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靈感丨綠色可持續建築:從樊籠中重返自然

2023-08-27     UniDesignLab

原標題:設計靈感丨綠色可持續建築:從樊籠中重返自然

轉自:匠山行記

"

綠色可持續建築

五柳先生在歸園田居里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人類嚮往自然,崇尚自然,綠色設計與可持續發展是國家「雙碳」背景下建築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為初入建築界的思考者,我們不禁發起提問:

綠色建築所遵循的設計理念有哪些,怎樣很好的將綠色建築的設計原理與建築師詩意的空間理想結合對於諸多可持續建築類型,譬如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碳中和建築、低碳建築、零碳建築等,它們有哪些異同呢?

01

被動房展館: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

超低能耗建築在保證室內舒適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築熱損失,降低建築製冷採暖能耗。

五大構成要素:高保溫性能圍護結構、高保溫性能門窗、無熱橋設計、高氣密性、高效率的新風熱回收系統。

展館全貌

龍湖桑達爾被動房展館位於一處閒置綠地之上,內有一處被楊樹包圍的水塘,初到現場,印象最深的就是早春婆娑的樹影。故設計之初,便希望展廳能成為隱於環境的建築。

被動房展館鳥瞰圖

將建筑北側壓低到景觀土坡里,與場地改造後的微地形連為一體, 讓北立面乾脆的消失,實現北側覆土保溫和減少外牆散熱

南側則利用全玻璃幕牆在冬季最大可能的搜集太陽的輻射熱,夏季再藉助聯動百葉防熱。

南側入口立面

為了避免因裝飾而產生的構造冷橋,建築不額外添加裝飾表皮,只藉助建築的形體來表達設計。(冷橋指在建築物外圍護結構與外界進行熱量傳導時,由於圍護結構中的某些部位的傳熱係數明顯大於其他部位,使得熱量集中地從這些部位快速傳遞,從而增大了建築物的空調、採暖負荷及能耗)

入口大廳

建築整體南高北低,既提供了合理分區的前提,也減小了整個展廳的體積,高空間是展廳,低空間是服務和設備間。

頂部的南向天窗為室內帶入隨時間變幻的光影,白天引入陽光,夜間通風散熱,成為晝夜平衡的調蓄口

頂部南向天窗

新風系統也藉助了室內空間形態, 由北側走廊和中庭台階側面等低處送新風,聯動百葉防熱在使用過程中逐漸升溫,往上空走,最終從室內南側最高處迴風,利用基本的熱壓原理,形成室內風環境的組織。

建築通風策略

聯動百葉窗

入口遮陽系統

該建築設計不僅遵循了歐洲被動房的一套評價標準,對建築的採暖及製冷有著嚴苛的能耗要求,還形成了整體思維下可持續建築的設計表達。

02

休斯頓捐贈總部:碳中和建築

建築和以建築為主要碳排放的區域逐步實現低碳、近零碳、零碳排放,碳中和建築是綠色建築發展的重要方向,其設計除採用超低能耗建築設計策略之外,還要關注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進行降碳設計。

南向遠觀

休斯頓捐贈總部即是相關領域很好的典範。負責人Kevin Daly將建築的上層結構比作橡樹林的龐大樹冠,面對休斯頓嚴苛的氣候條件,建築為人們提供了舒適的建成環境,這也是可持續建築重要的設計策略之一。

建築上層結構局部

豐富的室外露台空間則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採光,同時也減少了建築對於熱量的吸收。

室外露台空間

建築團隊使用混合鋼和交叉層壓木材(CLT)方法建造總部。CLT(交叉層積材)是一種新的質量木材,這種材料不僅能夠滿足所需的強度,同時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減少了建築的碳足跡,與CLT結合使用的鋼框架則提供了穩定性和靈活性。

CLT結構大廳

本項目中採用的可持續設計策略包括:地熱井系統、高效的雨幕幕牆和遮陽篷等,與典型的辦公樓相比,該項目的碳消耗將減少33%,有望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光伏系統產生的能量將覆蓋並平衡建築所需能源需求,進而實現「凈零」目標。

03

重慶零碳展廳:零碳建築

零碳建築與區域可通過引入綠色電力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等碳抵消方式實現。

中冶賽迪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以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EPC)模式高效建成重慶首個零碳展廳

零碳小屋

該小屋是一座真正的「零碳建築」,遵循三可實現、三零原則,在重慶尚屬首創。

三個可實現:實現零碳目標、親身體會和示範。

三零:實現零能耗、零廢水排放、零廢氣排放

三維:減少建築能耗、廢水和廢品的解決方案。

四個系統:由可再生能源、節約、水和材料回收系統組成

建築所在周邊環境

技術一:"光伏+儲能+充電樁"一體化的多元互補能源發電微電網系統。

能源發電微電網系統

技術二:智能光導纖維式太陽光導入器, 集高科技透鏡集光、太陽跟蹤、光導傳送、安全照明於一體。

智能光導系統

技術三:高效節能圍護材料,零碳小屋應用了熱致調光玻璃、氣凝膠保溫、零碳集成牆體、聚氨酯節能被動門窗、三層中空LOW-E玻璃等多項創新科技材料技術產品,圍護結構節能提升47.15%。

牆身大樣圖

雨水收集系統

零碳小屋一方面配備環境溫濕度、空氣品質、顆粒物濃度、室內照度的傳感器,另一方面配備建築能耗、發電檢測傳感器等形成零碳小屋數據中心

通透的展廳

零碳展廳在運行中通過外部及自身可再生能源供電,由於它的能源消耗被自身生產的可再生能源所抵消,成為一種高能效建築。

04

Dream Office:裝配式綠色建築

裝配式與可持續建築發展相輔相成,全過程裝配式實踐,是實現建築低碳願景的高效方式。

華陽國際東莞產業園研發樓Dream Office,是一場從創作引領的裝配式建築實驗。

裝配式建築形體

建築通過L形退台手法,將地面自然空間一直延伸到空中樓層。

形體變化概念圖

建築所在周邊環境

在立面形態上,以古代活字印刷術為概念進行模塊化設計

立面模塊化設計

Dream Office整體裝配率超76%,屬國家AA級裝配式建築。

裝配及建築系統

項目從方案之初,即以嶺南氣候特徵為引導進行設計,建築底部四面架空,置入雙陽光中庭,並於其端部設置室外樓梯,使建築整體開敞通透,風場流暢

考慮到垂直通風,設計通過在中庭屋面增加電動百葉天窗,在煙囪效應帶來的正負風壓作用下,風自外而內貫穿建築,散熱降溫,改善建築環境的微氣候。

光伏發電系統

光照與通風分析

深窗框的立面形態有效遮擋太陽光直射,隔音隔熱,根據太陽輻射分析數據,在此遮陽體系下,建築太陽輻射減少約36%,大幅度改善室內熱環境,降低空調耗能。

裝配式深窗框立面

項目結合被動式、主動式低碳技術,引入光導管照明系統雨水儲蓄回收利用系統、分布式太陽能利用系統、多聯機空調錯峰運行系統,並內置數字化運維平台,實現對設備運行情況的全方位管理,賦予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05

火星生活艙:自循環概念性建築

火星生活艙是OPEN建築事務所受邀參展由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發起的「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與合作企業小米共同開啟了一場關於未來居住方式的實驗。

火星生活艙

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在著作《瓦爾登湖》中寫道:"我步入深林,去追求生活的意義,去直面生命的本質,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以免到了臨終之時才發現自己枉度此生。" 我們希望我們的可持續建築真正實現與自然共生。

火星生活艙

實驗被設置於「人類移居火星」這樣一種極限的情境之下,如果我們找到了在火星上可持續生活的方式,我們在地球上的生活也註定會因此改變。

箱體與球體

艙體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的回收循環,在家電產品之間建立起物理連接,實現能源、水、空氣的循環利用。

火星生活艙需要最大化地減少重量和體積將物理空間歸至極簡,除了採用輕型材料,它還可以像旅行箱一般收納摺疊

艙體收納摺疊

其作為一個自循環、零污染、能夠靈活遷徙的極小住宅,除了火星,它也可以去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不管是城市的夾縫,還是大自然的廣闊天地,成為年輕人追隨自由、仰望星空的理想之家。

理想之家

結語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建築師應以氣候特徵為引導進行建築方案設計,在設計前應充分了解當地的氣象條件、自然資源、生活居住習慣,借鑑本地傳統建築被動式措施,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進行建築面總體布局、朝向、體形係數、開窗形式、採光遮陽、 建築熱惰性、室內空間布局的適應性設計。

建築的可持續性不僅僅表現為建築體本身的可持續,更促進著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可持續建築為人們提供自然舒適的建成環境,未來也將會實現建築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資料引述:

1. 盧慧霞,程烜.超低能耗建築特徵綜述[J].綠色建築,2022,14(06):12-14.

2. 侯恩哲.住建部印發《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技術導則(試行)(居住建築)》[J].建築節能,2015,43(12):128.

3.零碳建築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4.https://www.gooood.cn/mars-case-china-by-open.htm

5.https://www.gooood.cn/houston-endowment-headquarters-by-kevin-daly-architects-productora.htm

6.https://www.gooood.cn/capol-dream-office-china-by-capol.htm

7.https://www.gooood.cn/passive-house-pavilion-of-longfor-sundar-china-by-sup-atelier.htm

8.https://www.gooood.cn/chongqing-beibei-by-cisdi.htm

編輯魏琳玥

責編劉泓璟

設計靈感丨能聽見建築的回聲嗎?

設計靈感丨何鏡堂、張錦秋、王澍設計!四座國家版本館:一磚一瓦,亦是一筆一畫!

設計靈感丨文化畫廊,在路邊偶遇藝術

設計靈感丨 「騎」出來的城市可持續設計

設計靈感丨據說建築師認真起來,可以療愈世界?

設計靈感丨春日伊始,萬物更新:舊建築擁有新樣貌

設計靈感丨隈研吾的材料秘笈

設計靈感丨高空建築:設計遇上高山

設計靈感丨用8張效果圖打開建築生假期的「尋夢環遊記」

設計靈感丨誰來叩響西嶺之門,喚醒千年雪山的時空記憶?

設計靈感丨海邊的建築,為什麼總是如此奇特?

設計靈感丨哈利 · 波特與建築學

設計靈感丨建築可以表達情感嗎?

設計靈感丨建築入口設計不知從何下手?快收下這份設計指南!

設計靈感 | 讓舊建築煥然一新

設計靈感丨水與建築

設計靈感 | 骨感建築潮流

設計靈感丨當樓梯不只是交通空間!

設計靈感丨為動物建造「人工家園」也這麼奢華?

設計靈感丨剖面圖中的玻璃坡屋頂

設計靈感丨詩意田園夢:田野上需要怎樣的房子?

設計靈感丨概念設計真的只是紙上談兵嗎?

設計靈感丨萬聖節特供!恐怖氛圍的空間設計

設計靈感丨反對「建築五要素」,從自由開窗做起

設計靈感丨燈塔:永不熄滅的建築

設計靈感丨「時尚」的建築

設計靈感丨驚艷上海街頭的「庇護所」,看建築師如何「結廬自然間」?

設計靈感 | 無人建築

靈感圖集 | 景觀設計師如何玩轉古風山水?

設計靈感丨建築的靈感的源頭-仿生學

設計靈感丨竹子會是亞洲建築的未來嗎?

設計靈感丨粉色一直被建築師偏愛!

設計靈感丨監獄建築改造大挑戰,去過的人都得到了「救贖」

設計靈感丨機場、碼頭、火車站...大體量廢棄交通建築改造潛力多大?

設計靈感丨5個深藏在雪山裡的建築

設計靈感丨設計一個昆蟲外殼就是仿生建築?

設計靈感丨國慶節這10個網紅建築值得您去打卡,出片率超高!

設計靈感丨藏在「星月夜」里的建築方案

設計靈感丨黑建築 · 高級感

設計靈感丨10個最佳診所設計

設計靈感丨歷時52年,耗資2億!這座「沙漠中的城市」會是地球上最大的當代藝術品嗎?

設計靈感丨葡萄牙建築:隨時間流逝的情緒

設計靈感丨建築大師的「秘密基地」:遠離城市,他們的自宅與靈魂密不可分

設計靈感丨2022首次評出FUA世界「最具時代感建築」,哪個最辣眼?

設計靈感丨連續28天高溫預警,極端氣候里的10個「城市綠肺」濕地公園,涼快嗎?

設計靈感丨昨日完結的《西部世界4》里出現了哪些建築

設計靈感丨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事務所出新作品了!推薦給老爺們

設計靈感丨高溫+疫情,這18家「倒霉」的成都新店有什麼看頭?

設計靈感丨別看日本了,國內公廁設計也「卷」起來!網友驚呼:我能住進去嗎?

設計靈感|疫情時代,我們如何逛美術館?

設計靈感丨建在現有辦公樓之上的住宅樓丨MoederscheimMoonen Architects

設計靈感丨對話東方傳統遊戲,重塑昔時遊玩場景

設計靈感|2022年,全球值得期待的22座建築

設計靈感|書店,於異鄉存放孤獨內心的地方

設計靈感丨從上海、成都到青島,城市最「YOUNG」的街長什麼樣?

設計靈感丨玫瑰人生:7種設計重新定義粉紅色

設計靈感丨50個設計師應該知道的椅子

設計靈感丨年度最「筍」建築出爐了!

設計靈感丨進可燒焦,退可掰彎:銅只是優秀了億點點

設計靈感丨突然科幻!無人駕駛車與建築設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設計靈感丨你都如何回蟻窩:1929至今的極簡家具設計

設計靈感丨突然科幻!無人駕駛車與建築設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設計靈感丨盤點2021元宇宙元年,遊樂業態發生的變化

設計靈感丨提到交互, 能想到的只有APP?

設計靈感丨台北摩天大樓上的哥德式教堂丨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設計靈感丨揚帆起航!全球最大的海盜船主題冒險遊樂場

設計靈感丨巨型水母和瘋眼已成功登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f46f1b0d6b096705013ae9e84dec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