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不是窮人不夠努力,而是差距實在太大了

2019-12-01   劇說人生如戲

近期明星高以翔猝死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為其惋惜,有人感嘆生活不易,有人批評明星關注度過高。

這不是第一次如此了,每一次明星們的舉動都會受到大量的關注度,即使這些事件很平常,也會引來一大群吃瓜觀眾的圍觀,這也難怪投資商喜歡用流量明星了。

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是為生活奔波勞碌的人,富人感嘆生活不易會受到讚揚,而窮人感嘆生活不易根本無人問津。

為了改變貧苦的命運,父母們即使再苦再累也會供孩子們讀書,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擺脫貧苦,有一個光明而美好的未來。

在印度電影《起跑線》中,父親拉吉和母親米婭為了女兒皮婭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費盡心機。先是扮富人買學區房,後是扮窮人過苦日子,最終成功進入名校的他們卻放棄入學名額。看似愚蠢的行為,卻是他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因為他們選擇了更適合孩子的道路。

看完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窮人太難了!之所以會如此,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貧富差距。窮人與富人生活在兩個極端的世界,無論窮人怎麼努力,差距始終存在。

窮人與富人的生活天差地別

  • 接受教育的學校

父親拉吉第一次到印度排名前五的學校去參觀時,看到寬敞的跑馬場和豪華的游泳池,不禁感嘆到「這是學校還是五星級酒店啊」。

而他到公立學校參觀時,看到的是孩子們坐在地上讀書,唱歌跳舞時只能用竹竿、自行車輪子、水桶等充當樂器,與富人孩子們的學習環境相比,他們的學習環境簡直就是貧民窟。

  • 家庭環境

富人們住的是豪華別墅,吃的是頂級食材,交際圈也都是高端人士。

而窮人們住的地方不僅房屋破舊不堪,外面的街道也是髒亂不堪,他們連礦泉水也買不起,交際圈也自然都是底層人士。

如此天差地別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窮人們想要擺脫貧窮真的很難。

看似平等的起跑線,其實根本不平等

當大人對生活環境無力改變時,總會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拉吉和米婭與千千萬萬的父母想法相同。他們以為只要女兒皮婭就讀名校,未來就會躋身上層社會,可是現實卻狠狠打了他們一巴掌。兩人假扮富人的經歷,讓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麼天真和可笑。

拉吉與米婭為了讓孩子進入名校,首先依據入學條件買了一套學區房,請鄰居們慶賀喬遷之喜,結果卻被老同學拆穿了身份,為了孩子入學兩人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偽裝。

  • 別以為孩子的差距是在上學時拉開的,也許在上學前就已經拉開

拉吉和米婭本以為自己孩子已經很聰明了,畢竟女兒皮婭還沒上幼兒園就會念詩和唱歌,結果卻發現在這裡根本就不算什麼。培訓學校的老師帶他們看了其他小朋友,其中一個小朋友會用四國語言打招呼,另一個小朋友會用玩具告訴你他的知識面有多廣,和這些孩子比起來,自己的女兒皮婭真的有些拿不出手。

老師告訴拉吉和米婭「你們來的太晚了,其他父母都是懷孕時就來了」,這一話語讓他們大受打擊,也更堅定了要送孩子進名校的決心。

  • 有些差距不是努力就可以消除

在培訓學校里,不僅皮婭被安排的課程滿滿,就連拉吉和米婭也經過了一系列學習。一家三口都在為入學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但他們還是被拒之門外了。最終得到的答案是學校不想招收服裝店老闆的孩子,他們認為父母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那麼孩子也沒有資格進入名校。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我們本以為通過努力就可以與別人並駕齊驅,可是驀然回首才發現我們連入門的資格都沒有,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悲哀的事情。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影片中名校每年有百分之二十的名額是留給貧困生的,窮人們為此也是付出了諸多的努力。當自己孩子入選名校時,他們開心不已,殊不知他們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福分。

  • 巨大的花費

名校免去了貧困生的學費,但其它活動的費用還要自己交。一次課外活動的花費就足以讓貧窮的家庭花光積蓄,窮人根本負擔不起如此昂貴的教育支出。

  • 朋友圈(人際交往)

影片中的女校長是女傭的女兒,她雖然因為貧窮獲得了入學資格,但處處卻受著不平等待遇。

女校長是這樣描述她在學校時的狀態的:

如果我不幫他們做家庭作業,他們就不會邀請我去他們的生日派對,而即便我被邀請到他們的派對,我也只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角落裡。

女校長的經歷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教育行業確實存在的問題。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很多孩子會存在自卑心理,導致他們在不夠強大的狀態下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長期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心裡都會異常敏感,即便以後經濟基礎好了起來,他們的人生也不一定會快樂,因為童年的創傷會伴隨他們一生,能不能治癒就看個人造化了。

認清現實,接納平凡的人生

影片結尾拉吉和米婭放棄了孩子就讀名校的機會,也就意味著放棄了孩子的「光明」前途,但他們並不後悔。

拉吉與米婭認清了現實,也接受了孩子即將擁有一個平凡未來,在此之前他們希望皮婭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現實社會就是如此,從出生起有些差距就已經存在了,無論我們怎樣去努力,有些差距根本就消除不了,但是如果不努力,那就一丁點機會就沒有了。

也許有時候認清現實,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道路,人生會輕鬆許多,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不受外界因素干擾,不與周圍人去比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