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福布斯頭版,吉利也要打造空中版「Uber」,還是為了賺個名頭

2019-09-12     車圈財技

9月9日,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宣布,吉利聯手戴姆勒共同領投其C輪5000萬歐元融資。吉利與戴姆勒分別各占Volocopter的10%股份。本輪融資將幫助Volocopter旗下的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商業認證,進一步助推商業化過程。



除了繼續深耕歐洲市場外,吉利此次注資後還將攜手Volocopter在我國成立合資公司,並將空中出行解決方案引入我國,而吉利將負責該公司在我國的生產和市場推廣。吉利這一波操作讓人不由得想起了Uber近期推出的直升機服務。不知道是產業布局還是要效仿造車新勢力的造勢特點呢?

今年7月份,Uber上線了共享直升機服務Uber Copter。為了確保盈利,Uber將首戰放在了紐約。Uber指出,乘坐汽車從曼哈頓下城前往甘迺迪國際機場至少需要一個小時,交通高峰期更是超過兩個小時。為此,Uber Copter承諾,其將在30分鐘內完成全部行程。



雖然Uber讓從紐約市中心飛到機場的時間大大縮短,但價格也頗為感人。Uber產品主管Nikhil Goel表示,平均每位乘客的開銷在200美元至225美元之間。未來吉利是否會在我國復刻Uber的業務呢?從目前來看,好像這段路有點遠。

目前,我國公務機市場雖然在擴大,前有趙本山,後有劉強東斥巨資買下灣流公務機,我國超級富豪的出行需求也開始與國際接軌。但是專注造車的吉利真的可以占據這一藍海市場嗎?這種跨界的做法還真不好說。



不過吉利投資的這家公司實力很強勁。Volocopter創建於2011年,是全球城市空中出行領域的先行者,旨在提供點對點到達的空中電動出行服務,有效提升出行效率,改善大城市交通體系。目前,Volocopter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電動垂直起降技術。



2017年,Volocopter與杜拜道路運輸管理局合作,實現兩座無人空中計程車的成功試飛。2018年,Volocopter原型機在芬蘭赫爾辛基國際機場成功試飛。目前,公司旗下最新一代兩座機型最高時速110公里,續航里程35公里,能夠滿足90%以上大型城市內的短途出行需求。

李書福在接受採訪時自豪表示,「Volocopter是全球城市創新出行模式的引領者,通過與Volocopter成立合資公司,吉利控股將充分利用自身研發體系及產業布局,助力其開拓中國市場,為用戶提供最佳出行體驗。」

除了新近投資的Volocopter外,吉利已經不是第一次涉足航空出行領域。2016年,吉利收購了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太力飛行汽車)全部業務及資產。這家公司由5位麻省理工畢業生創立於2006年,公司旨在開發長航程出行業務。吉利的介入,使其美國工程師團隊擴大3倍,並成立了研究院。不過從國內車企與國際品牌合資造車的事情不難看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雖然對於名頭和股價上會有促進左右,但是真正能用在自家產品上的技術有有幾何呢?

相信大家已經看到,此前併購的Terrafugia致力於開發遠程出行業務,而此次注資的Volocopter則致力於城市短途出行,續航里程在35公里左右。從這個角度來看,吉利比Uber走的更遠,目前Uber仍然只提供短途「空中飛的」,而吉利在未來顯然並不只局限於這一短途市場,吉利似乎有著像本田汽車那樣的野望。



本田汽車於上世紀末推動飛機製造商Honda jet的成立,目前本田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商務機。吉利有了Terrafugia,未來轉型飛機製造將會變得輕而易舉。除了長遠的宏大目標外,吉利此次注資,從短期看是沒有什麼益處的,至於長期就不好評價了。

眾所周知,吉利於2015年注資曹操出行,定位專車細分市場,為中高端客戶群體提供出行服務。經過四年發展,截止2019年8月,曹操出行已在41個城市運營4.2萬輛汽車,擁有3000萬註冊用戶和110萬的日活躍用戶,對於吉利汽車的銷量確實有幫助。但是有了Volocopter,真的有利於曹操出行推出出行一體化,吸引中高端客戶嗎?畢竟從目前看,曹操出行所配備的車型與「打直升飛機」出行似乎還沒在一個點上。

版權聲明:本文系自主汽車網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並加上指向連結:http://www.zizhuauto.com ,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aRzJm0BJleJMoPMSH_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