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用人的性質,決定這是一個「沒有前途」的職業。即使有一點「前途」,「天花板」也很低,比如,當一個保潔班的班長、保安隊的隊長、後勤組的組長、維修班的工長而已。極個別年輕人把勞務派遣崗位作為「跳板」,觀察和學習體制內的工作經驗,然後憑藉招考面試的經驗優勢,考入公務員、事業編體系。這種勵志故事正如北大保安考北大一樣,屬於「小機率」事件,切不可用別人的「雞湯」來喂自己。
討論勞務派遣人員的「前途」問題,似乎與「前途」兩個字「不搭界」。如果追求發展「前途」,誰會去當勞務派遣工呀?有學歷、有文憑、有資格考正式編制的人,不會有人去做勞務派遣工的!想求勞務派遣工作的人群,與追求「前途」的人群,根本就不是「一類人」。兩類人,各有各的發展路徑,沒有必要放在一起比較。
考正式編制的人,基本都是重點大學本科學歷及以上的高學歷人才,因為招聘的門檻就是本科學歷。求職勞務派遣崗位的人員,都是學歷偏低,沒有資格考體系內或者考不進去的人群。但凡,能找到正式崗位工作,誰會「委屈」自己去當勞務派遣人員呢?這個底層邏輯和辯證關係必須搞清楚,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三個方面回答:
第一,勞務派遣用工模式的性質,決定了這種崗位模式沒有發展前途。
勞務派遣用工模式是「泊來品」,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從西方引進,2000年以後逐步被大量應用。截至2015年,已經被「濫用」到非常嚴重的地步。政府單位使用勞務派遣人員的工作還算是規範的,企業已經嚴重超標,超標到什麼程度呢?有的企業90%的崗位都使用勞務派遣人員,10%的關鍵崗位用自己的正式員工。目的是什麼呢?本質上是因為勞務工的成本太低了,薪酬不到正式工的三分之一。
2015年年底,上級出台規範勞務派遣用工機制的通知,要求清理整頓。核心要求有兩個:勞務派遣用工總量不能超過全部用人的10%,勞務派遣人員只能少量使用,不能作為主流的用工模式。這10%的勞務工只能用於輔助性、臨時性、可替代性的「三性」崗位,不得用在「主體」崗位。要求所有企事業單位在2016年要全部整改完畢,2016年之後拉開了整頓勞務派遣市場的大幕,但是,效果總體來說不是很理想,很多企事業單位依然在大量「違規」使用勞務派遣人員。
從2015年下發的這個通知可以看出,勞務派遣人員的用工性質,有兩個關鍵詞:企事業單位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可替代性的崗位使用不超過本單位用人總量的10%。這個通知,已經說明了勞務派遣崗位是一種臨時性的用人模式,是沒有長遠的發展前途的。這是回答這個問題並理解這個問題的「大前提」。
第二,職場現實中也表明,勞務派遣制用工沒有實質性的前途。
企事業單位是如何使用勞務派遣制人員的?按照2015年這個通知要求,企業只能在保安、保潔、食堂、駕駛員、內勤、維修以及加油員、作業工等非重要、低技術含量的崗位使用勞務工。這種崗位的特點,就是臨時性、低工資、可替代,你從哪裡看出來他們有發展前途?
政府單位的勞務派遣人員要比企業里的勞務工好一些。企業里的勞務工,大量被使用在一線操作崗位,沒有辦公室,更沒有空調房,離家比較遠。政府單位的勞務派遣崗位,主要面向臨時性、輔助性、工勤性、技能性的崗位,比如,城市管理人員、協助警務人員、清潔工、勤雜工、食堂服務員、後勤維修工,等等。總體上比企業里的要好一點,畢竟大多數人都在城鎮工作,有的還在機關大樓里工作,享受優美的辦公環境,在吃食堂等方面也享受一樣的待遇。
政府單位的勞務工與企業的勞務工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政府單位的正式編制體系與勞務派遣體系是完全「隔斷」的,正式編制都必須統一考試、招錄,不存在勞務派遣人員能「轉正」(轉為正式編制人員)的說法和途徑。企業里的勞務派遣工,還是有可能通過技能比武等途徑「轉正」的,雖然「轉正」的機率很大,但至少有這個可能。在政府單位,勞務派遣人員幾乎不太可能「轉正」。如果「轉正」是追求「前途」的唯一路徑,這條道路基本是行不通的,何談「前途」呢?
從社會地位、薪酬福利、職業發展等方面分析,勞務人員的「前途」還是非常渺茫的。
一是社會地位低。勞務派遣人員雖然在政府大樓里工作,別人還以為你是編制人員,可能會給你一分薄面,但這種虛假的地位,你自己難道不清楚嗎?當別人知道你是勞務派遣人員時,還會認為你有社會地位嗎?
二是薪酬福利低。上面說了,為什麼企事業單位喜歡招聘勞務派遣人員?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勞務派遣人員的薪酬福利方面的支出成本低,普遍低於正式工的50%甚至30%。有很多社保、福利等政策,勞務派遣人員是不能享受的。比如,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還有單位內部「獨特」的福利(政策房、入學、入托等內部福利),等等。收入和福利,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三是職業發展空間小。勞務派遣人員不是政府單位的「正式人員」,而是勞務公司的「人」,被派遣到政府單位工作的。用勞務工自嘲的話說,正式工是「子女」,我們只是「長工」。我們都知道勞務公司是「皮包公司」,他們沒有廠房、沒有培訓機構、沒有職業發展體系,只是管理勞務人員的檔案等基礎工作,用民間俗話說,勞務公司只是「管人頭」,按比例收取「管理費」而已,他們哪裡有條件拓展你的職業發展空間呢?再說了,「三性」崗位都是低技術含量的崗位,能有啥發展空間呢?
第三,政府單位的勞務派遣崗位值不值得去呢?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各有志。有學歷、有本事、有夢想、有追求的人才,但凡能找到正式工作,誰會去找勞務派遣工作呢?求職勞務派遣崗位,不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嗎?基本都是學歷低、沒技術、不願意外出打工、想在家附近工作的人群。所以,既然找了勞務派遣崗位,就要知道它的性質、收入和發展前途。
政府單位的勞務派遣崗位,對有些群體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且招工時也是非常搶手的。你還別嫌棄這種崗位,如果不求人、不託人,想去看大門也是「沒門」的。政府單位勞務派遣崗位的「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總比給當地個體小老闆打工要強一些吧。如果沒有找到特別好的崗位,求職政府單位勞務派遣崗位,作為自己的職業過渡跳板,也是可以的。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個別政府單位人員的職工子女,暫時考不上編制,先求一份勞務派遣崗位,熟悉政府單位的工作運行機制,熟悉內部運行流程,再報考所在單位的編制,在面試時還是占據一些優勢的。
還有一種群體,比如,人到中年,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不想外出打工,在本地找一份「吃飯」的工作,到政府單位找保安、保潔、內勤、勤雜等勞務派遣工作也是不錯的,雖然收入不高,但相對比較輕鬆、穩定,工作環境也不錯。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