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首創英語成績與學位脫鉤:弱化英語學科地位,成歷史必然

2023-09-21     瑜說還休

原標題:西安交大首創英語成績與學位脫鉤:弱化英語學科地位,成歷史必然

近日,網上傳出知名的西安交通大學發出的一紙《通知》稱:

「經學校2023年第五次本科生院院務會研究決定,我校不再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校內英語水平考試和校外其他各類英語考試是否參加及其考試成績作為本科生畢業及學士學位授予條件……」

西安交大「吃第一個螃蟹」的做法,一石擊起千層浪:對此表示支持的網友,似乎占了大多數,但也仍有不少人表達了不同意見——這其實雙方都有點道理,只不過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境況與角度看問題而已。

筆者如果僅從個人角度來考量,估計,我曾經是最討厭英語的人了!

關於英語在我們國家的教育史上,曾在過去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出現過河南女中學生張玉勤在英語考卷上寫下:「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做中國人!」後,而她後因老師批評,竟跳水庫自盡的事件。

但三十年河東轉河西,改革春風吹,開放成潮流,普遍學外語之風再次撲面而來——如今已成為世界語的英語,就成了中國學生的一門主課!

與之相應的英語之教與學,相關的英語教育產業等規模與影響等都極為巨大,英語也幾乎成了國人在上學時,以及不少人在工作交流、科研時必需的第二語言。

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我們從國家層面上,如此大力度地全面推進英語的學習教育,則我們與世界的交流、溝通及共享發展,也幾乎不太可能!

只不過,生活在以象形、會意為特徵的漢字之國度,中國人在學習字母文字中的英語時,真的是並不容易,特別在沒有相對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情況下。

筆者就曾跟英語有著十數年的「血拚」史。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筆者生在農村,那時根本不可能接觸到英語。

上了初中,英語才開始與語文一樣,並駕齊驅成為「主科」。面對突如其來的一本英語書,那真是「大眼瞪小眼」——我倆誰也不認識誰。

我們那時的英語老師,也大都是半瓶子醋」,他們教的英語,基本上靠漢語講解;我們學生則學的全是死記硬背式的「啞巴英語」。

那時,英語考不及格,對我而言乃正常事,偶爾殺到60分之上,老師就會施以懷疑的眼光:你是不是抄襲了?

幸虧,後來引進了國外的英語標準化考試,我可以對選擇題一通瞎矇,甚至曾發明了用旋轉橡皮,來選擇A、B、C、D花落誰家。

再後來,實在聽不懂英語老師說什麼,就全靠自己看書、讀資料、多做題,來提高「應試英語」的水平。

還別說,等到了高三時,我竟然能在考試中及格了,高考時,總分100分的英語,我當年竟然考了86分——可是,我仍然是幾乎說不出幾句完整的英語口語。

進了大學,所學專業與英語無關,但《大學英語》仍是考查課目,但這時候的英語老師完全用英語講授,我在下面則是聽得如雲霧裡,仍然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記得當時,我們漂亮的女英語老師姓詹,她最愛提問學生。可我對她的問題大都是一頭霧水,更別提如何用英語回答了,我只好每次都羞臊地回答:I'm sorry (對不起)。她後來就當眾說:sorry man?(抱歉先生?)。

實在沒法,在下課後,我就找到詹老師,講述了我的「啞巴英語」學習史,得到了她的些許同情,她從此再不找我回答問題了。而我的這通推心置腹之交流,也終於讓我在最後,以剛剛60分結束了《大學英語》的學習。

走上社會後,工作就完全與英語無關了,有時我還感嘆:總算是擺脫了英語籠罩的夢魘。但這些年來,我仍有好幾次從惡夢中醒來,而其中的原因,竟都與夢中的英語考試不過關、說不好英語有關。

只不過,進入新世紀後,來到了網絡時代,無論是查資料、看外國電影、擺弄電腦硬體和軟體、玩手機等,在這個扁平、大同、信息互通互聯的世界裡,仍然再次讓我擺脫不了英語的影子!

——原來,不是英語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英語!

英語,現在對我們而言,它是一個語言工具,僅僅是因為歷史的原因,它才流行並普及成現在的「世界語」之地位。對此,我們雖無可奈何,但卻不能自閉以避之,那樣就只會讓我們自絕於世界了。

也許,依中國現在的發展趨勢,學習漢語的外國人正在不斷增加,也許會有那麼一天,漢語將取代英語,成為新的「世界語」,亦不無可能吧。

到那時,有些中國人再去學英語,要麼是專業需要,要麼就是為了交流而已。但顯然會反過來,大多數外國人學英語,是為了向最為先進的中國學習和看齊了,不然,他們就會落後了——其實,我們現在學英語,不也就是如此的道理嗎?

這樣看來,不少人對英語有學不好、沒興趣、自認無用等的想法與選擇,那可以是一些人的自由,但有興趣及想拿英語為我所用者,仍然會選擇學習和使用英語,這也是他們的人生驅動力所產生的學習自由。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跟英語太較什麼勁吧?語言的學習、使用和選擇,乃是現實作用的結果,而非人為硬性所能完全規定的。

至於這次西安交大這所名校首次在中國大學中,讓英語與學位脫鉤,雖引發一些爭議,但它也不過只是讓英語考試成績與學位的獲得不再聯繫而已,其並非不再開設英語相關的課程,更不會反對大學學習英語。

對於需要者,自然可以選擇英語課程;不喜愛、自認學英語難者,或認為學英語無大用者,自然大可以自我選擇棄英語而去,只不過是走上社會後,一切「責任自負」而已。

但是,仍不得不說,當英語在中國教育中大規模推行了40餘年後,一直有一大批人反對過度重視英語學科的輿論之下,西安交大的這一首創舉措,仍反映出國家在這方面的一種傾向——那就是有可能,我們是開始慢慢消解英語在中國學科教育中的過重分量、地位和作用的時候了!

畢竟,如今的中國不斷發展進步,英語與我們母語的地位相比,應事實上有所弱化的情況下,則為發展我們的民族文化,通過實施相對弱化英語普適化教育的舉措,來推動更為加強本民族語言的地位,顯然也是理所當然和必然之舉!【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203e9e425f4067762705031ac8484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