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通常是嚴厲節食的後遺症。這個看起來很像某種心理疾病的概念,可能會讓身心狀態健康的人費解:吃飯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嗎?心態要崩到什麼程度,才到了連吃東西都有障礙的地步?——更有甚者,可能會覺得飲食障礙者只是矯情,或者說,覺得這種障礙是非常容易逾越的,「是你自己想不開」。
動筆寫這篇文章之前,自己也在糾結切入點。最後確定,比起從專業角度分析「飲食障礙」的成因、罹患者的心理機制,而後提出建議;自己更想站在飲食障礙者的角度,替這個群體向自己願意信任的親友,坦誠地發聲:我遭受著什麼,我害怕什麼,我需要和期待著什麼。
因為,這樣的聲音,太少了。
花了很多年時間,才能重新欣賞這樣的畫面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減脂瘦身大軍,飲食障礙成了一種很多人都體會過的身心疾病(請原諒我用了比較刺眼的「疾病」這個詞,但必須這樣來提醒大家重視它)。顧名思義,飲食障礙的表現是進食方面出現某種困難,可能是厭食,也可能是暴食——這兩個說法過於極端,所以姑且將其替換為「進食恐懼」和「情緒化進食」。
進食恐懼者對於某類特定的食物(較為嚴重的則是對所有食物)抱有非理性的抗拒和畏懼,最常和這種表現掛鉤的食物類型,就是糖類和脂肪。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人非常排斥精米白面,倒是粗糧、薯芋類,能勉強吃一些;有些人不僅一口甜食都不吃,連含糖的藥物諸如止咳糖漿、板藍根沖劑,都不肯喝;有些人專門買最高級的不粘鍋,或者乾脆只吃水煮菜,只為了做菜時不放油;有些人遇到不能迴避的外食場合時,寧可餓上一頓也不動筷子……
當一份精緻的甜品被放在面前,普通人會覺得開心,進食恐懼者卻會立刻感受到焦慮
情緒化進食者所表現出的則是另一個極端:他們會在自己明確意識到「這樣不好」的情況下,攝入遠超過實際需求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緒化進食者所依賴的,是「看起來很健康」的食物如蔬菜、粗糧、優質蛋白等。如果這種表現再和上文所說的、關於糖/脂肪的進食恐懼同時出現,那麼在不了解情況的人看來,他們可能是一些相當健康且注重自律的人:每天吃大量蔬菜和優質蛋白,飲食清淡,不吃零食……嗯,也許還嚴格配合定時定量的運動——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始終處於某種潛藏在內心中的焦慮(甚至恐懼)的控制之下。
是本狐沒錯了
「我知道自己應該和其他人一樣好好吃飯,但就是過不了心裡那一關。」
「同樣是××大卡的主食,我為什麼要放棄能吃得又飽又舒服的一大份粗糧,去吃只有一小碗的米飯,或者小半個饅頭?」
「吃一口甜食就像做了錯事,簡直想哭著和整個世界謝罪,而且肯定會通過運動(或下一頓不吃飯),來中和掉多吃進去的這部分熱量。」
「喜歡聽別人說我瘦了,但同時也怕聽到別人這麼說。因為會擔心:如果又胖回去了該怎麼辦?」
——這些想法,都不是矯情,而是飲食障礙者無力擺脫的心魔。
「真羨慕別人能什麼都不想,開開心心地吃著放了很多黃油和奶油的意面。」
每一個飲食障礙者,大概都或多或少地,向自己信任的人,表達過類似的感受。遺憾的是,對沒有相關經歷(特別是創傷性體驗)的人來說,它們通常是不容易被理解的。
很多指導飲食障礙者心理復健的文章,都提到應該將自己的實際狀態告訴身邊的親友,並向他們尋求情緒、情感方面的支持;卻很少有哪篇告訴他們,要怎樣才能儘量準確、有效地,將那些困擾自己的「阻礙感」,成功傳達過去;更沒看到過專門寫給飲食障礙者周圍人的文章。然而,對於這種極易受到情緒、氣氛、外界評價等因素影響的病症,來自周圍環境的干預與支持,其實是相當重要的,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少」。
一個好夥伴,能鼓起飲食障礙者面對內心恐懼的勇氣
飲食障礙通常源於嚴厲節食,它的形成離不開以下三種心態的影響:
· 「如果我變得更好,事情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持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將現實中的各種不如意,簡單歸因於自己外貌/形體方面的不足,如「他不喜歡我,是因為我不夠苗條吧」「如果我更瘦一些,看起來就更fation,上次面試應該就能通過了」「要是我不那麼胖,在團隊里的人緣應該會更好。」
· 對自己有強烈的不滿,將控制飲食視作變相的自我懲罰。
這樣的人往往是他人眼中的自律者,有較強的意志力。但他們在使用這種方式「鞭策」自己時,可能會使用羞辱的口氣,以加強自我管理的效果。如「還沒減到一百斤以下,你怎麼有臉吃××」「想吃××?先去照照鏡子,看自己現在是什麼樣」等等。
· 缺乏穩定的內在自我評價體系。
有些人非常在意外界評價,哪怕這評價來自和自己其實沒什麼交集的路人甲,也可能對他們產生強烈影響。這是因為他們找不到一個基於自身價值體系的評斷標準。換言之,他們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很難得到一個讓自己覺得有把握的結論,只能通過他人的反饋來判斷自己「對不對」「好不好」。
看到《甄嬛傳》里的小吃貨淳兒很可愛,才確定平時自己表現得「吃貨」一點,也沒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飲食障礙者通常都有著完美主義傾向,同時比起大多數人來說,更易產生焦慮情緒,也相對缺乏安全感。無論他們當初是出於怎樣的原因才受困於這座迷城,能夠鼓起勇氣向周圍人求助,表達出自己的無助和脆弱,這個嘗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勵的事情。畢竟他們用各種方式,變本加厲地折騰自己的初衷,很可能只是想讓自己在你的眼中更完美。而現在他們終於有勇氣打破枷鎖,把自己「不夠好」甚至「很差勁」的一面暴露給你,是相當不容易的。
而,當飲食障礙者發出這樣的求助信號時,周圍的人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周五我們繼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