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2023-12-09     古今記實1

原標題: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軍防禦德軍閃電進攻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這場戰鬥蘇軍並沒打好,不僅西方面軍30多萬主力被吃掉,還使莫斯科西面門戶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麼,作為戰前史達林和蘇軍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團,為何短短的8天時間內,近50萬人慘遭圍殲呢?從戰術層面上講,蘇軍的梯次防禦為什麼輸給了德軍的鉗形攻勢呢?

01守株待兔是梯次防禦的絆腳石,3個集團軍成了待宰的羔羊

明斯克首戰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蘇軍3個集團軍落入德軍布置的「比亞韋斯托克-諾沃格魯多克口袋」,而直接原因卻是方面軍指揮員巴甫洛夫沒有及時下令從口袋撤出。拋開巴甫洛夫的個人能力不談,蘇軍的這種集團式防禦是否得當呢?

實際上,德軍閃擊蘇聯開始時,蘇軍首先對德交戰的是在白俄羅斯與波蘭交界的布列斯特要塞,在這一帶防守的是蘇軍7個步兵師,而德軍有15個師,其中5個是裝甲師。此戰,雖然蘇軍打得非常頑強,但古德里安閃攻心急,他只留下少許進攻的部隊,裝甲主力並沒在此糾纏,而是直接繞道向東進發,把蘇軍的梯次防禦部署徹底打亂了。

巴甫洛夫的慌張正是從這裡開始,本來,無論是戰前史達林錯判德軍主攻方向也好,還是巴甫洛夫消極麻痹也好,但蘇軍在西部特別軍區(戰鬥打響改成西方方面軍)的幾支部隊還是蘇軍中的精銳。而巴甫洛夫的防禦配置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畢竟他也是新近在蘇軍中晉升最快,也是史達林比較看好的心腹愛將。

但巴甫洛夫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他將蘇軍按照布列斯特要塞-比亞韋斯托克和諾沃格魯多克防線,再預備隊的方式配備,卻在這三者之間沒有完善必要的通信和側翼支援,尤其是當古德里安繞過布列斯特要塞突進到蘇軍的第二道防線後,蘇軍的三個集團軍居然沒有側翼支援,唯一的退路又被德軍鉗形攻勢攔腰截斷。這種把雞蛋全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戰術,最終造成西方方面軍主力全部落入德軍的虎口。

02三大致命失誤造成防禦失利,雙腿難敵德軍裝甲南北鉗形夾擊

明斯克戰役之所以影響深遠,一方面這是蘇德戰爭爆發以來,蘇軍遭受到的首戰失利,一個方面軍主力幾乎打沒了,對蘇軍士氣影響巨大;另一方面,史達林對巴甫洛夫等高級將領的處置反映了戰爭的殘酷。但西方面軍的失利也不是偶然的,這是前期的一些錯誤做法帶來的後果。

第一個失誤,蘇軍用步兵抵抗裝甲快速打擊,本身就是雞蛋碰石頭。在戰前,巴甫洛夫和朱可夫是蘇軍中對裝甲打擊比較重視的高級將領,1940年蘇軍大演習總結大會上,巴甫洛夫還特彆強調了裝甲成軍的重要性。但他說一套做一套,不僅拆散了兩支裝甲軍,還把它們分散到各個步兵師團成為支援火力,在他認為,裝甲打擊力量的作用要體現在支援步兵進攻上。這是對裝甲打擊力量的認識錯誤。

第二個失誤,麻痹思想害了蘇軍。德軍閃擊蘇聯之前,德軍曾經在兩年不到的時間裡,成百上千次地派遣偵察機到蘇聯境內偵察,雖然史達林以蘇德簽有互不侵犯條約為由,告誡前線士兵不要擦槍走火,但作為一線指揮員,提高警惕是必須有的。但西方面軍卻以維修機場為名,將大量戰機集中在少數幾個機場上,給德軍戰略轟炸創造了條件。閃擊戰開始後僅兩天時間,蘇軍66個機場和1200架飛機被毀,其中西方面軍就占26個機場和700多架戰機。

第三個失誤,巴甫洛夫把軍事演習當成了演戲。1940年,史達林鑒於蘇芬戰爭蘇軍機械化部隊損失較大,以及德軍可能進攻蘇聯的形勢,搞了一次以德軍為假想敵規模較大的軍事演習。由朱可夫擔任進攻方,巴甫洛夫為防禦方。結果,代表德軍一方的朱可夫取得了勝利,但巴甫洛夫並不以為然,他譏笑著說,這就是一場演戲,真實戰場完全不是這樣子的。而事實上,德軍閃擊蘇聯時,恰恰走的就是演習的路線,進攻的形式也如朱可夫的演習方案如出一轍。

從這個層面講,蘇軍的失誤不能單單講指揮的問題,前期在戰術理論和排兵布陣上就有漏洞。如果蘇軍早一點集中使用裝甲成軍的力量,早一些將主力放在明斯科-斯摩棱斯克一線作堅固防禦,情況就不會出現那麼困難。

03指揮失靈群龍無首,蘇軍各自為戰雪上加霜

1941年6月27日夜晚,德軍占領了明斯克,而此時,蘇軍統帥部和西方面軍指揮部都不知道這個情況,直到30號史達林從德軍廣播中得到消息,讓朱可夫詢問巴甫洛夫時,他仍然不清楚自己已經是光杆司令了。

而從德軍進攻角度來說,當時的情景對古德里安非常有利。一方面,德軍的南北兩支裝甲部隊幾乎沒有遇到蘇軍像樣的抵抗,將蘇軍3個集團軍收攏在「比亞韋斯托克和諾沃格魯多克」口袋後,明斯克指日可待了。但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和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似乎胃口比這還大,他們還想繼續擴大戰果,要向東進發直到把斯摩棱斯克包圍在內才罷手。但他們這一舉動遭到了希特勒的反對,原因是德軍的裝甲進攻跑得太快,步兵和補給根本跟不上。

另一方面,由於蘇軍的指揮體系失靈,蘇軍各自為戰,造成打擊力量分散。雖然巴甫洛夫因布列斯特要塞陷落後,他跑到一線軍部去指揮作戰,使整個西方面軍指揮系統出現了真空。但各個前線指揮員還是各自為戰付出了重大的犧牲。但這個犧牲是無謂的也是缺乏信念支撐的,因為面對德軍瘋狂的裝甲突擊力量,蘇軍完全沒有還手之力。雖然蘇軍也有1700輛坦克,德軍才2200輛,可蘇軍遵循的是步兵衝鋒,坦克支援的反擊模式,這樣的後果就是蘇軍不斷地使用梯次戰術,德軍是來一批吃掉一批,蘇軍的失敗可想而知。

綜上,蘇軍在明斯克戰役的失利,從表面上看是蘇軍梯次防禦不力、裝甲打擊力量太分散,但從根本上講還是指揮脫節的問題。3個集團軍幾十萬人馬不知道往哪個方向進攻,也不知道往哪個方向撤退,到巴甫洛夫下達撤退命令時,已經晚了,雖然在德軍鉗形包圍圈外面的部分兵力撤了出來,但口袋裡的蘇軍付出了重大損失。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二戰風雲錄》

精彩推薦:二戰蘇德戰爭爆發後,南線蘇軍為何沒有擋住德軍進攻?兵力太集中

二戰颱風行動,史達林為何不提前調朱可夫守莫斯科?北線也吃緊

二戰基輔戰役後,史達林為何要求邱吉爾派兵支援東線?損失太多

二戰巴巴羅薩計劃,德軍使用哪些36計?遠交近攻瞞天過海聲東擊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15576255e1233ad37b13e5b1ca8d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