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到晶片,大家已經不像以前那般陌生,甚至有網友戲稱,連跳廣場舞的大媽都在談論晶片。
可以說,話糙理不糙,晶片現在已經對廣普大眾形成了廣泛的認知,但圍繞晶片的整個半導體產業,想必很多人其實還是一知半解。
前段時間華為消費者業務余承東就提到了幾個根技術,說到底就是半導體產業的根技術,其包括晶片IP,也就是晶片的智慧財產權,還有晶片的設計工具,也就是EDA,才外還包括晶片的製造設備和晶片的原材料。
其中晶片的原材料,可以劃分為晶片本身的原材料和為製造晶片而提供輔助作用的原材料,例如像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等。
而今天我們要談及的就是晶片本身的原材料,想必有些朋友了解過,晶片的原材料是來自沙子中的,經過對二氧化矽提純後而得到的矽,然而可以說,這只是第一代晶片原材料,也叫做半導體原材料。
隨著時代的發展,因為很多新興應用領域的出現,對晶片原材料也提出的很多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必須對晶片原材料進行升級。
目前半導體原材料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第三代半導體原材料的應用範圍其實很廣,但其中主要集中於圍繞電力的應用領域,例如家用電器、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等。
對於我們來說,可能談及到新能源汽車大家最為敏感,因為現在可以說是汽車產業的過渡期,很多國家都已經制定了燃油車的退市時間,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正在逐漸成為市場的主角。
所以這麼來看,第三代半導體原材料其實具備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因為即便我們掌握了先進的晶片設計、擁有了完備的晶片製造設備,如果沒有相應的晶片原材料,也無法製造出相應的產品。
所以這時也就理解了,為什麼余承東會將晶片原材料也作為半導體產業的一種根技術,可以說這就是最好的解釋。
就在近日,我國首片6英寸碳化矽(SiC)MOSFET(金屬氧化物場效應電晶體)晶圓在上海臨港正式發布,這不僅標誌我國打破了國外壟斷,也標誌我們不僅要破局,而且還要做到先進。
既然要做,就要向著最先進的第三代半導體原材料發起挑戰,據悉僅該市場的容量就將達到百億美元,可見第三代半導體原材料的價值所在,而這也讓我們看到,我國在晶片產業上具備著穩定世界的實力。
其實就在近日,日媒日經就曾經發表文章稱,美國收緊了對中國半導體企業的管制措施,但是從長遠來看,美國圍繞技術的攻勢,反而會助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立與發展。
同時日經還指出,美國的出口制裁措施,短期看效果值得懷疑,長期看對保持美國技術優勢也存在未知數。
不僅如此,也有媒體報道稱,由於美國對經濟全球化的破壞,反而為國產半導體企業提供了發展的良機,因為原本難以進入相應供應鏈的國內半導體企業,現在反而受到客戶的重視,不僅產品成功的進入了供應鏈,也刺激了產品的更新換代,直接激發了國內半導體企業的快速成長。
之前任正非就說過,美國的技術就像是高山上的雪,如果雪水不留到山下,那麼山下就會打井,以後就不需要山上的雪水了,不得不說,任正非的話中蘊含著中國獨有的大智慧,所以對於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f8627175d7d9d5c6e051c9d20e118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