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因為突如其來的瓜田事件,大家又開始討論起了戀愛關係。從翻戀人手機到戀愛忠告,在被別人家的狗血故事勸退之前,我們似乎還想找點關於愛情的靈丹妙藥。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戀愛忠告,在翻閱了諸多討論愛情的文學作品後,會發現作家們的戀愛忠告分為了兩派:勸你冷靜的現實派和勸你好好搞戀愛的浪漫派。
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
冷 靜 去 愛
愛情是一種違背天性的感情,它把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帶進一種自私的、不健康的依賴關係之中,感情越是強烈,就越是短暫。
馬爾克斯《愛情和其他魔鬼》
愛情是彩色氣球,無論顏色如何艷麗,禁不起針尖輕輕一刺。
三毛《親愛的三毛》
電影《溫蒂妮》
我覺得不必讓戀愛在人生里占據那麼重要的地位。許多人沒有戀愛,也一樣的生活。
錢鍾書《圍城》
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
張愛玲《傾城之戀》
成熟的愛的原理是,敏銳地覺察到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陷。充滿自我節制,不會將事物理想化,能夠擺脫嫉妒、受虐狂或痴迷的困擾。
成熟的愛是一種有性關係的友誼,相處和睦,令人愉悅,彼此回應。
而不成熟的愛(和年齡大小無關)是一個在理想化和失望感之間搖擺不定的故事,一種狂喜、幸福與溺斃般和無比憎惡的感受夾雜的不穩定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最終找到心上人的感覺伴隨著從來沒有過的迷失感,其邏輯定點就是死亡。
阿蘭·德波頓《愛情筆記》
熱 烈 去 愛
戀愛不是談的,是墜入的。有一天,在沒有察覺到的時候,頭朝下墜下去。
江國香織《寂寞東京塔》
電影《喜歡,輕吻,快跑》
愛情需要表達。它不會保持靜止,保持沉默,美好,謙恭,只需觀望而無須傾聽,不會。讚美的話會從舌尖滑出,尖利的聲調會使玻璃破裂,液體四濺。
明晰的感情需要明晰的表達。如果我所感受到的並不明晰,那我是否還應該稱之為愛情?
珍妮特·溫特森《寫在身體上》
人是浪漫得起的,浪漫不起的還好算人?
木心 《答青年問》
一個頂頂平庸的人可以成為一次沼澤毒罌粟般熱烈、狂放、美麗的戀愛的對象。一個好人也能成為一次放蕩、墮落的戀愛的觸發劑,一個絮絮叨叨的瘋子沒準能使某人頭腦里出現一曲溫柔、淳美的牧歌。
因此,任何一次戀愛的價值與質量純粹取決於戀愛者本身。
卡森·麥卡勒斯 《傷心咖啡館之歌》
我們中很少有人懂得愛情就是柔情,而柔情並不像大部分人猜想的那樣,柔情不是憐憫。愛情幸福並不是將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對方身上,但知道這一點的人就更少了。
一個人總得愛很多的東西,而愛人必須只成為這些東西的象徵。真正被愛的人在愛人眼裡是綻放的丁香,航船漁火,學校鈴聲,山水風景,難以忘懷的談話,朋友,孩子的周日,消逝的聲音,最心愛的衣服,秋天和所有的季節,回憶,是的,回憶是生存賴以生存的水土。
杜魯門·卡波特 《別的聲音,別的房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KMHxnEBfGB4SiUw3u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