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之一,
在發展中國家其發病率
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署估計,
2018年全世界約57萬例宮頸癌新發病例,
死亡病例達31萬例。
其中,85%的發病和死亡病例
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008年,德國科學家Harald zur Hausen博士發現HPV是導致宮頸癌的病因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目前已經明確HPV持續感染是引起宮頸癌的必要因素口,HPV-16,-18亞型是最常見的HPV致癌亞型,全世界約75%宮頸癌是由這2種HPV亞型引起,而這2種亞型導致的宮頸癌在中國婦女的宮頸癌中占85%。90%發生HPV感染的婦女可自然清除,少部分發生持續感染,進而進展為可檢出的宮頸癌前病變,此過程通常需要數十年。
基於這些研究成果,科學家研製出可有效預防宮頸癌的 HPV預防性疫苗和多種宮頸癌篩查技術。
宮頸癌也將由此成為人類第一個通過注射疫苗、篩查和早診斷、早治療等綜合預防措施以致消除的惡性腫瘤。
全球第一個腫瘤疫苗——宮頸癌疫苗已經誕生,自它誕生以來就備受關注,
但它究竟是否有效?
三種價型疫苗有什麼區別?
什麼時候接種效果最佳?
注射了疫苗是否可以一勞永逸?
孕婦可以接種嗎?
接種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下面讓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一下吧!
什麼是宮頸癌疫苗?
宮頸癌疫苗,也叫HPV疫苗,是一種預防宮頸癌發病的疫苗。宮頸癌主要由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這個疫苗通過預防HPV病毒感染,從而有效預防了宮頸癌的發病,可以預防人體感染疫苗所涵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亞形變異。
研究發現99.7%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造成的,HPV也可以引發其他相對少見的癌症,例如陰莖癌,喉癌,肺癌,肛門癌等。HPV的主要途徑是性或者是皮膚與皮膚接觸傳播。
總的來說,宮頸癌疫苗是可以有效預防治療宮頸癌的注射型疫苗,它的功能主要在於通過抑制HPV來達到防止效果。目前宮頸癌疫苗可以分為二價、四價和九價三種。三種價型疫苗均已完全上市,已經在使用。二價HPV疫苗和四價HPV疫苗已非常成熟。
三種價型疫苗有什麼區別?
二價宮頸癌疫苗是本著「首惡必辦」的宗旨,針對HPV16 和 HPV18兩個為非作歹的首惡之徒而研發的生物武器,HPV16 和 HPV18在所有引發宮頸癌的HPV亞型中占了70%以上的份額,因此,針對它們就等於打蛇打在七寸的位置上,可以給宮頸癌以致命一擊。換言之,接種了二價宮頸癌疫苗,女性同胞們今後患上宮頸癌的風險可大大減少。
四價宮頸癌疫苗是在HPV16 和 HPV18二價苗的基礎上,增加了HPV6和HPV 11二種HPV低危型亞型。為什麼要增加低危型的HPV亞型?低危型的HPV會引起生殖道肛周皮膚和陰道下部的外生性濕疣類病變、扁平濕疣類病變和低度子宮頸上皮內瘤樣變,同樣也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也就是說,四價宮頸癌疫苗可預防更多的HPV感染,不但可減少宮頸癌的風險,還可以預防男女性常見的性病皮膚病,預防作用更加廣泛。
至於九價宮頸癌疫苗,更是在四價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屬於高風險組的31、33、45、52和58五種HPV亞型,是迄今為止功能最強大的宮頸癌疫苗。
可以說,對於宮頸癌的預防而言,二價疫苗是「雪中送炭」,而增加了抗HPV 6和HPV11的四價疫苗是「錦上添花」,九價疫苗則是「更上層樓」。
什麼時候接種HPV疫苗最合適?
國際上普遍認定,HPV疫苗對9-45歲的女性都有預防效果,如果女性能在首次性行為之前注射HPV疫苗,會降低90%的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發生率。而最適宜接種年齡為10-14歲。
目前獲准進入中國的疫苗,二價疫苗的推薦接種年齡為9~45歲,四價疫苗的推薦接種年齡是20~45歲,此次批准上市九價HPV疫苗適用於16到26歲的女性。
有過性生活的女性還能接種嗎?
即使有過性生活,照樣可以接種疫苗。以前的觀點認為,女性有性生活後,被HPV感染的機會急劇增加。如果給這些女性接種疫苗,對分析結果的研究者而言,「不太好算」,從經濟上,則「不太合算」。因為,從宏觀層面,需要用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兒,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但是,只是不太合算,並非沒有醫學價值。HPV疫苗對已經有性生活的女性也是有保護作用的。
男性是否可以接種該疫苗?
其實HPV疫苗並不是女性專享的,男性生殖器疣也是HPV引發的性病,接種9價疫苗可以起到預防作用。但是考慮到投入收益比,大部分國家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官方文件,尚未推薦男性接種疫苗,也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男性接種HPV疫苗對性伴侶宮頸癌的預防有多大作用。
感染過HPV還需要接種疫苗嗎?
如果感染過或者曾經有過宮頸病變,又治癒了,還可以接種嗎?
HPV就像流感一樣,可以反覆感染,據相關文獻報道,HPV在普通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感染率為20%-46%,甚至有報道顯示,高達75%的女性一生中會感染HPV。
所以一般來說接種前無需檢測體內有無HPV感染。但如果因感染高危型HPV導致了宮頸病變則另當別論,建議還是等到治療轉陰後再接種更好。
從理論上說,人體自然感染HPV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主要是細胞免疫,會在宮頸局部起作用,產生抗體的水平很低,對於下次的HPV感染無法起到很好的抵禦作用。而HPV疫苗是通過肌肉注射,會在人體內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產生抗體的滴度是自然感染的40倍以上,這樣就可以防止病毒的感染。此外,韓國醫療研究機構在2012年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HPV感染或由此引發的宮頸病變治癒後,進行HPV疫苗接種可以減少疾病的復發率。
這說明無論是否感染過HPV,接種疫苗都是有預防效果的。
HPV疫苗能否達到終身免疫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接種HPV疫苗後的4-5年仍然具有保護效力,但是畢竟相比其他疫苗,該疫苗上市時間較短,其長期有效性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觀察和進一步的研究加以確認。還有國外的研究顯示,接種後的有效期可達到10年。有數學家建立過一個數學模型,顯示接種後50年保護能力也沒有問題。
所以目前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接種後保護能力至少能維持10年,理論上可以達到50年,但還需要通過時間來檢驗。
打了疫苗就不會得宮頸癌嗎?
宮頸癌疫苗只是針對它所覆蓋的HPV亞型起預防作用!因為有可能與宮頸癌發病有關係的HPV亞型很多,目前即使是九價苗,也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高危型HPV,只能說是大大減少了婦女患宮頸癌的風險。此外,醫學界至今也只認為90%以上的宮頸癌是由於感染了HPV引起的,還有一部分宮頸癌可能是別的因素引起的。
從宮頸癌三級防控而言,接種宮頸癌疫苗屬於一級防控(治未病),而篩查屬於二級防控(早期發現),對宮頸癌的診治屬於三級防控(治已病)。不能因為有了第一道防線就把其它防線給撤了。因此,即使接種了HPV疫苗,已婚或有性生活的婦女還應定期進行宮頸塗片檢測以便儘早地發現宮頸癌及癌前病變。
接種HPV疫苗的禁忌症是什麼?
對疫苗內所含任何成分嚴重過敏是接種疫苗的絕對禁忌症,其他一些情況應謹慎或推遲接種,包括:
1、患有急性嚴重發熱疾病的患者應推遲接種;
2、血小板減少症患者或者凝血功能紊亂患者謹慎接種;
3、妊娠期間應避免接種,若女性已經或準備懷孕,應推遲接種,待哺乳期結束再接種。
接種HPV疫苗後會有不良反應嗎?
接種HPV疫苗的不良反應因人而異。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疲乏、肌痛、頭痛、發熱、注射部位疼痛、紅腫、腫脹等。國內目前尚無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不過,接種者仍應根據自身情況謹慎對待,完成接種後應該至少觀察半小時再離開醫院。
最後,個人要接種最好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不要盲目的接種。要補充的是,所有疾病的預防,都不能單靠疫苗,日常的預防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