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祛濕小技巧
夏天到啦,又到了濕氣在體內泛濫的季節啦!大家準備好與濕氣作戰了嗎?
濕氣分為內濕和外濕。外濕很好理解,就是長期待在潮濕的地方,濕氣會通過皮膚進入體內,引起瘙癢、痤瘡、皮炎之類的症狀。大家應該對這種事情見怪不怪了。
但內濕就需要引起大家注意了!因為你體內出現了濕氣,就一定對應著你的脾胃出現了問題。脾主運化水液,將水液轉化為精微物質上輸到肺,再通過肺運往全身。脾胃出現問題時,身體最大的反應就是沒有食慾,沒有精神。不吃東西吧,還會想大便,結果還感覺粘在了腸道,死活下不來。這其實就是脾胃虛弱而導致體內生濕的表現。
濕氣重也會影響我們的體重。
因為當濕氣密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水腫,最容易出現水腫的地方就是小腿,一旦水腫,那是相當鋥光瓦亮的!當水出不去的時候,體重自然而然也增加了。現在許多商家賣減肥茶,其實利用的就是這個原理,他們通過利水從而達到讓你的體重減輕的效果。但如果我們懂得一些中醫小技巧,完全可以不需要花這個冤枉錢就可以達到比它還好的效果。
小編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幾條祛濕小技巧供大家日常使用:
一、祛濕先健脾。
1.大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益精強志的功效。
大米煮粥最養人,老幼皆宜。空氣乾燥時,早晚喝點大米粥,可以遠離口舌乾燥的困擾。
2. 小麥可養心安神,有「五穀之貴」的美稱。
《內經》稱小麥為「心之谷」,補益心氣,將其與大米、大棗一起煮粥服食,可以防治心煩失眠。
3. 小米有補中益氣、健牌和胃的作用。
適用於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反胃嘔吐、腹瀉及產後、病後體虛者食用。小米熬粥時上面浮著一層細膩的黏稠物,俗稱「米油」。中醫認為,米油的營養極為豐富,滋補力最強,有「米油可代參湯」的說法。
4. 玉米具有補中健脾、利尿消腫、寧心活血的作用,尤其適宜有水腫者的日常飲食。
多說兩句,玉米有黏玉米,煮熟後,黏黏的好吃,當主食。還有一種適合做沙拉涼拌的水果玉米,就是直接新鮮涼拌,不適合蒸煮,一煮就不好吃了。
5. 黃豆有健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脾胃虛弱者宜常吃。
黃豆富含高蛋白、高鈣,在家裡若吃不上肉,吃黃豆或者豆腐也是可以獲取優質蛋白的,也是非常有營養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推薦豆漿>牛奶的原因。用黃豆製成的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具有藥性,豆腐可寬中益氣、清熱散血,尤其適於痰熱咳喘、傷風外感、咽喉腫痛者食用。實驗還證明,黃豆及其製品對心血管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二、少喝酒!少喝酒!少喝酒!
飲酒過量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差。飲紅酒不要超過二兩,多喝大米小米混合熬的粥,月經期間少吃生冷及涼拌的食物,不要喝啤酒,啤酒是唯一的寒性酒!!!
三、不要吃太咸、太甜、太油膩!
多吃鹽也對人體有害無益。科學家們研究的結果表明:鹽能使人體「水化」,就是說鹽對水有某種吸附力,人體內鹽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應地增加,從而使過多的水分滯留在體內,因此引起高血壓。成年人每天的吃鹽量,最好不要超過12克。
油膩和過於甘甜的重口味飲食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不利於脾胃健康,進而導致內濕重。
四、動起來
中醫理論——脾主肌肉四肢。你身體肌肉的盛衰和你四肢的靈活度其實都是脾來決定的。濕氣過重,會導致肌肉萎縮,四肢行動不靈活。這其實是相互的,如果你不願意去健身房或者跑步,覺得太累,完全可以去散散步,這樣會幫助脾胃的運化,從而達到健脾祛濕的效果。而且出出汗,也能利水消腫,主要是會讓我們身心舒暢!
五、按摩穴位
三陰交穴和曲池穴可以經常按一下,對身體好。大腸的濕氣聚集在曲池穴,三陰穴可以將血液重新分流,而這兩個地方又經常觸碰,所以隨時都可以按。尤其是三陰交穴,女性可以多按一下,可以治療痛經,但是要注意,經期不要按哦,有可能會加重痛經!
六、赤小豆薏苡仁茯苓湯
強推這種湯。我知道大家一定在各種各樣的地方都看到過紅豆薏米粉、紅豆薏苡仁茶等等等等的類似的東西。但我依然要在這裡強推一下。我推薦的做法是熬湯,大家可以在煮粥的時候放入赤小豆、薏苡仁、茯苓等等,也可以單獨組合熬水。其實就和煮中藥一樣,先把赤小豆、薏苡仁一比一混合,再取它倆量的四分之一的茯苓,泡半個小時以上,可以多泡一段時間,然後大火煮開,小火慢熬,熬成一杯或一碗的量。這種做法,絕對比大家喝的茶有效,而且煮成之後的赤小豆、薏苡仁、茯苓也直接可以吃,效果更上一層樓。大概一周到兩周就會出現特別明顯的效果,親測有效!!!
以後的天氣會越來越熱,大家要注意避暑,不要貪涼哦,溫水比冰鎮飲料更容易讓身體覺得舒服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xtPanMBnkjnB-0zYH_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