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教委主任李奕對話師生家長,釋放了這些重要信號——

2024-01-21     京城教育圈

原標題:最新!市教委主任李奕對話師生家長,釋放了這些重要信號——

1月20日9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會議中心開幕,市兩會時間正式開啟。

1月20日,在《市民對話一把手·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節目中,市教委主任李奕走進校園,聚焦新一輪中考改革方案發布後實施情況以及普惠托育服務工作試點推進工作,與學生、家長、教師近距離對話。

把老師和學生從死記硬背當中解放出來

2023年,北京以中考改革作為基礎教育學段系統變革的切入點,推進完善評價方式的變革。節目中,李奕走進了東直門中學,與家長們在校門口進行對話。從2021年「雙減」政策落地後,東直門中學每天第一堂課的時間由原來的7點50分調整到8點,雖然只多出十分鐘,卻讓家長和孩子從容了很多。北京新一輪中考改革後,課堂教學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對深入推進「雙減」有哪些影響?

接下來,李奕走進了課堂,了解了新中考改革後學校在教、學、評方面的新動向。

生物課上,老師曬出亮馬河的圖片,學生通過感受水岸生態環境的變化,學習「生態系統」「生態浮島」等教材內外的概念;地理課上,學生們動手製作模型圖,把知識內化。

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兩節課都從原來的被動課本知識灌輸變成了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的主動學習,引導學生保持好奇心與求知慾。

「聽了兩節課,我們發現,老師們有了新的共識,生物、地理等考查科目,教與學的重點不再是應試備考、重複練習,而是培養、保護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並且考慮了初高中以至於大學的知識銜接與素質培養。」李奕說:「其實我們改革考試方式的目的,就是想把老師和學生從那種死記硬背式的考試當中解放出來。考試評價的改革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升學考試的內容,而是為了撬動孩子整個的培養過程。」

此次改革的著力點是「大減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載體」。「後兩個詞說的是升學入學的方式。」李奕說,「我們不希望用中考分數升學的學生越來越多,而是提出多渠道的升學、用多載體升學。」

托幼一體化讓育人鏈條「向前延伸」

學前教育是首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隨著二孩政策放開,0-3歲幼兒托育問題也成為了百姓關注的熱點。

2023年,本市發布《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啟動了普惠托育服務工作試點,在社會化托育服務基礎上,將「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新增托位6000個」列入政府實事。

過去一年市教委承擔的這件實事進展如何?效果又怎麼樣呢?節目中,李奕來到中國傳媒大學幼兒園進行調研。

「『托幼一體化』兼顧了兒童保育和教育的連貫性,整體地思考和系統地規劃幼兒教育,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化、高質量發展。」李奕說,此舉旨在將孩子的成長鏈條向前延伸,而且是「請最優秀的公辦園裡最優秀的老師向前延伸」。

在李奕看來,未來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對托育有更加科學的認知。「之前,老人都有一個觀點,說『家裡但凡有條件看,幹嘛讓孩子去托班受那罪。』其實,托班不是火坑,也不是簡單替你看個孩子,而是讓孩子有成長、有升級。」

北京將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首都教育在過去的一年,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如果用『高質量』來形容2023年的話,2024年我們就在這個詞的基礎上,加上『體系』 ——我們將更加關注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構建。」李奕解釋,教育系統的高質量不是獨立存在於某一個學段或者某一個學科,而是要形成體系。「因為在孩子身上發生的是五育並舉,是從托育到學前到中小學到大學整個人才成長的鏈條。」

為此,本市將提升各項政策的匹配度。「在落實各項改革措施過程中,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家校社之間的協同;同時也進一步關注減量發展的模式,盡最大努力減少孩子、家長的焦慮,但不降低育人的標準。」他表示,在新的一年,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聚集一切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要素,形成孩子成長的統一戰線,共同為孩子的成長貢獻力量。

編輯|京教君

內容來源|北京廣播電視台、北京日報、現代教育報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里,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

點分享

戳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787d080faa89afabc1ae531dd27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