新政、振興社稷的太子,面臨被實掌大權的右丞相林九郎,彈劾的危局。將在當晚宣讓林九郎代政的聖人,給了太子一份差事: 查出突厥狼衛的陰謀。
這是翻盤的唯一機會!
太子交託於心腹、未來的倚仗李必。李必執掌的靖安司智者如林,勇者如雲……
這任務,不難。
但,卻失敗了!
突厥狼衛不過是陰謀的炮灰,迷局後的勁敵無數、各方勢力重重交錯。
你以為將掉的帥,只是走卒。驚天陰謀,初露獠牙。
還有誰可委此長安一日?!李必壓上無量前途,從牢里撈出一個死囚,
張小敬!
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官階不高,坊間稱是能鎮地獄的五尊閻羅!因連殺34人,手刃上級官使入獄。
十二時辰,如何扳倒林九郎?
十二時辰,能否破盡陰謀?
一場權力的鬥爭,還有血雨腥風的追擊!
大幕拉開!
02
緣起。拷問我們把歷史老師教的,都扔哪了的《長安十二時辰》,靈感來於一款遊戲。作者馬伯庸是《刺客信條》的資深玩家,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如果你給《刺客信條》寫劇情,會把背景放在哪裡?
《刺客信條》這款遊戲,風靡全球,主角穿梭於一個個古代或近代的城市裡,執行各種刺殺任務。
它最有魅力的一部分是在各種戰鬥、跑酷動作中,做為背景的城市並沒有模糊混亂,而是給出一個個驚險熱血的視角,呈現出這城市別樣的壯美。
身體的動作決定了風景。
馬老師開始想像:「一個刺客的身影,在月圓下的大雁塔上躍下,追捕他的火紅燈籠從朱雀大街延伸到曲江池,驚起樂游原上無數的宿鳥……這是一個充滿了畫面感的片段,神秘與堂皇同時糾葛。」
《長安十二時辰》發育了這一基因。
飛檐走壁,越上最高點,鳥瞰長安。
尋著望樓射出帶著信號煙霧的箭,追擊目標。
熱血與壯美交織。
03
線索。《長安十二時辰》查案作為主線發展,各個線索,引領劇情,而每一條線索,都有悲鴻的人性。
如第一集第一條線索,崔六郎屍體里的長安地圖。
這線索是這麼來的:
崔六郎私放錢貸,超過長安能容忍的數量,被判死刑,為了讓當兵的弟弟崔器立功,與突厥狼衛周旋,喉舌被生生拔出而死。
一開場弟弟崔器屍體旁哽咽,手裡拿著一塊餅。
餅?
直到哥哥被諷,崔器不憤說出:
兄弟兩是脫田逃籍的農戶,崔六郎為了幫弟弟買軍籍,再送到長安。幫人用身體夾帶珍珠,如此數趟,險些喪命。此後十多年只能吃流食,碰不得大餅這類硬食。
這餅,刻骨歉疚的告慰。
如父的兄長,有罪有惡,也有靜重如山嶽的恩義。崔六郎對弟弟最後願景的破滅,這才有張小敬出場的時機。
出於讓弟弟立功的執念,崔六郎吞下了推進劇情的線索: 長安地圖,待人剖解。
每一條拯救長安的線索,都要付出慘烈的代價。
有風塵人對愛情理想破滅後的決然,有不世出的天才捨生的慷慨……
角色常常陷入於兩難,每個抉擇,都必然伴隨一種慘烈的犧牲。
千鈞一髮之際怎麼選?
04
角色。不怕反派壞,不怕反派帥,就怕反派該死的可愛。
狼衛麻格兒給剛認識的馬取名,平等親昵的跟它聊赴死的榮耀。
與彪悍的形象形成反差的萌。
最貴的賞金獵人魚腸,對於傳遞消息小乞丐,多要幾個銅板,不爽就殺了。也有些時刻,對愛顯露出的最純粹的欲求,任性,直接。
拒絕她,得打得過,並很明確:
狼衛首領曹破延,看見剃髮匠人的女兒,想起自己的女兒,流露溫情,眼神里的柔軟,看得見。
對沒能阻止魚腸,殺了為他們領路伶俐的女孩,咒諷她:
「下作,不會有人喜歡你的,你這一輩子只會越來越孤單,越來越惡毒」
毫不在意她力道蠻霸,連扇過來的巴掌,依舊倔傲,死盯著她,笑著蔑視。
我們無法忽視這些閃爍著的個性,每一個都有生命的鮮活。
05
角色與演員,竟然同步了人生境遇。
「一開始就覺得易烊千璽演李必合適,沉穩,心裡頭有主意。(李必)七歲就成名的人,十幾歲就在非常高的階層里遊刃有餘。需要有相似經歷的人,才能有很深的體會。」
導演曹盾說到李必的選角。
從這個角度來看,放眼整個娛樂圈,也真只有易烊千璽合適。
當然易烊千璽背後的流量,也必然是啟用他的考量。
對於一個還沒系統的學過表演,在各路演出排練,緊張備戰高考的十七歲少年來說。他身上夾帶了,太多人的期許與消費需求。
當時局給不了你時間在和風細雨里茁壯,那麼,就要不停的去挑戰自我。於是易烊千璽,演出了不低於整體水準的李必,隨故事的發展,演技有肉眼可見的成長。
對李必來說也是如此。
林九郎不會等李必成長,接他的班,他只想今日嚼碎了,享受的說一句:太嫩了。
李必從第一集的失敗,就開始對局勢失去控制。
穩,從此之後變成,博。
李必只能博:
押上政治前途搏張小敬的十二時辰。
放下拂塵,提刀上馬。
你若九死無悔,怕什麼力量懸殊,勝算了無。
看到雷佳音演出來的張小敬,你會感慨,一個好演員遇到,對他稱得上是戰場的好劇本,你才知道他雕琢人物的兵器庫里,有多少利器。
而張小敬也一樣。
你給他一個驚天危局,你才知道他這小小的不良帥,過往十數年積累了什麼。
輕車熟路的拆斷敵人的關節,繩子、鉚釘,隨手一摸都是殺人利器。
人間獄裡淬鍊出的閻羅,他懂得戰鬥最重要的是:解饞,填飽肚子!
三教九流,戰場坊間之事無所不通,經驗老辣,一眼看出人在想什麼。
崔器讓兩個狼衛跑了,謊報全殲,瞞報罪重,死不改口。
張小敬拉過一旁:是我放走了人,放走了幾個?
看姚汝能把所有不肯定他的聲音,都當成是輕蔑,權位並不會是他要的答案,提醒他說別讓「長安」給吞噬了。
既然知道了功過相抵不可能, 仍一往無前,為了一條線索,甘犯大唐不赦的罪,也要去救,這將為他行刑的長安?
為什麼?
06
看看中國人處世謀事的各色模樣。
有信奉人性趨利避害,「可以背叛忠義仁德,但絕不會背叛利益。」
有於危機處謀時機的機會主義者……
所謀:權,貴。
處處謹慎,拆解每一句話里的機巧,收起自己的喜怒愛憎。
但所謂怪物,不就是任慾望把自己掠奪一空,失了本真的你我嗎?
對張小敬來說,這權和貴的代價太大,他所稀罕的無非一個:鮮活。
所以當他聽到李白的《清平樂》,世人傾倒於豪冶華麗的詩才,所描寫的宮廷君王之樂。
而他聽到了屬於李白,無人能解的折辱辛酸。
「只知君王,可憐~」
07
鮮。鮮對張小敬來說是水盆羊肉的辛香,是火晶柿子的甜。
是穀雨前後偷偷攀上大雁塔頂,全城牡丹在眼裡漫溢的芬芳。
他要救的正是給他鮮活的長安:
她是攢起「賄賂」,買魚喂貓,負責看塔的小沙彌,
是升道坊專做畢羅餅,用大於別家的芝麻粒的回鶻老頭,
是為給已死的孫女,攢副銅簪,在龍首渠叫賣紙船瞎眼的阿婆……
讓你覺得活著的鮮,
又是什麼?
為了實現它,守住它,
你又願意付出多大的,
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