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天花板級「黑科技」開箱,鴻蒙智行深度賦能車企

2023-11-13     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 / 周 洲

編輯 / 張 南

余承東還未登台,便引得台下一片喝彩。

每次發布會,這位華為終端BG、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leader都像在脫口秀,源源不斷創造話題和金句。

3月華為春季新品發布會上,並不占主角的問界M5被「遙遙領先」拱起了熱度;9月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會上,問界M7尤其是M9頂級的性能預告,讓車圈立正端視。

11月9日晚上的華為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暨首款純電家轎智界S7預售發布會,讓車圈沸騰了。

余承東依然金句不斷,「AEB只是個小case,a piece of cake」、「內部對價格吵得一塌糊塗,迄今為止四個版本的車都屬於虧損銷售」……

讓業界沸騰的不僅僅是金句,還有餘承東談笑間亮出的華為智慧出行解決方案的黑科技硬實力: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支持障礙物識別、智慧泊車等功能,將率先在年底實現不依賴高精地圖、全國都能開、越開越好開的智能駕駛體驗以及「智能召喚泊車」等功能;HarmonyOS智能座艙憑藉多設備協同能力,重構了人車交互模式,能實現智能助手、多設備連接等功能;iDVP數字平台可以作為軟體定義汽車的「黑土地」,自研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車控等三大作業系統能讓智能汽車「越開越懂你」……

這場發布會的關鍵詞不再是「遙遙領先」,而是「重新定義」。

余承東在發布會現場稱,華為要把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駕控等核心技術扎到根,更要把體驗捅破天。

這些看得見、看不見的「智能天花板」能力,深受消費者喜愛,也讓主流車企青睞結盟。

11月9日當晚,華為在深圳正式發布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新戰略的同時,也推出了智選車業務新生態——「鴻蒙智行」。

華為通過零部件供應模式、解決方案模式、智選車三種合作模式,助力車企實現商業成功、共贏智能電動汽車時代。

智界S7正是與奇瑞強強聯合智選車模式推出的首款C級純電家轎。

當低調的理工技術男遇到黑科技天花板,他們用各自的優勢共同詮釋了如何重新定義新形態、新空間、新智慧、新性能的純電智能家轎。

助力出爆款車型

與華為合作的賽力斯受益匪淺。

2021年4月,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當年年底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AITO,並相繼推出問界M5和問界M7兩款車型。

問界是2022年車企新勢力中的一匹黑馬。自2022年3月問界M5開始交付,2022年全年,AITO問界累計銷量7.5萬輛,連續4月實現銷量突破萬的紀錄,甚至還多次進入乘聯會每月公布的國內新能源SUV的TOP10榜單,成為當年銷量增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華為參與了問界M5的諸多設計。搭載全新HarmonyOS智能座艙的問界

的誕生,讓賽力斯不僅扭轉了更名之前的東風小康傳統貨車形象,還搖身一變成為新能源汽車大潮中新勢力的一員。

更重要的是,華為以一己之力改變了車聯網行業的車機歷史。

2001年左右,中國出現了一些車聯網案例,比如深圳賽格生產的2GT-Box盒插在OBD上,實現車聯網的一些基本功能。

20年前,車聯網還叫telematics的時候,它就希望能夠替代手機功能。近5年,車企開始將網聯作為一個重要配置。2022年最新統計顯示,新車內嵌車機聯網的安裝率超過了80%。

但車機反應速度、顯示、介面等體驗不佳,與手機不能比,被稱為「錦上添花的雞肋」。

「雞肋」的車機在2022年終於有了突破。在問界的消費體驗上,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實現了手機上所有app無縫流轉至智能座艙中控屏。

從車身技術配置來看,這是國內車聯網行業史上車機系統首次成為一個新車型的核心賣點,引爆銷售,也使得手機與汽車融合共生成為現實的解決方案與趨勢。

駕駛過問界車系的車主,都能感知到絲滑流暢的車機。

華為智能座艙技術專家李博講解了絲滑流暢車機背後的原理。

車機出現卡頓的原因,是由於CPU資源調度供給無法做到區別對待、系統從頂端渲染到繪製動效不能滿足用戶的多任務切換需求等。

車機是否流暢,CPU資源調度是作業系統最基礎最關鍵的因素。與傳統系統平均分配資源、只能一個接一個串行的執行調度不同,鴻蒙作業系統採用微內核,能夠感知並設計更高的車道,精準調度,讓更快的車跑在更快的車道上。

華為自研的可中斷動效引擎,能夠及時將動效行為按照最新的用戶意圖進行修改,執行並滿足用戶的意圖,亦能夠把動效從傳統的業務側解耦,放到渲染側,不會因為業務側產生的一些負載或者其他原因影響動態繼續執行而產生卡頓,從而打造絲滑的人機互動介面和體驗。

隨著HarmonyOS能力進一步疊代升級,鴻蒙智能座艙也從單人單設備體驗,演進到多人多設備協同體驗。HarmonyOS 4智能座艙將為用戶帶來更加極致的全場景協同、全智能互聯新體驗。

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被視作智能汽車的雙子星標配。華為的高階智能駕駛能力一直遙遙領先。

在2022年第十屆軒轅獎的測評中,華為深度參與的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和阿維塔11就已經具備識別到錐桶自動執行變道的能力。

在上市不到2個月就收穫8.6萬台大定的問界新M7上,HUAWEI ADS 2.0成為吸睛賣座的焦點。

在融合BEV感知能力基礎上,HUAWEI ADS 2.0升級業界首創的GOD 2.0網絡(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結合RCR 2.0網絡(Road Cognition & Reasoning,道路拓撲推理網絡)實現導航地圖和現實世界匹配,既能「看得懂物」又能「看得懂路」。

自2023年4月發布以來,HUAWEI ADS 2.0在AI訓練集群上構建了豐富的場景庫,每天深度學習1000萬+km,持續優化疊代智能駕駛算法和場景策略。截至2023年9月數據,其長距離NCA領航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平均接管里程)高達200km,城市高架匯入匯出成功率高達99%+,可靠程度堪比「老司機」。

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率先實現不依賴於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預計在今年12月,城區智駕領航輔助(城區NCA)將實現全國有圖無圖都能開、越開越好開的智能駕駛體驗。

余承東介紹,智界S7上將首發無人代客泊車功能。

屆時,消費者到商場去,可以讓車自己找車位,買完東西大包小包拎出來以後,把車召喚過來開走;回家把車開到電梯口,讓車自己找停車位,去上班的時候一召喚車就自己過來。余承東在現場說:「這是不是很帥?」

余承東前不久介紹問界M9時,除了「不僅僅是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是整個馬路上能看得到的最強大SUV」,真正引人矚目的是這一句:「(問界M9)也是華為第一個採用全新設計平台開發的車型」。

HUAWEI iDVP智能汽車數字平台可視作實現軟體定義汽車的「黑土地」,也是旗下智能汽車產品的「神經中樞」。

iDVP依託高性能通信與計算硬體平台、基礎軟體平台,大幅提升軟體開發的效率,平衡用戶體驗的基礎一致性和個性化,為用戶持續優化體驗,創造新價值。

基礎軟體平台涵蓋華為自研三大作業系統——HMOS(鴻蒙座艙作業系統)、VOS(智能車控作業系統)、AOS(智能駕駛作業系統),在軟體代碼和開發工具鏈上都做到了自主智慧財產權,讓智能汽車擁有智慧的大腦。

開箱更多黑科技

這場發布會上,華為還開箱了天花板級的智能駕控,讓車更懂人和路。

HUAWEI xMotion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作為HUAWEI iDVP原生應用,對車的驅動、制動、轉向、懸架進行中央協同控制,通過車身姿態的厘米級精準預估,採用雙前饋和反饋主動預控制技術,實現對車身4自由度的全姿態控制,讓行車更安全,駕駛更容易,乘坐更舒適。

HUAWEI DATS 2.0華為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實現了縱向+橫向整車智能協同控制,有效提升車輛在極限狀態下的操控性能。在低附著力的濕地、雪地等場景下,提升車輛的駕控安全性,讓車輛駕控更穩定,讓用戶乘坐更舒適。

HUAWEI DriveONE採用全球一流的黃金電驅組合,為用戶帶來更強動力、更低能耗和更加安靜的駕乘體驗,憑藉全新智能增程技術自主協同,實現全局最優、更長續航和OTA持續升級。

其中,全新的智能增程技術能夠實現根據用戶用車與充電習慣,自適應動態調整學習,並通過智能識別工況與用車環境,合理分配控制增程器啟停和電機發電策略,通過最佳的油電分配,有效提升整車的NVH靜謐性、動力性與能耗經濟性。

在11月10日舉行的華為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技術交流會上,華為車載音響和高壓智能電驅平台也炫了一把。

HUAWEI SOUND 2.0憑藉華為加持下業界領先的獨特算法,為用戶打造了殿堂級的劇院音質,可媲美百萬豪車級的聽覺盛宴。

據華為智能座艙音頻技術專家吳博介紹,聽覺不是玄學,是科學。

早在2012年,華為就成立了音頻實驗室,積累了紮實雄厚的材料學研究,2019年研發設計出高端汽車音響產品,2021年年底推出第一代華為車載音響,目前將迎來全新的音響系統。

HUAWEI SOUND 2.0中置了星環散射體高音單元,全球首次車載應用施洛德聲學散射技術,使得聲場均勻性更好。

星環散射體設計理念源自劇院穹頂,整合了光影美學、聲學科技及AI智慧,模擬歌劇院臨場效果,讓高音均勻分布在不同角度,擴大了最佳聽音區。

吳博稱,HUAWEI SOUND 2.0的優勢是不僅能設計與創造優質的揚聲系統,還是整車的設計與定義者。這使得華為可以針對每一款車進行專屬的聲學控制,對每一顆揚聲器進行極致調校,應用聲學算法、音效算法,自適應甜點位,讓用戶坐在哪裡都是C位。

數字能源是華為公司六大業務之一,華為智能電動車產品平台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面向純電和混動車型的兩大平台。

HUAWEI DriveONE智能電驅平台採用了前交流異步電機+後永磁同步電機組成的SiC高壓(800V)四驅組合,雙電機最高功率可達430kW(前電機180kW、後電機250kW),在與生俱來的強悍性能之上完美兼顧經濟性,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強動力、更低能耗,更加安靜的駕乘體驗。

據華為智能電動產品線專家林博介紹,華為自研的全新SiC晶片模組提升MCU效率>99.5%,有效支撐總成電機效率97.8% ,遠超同級競品。相比傳統矽基IGBT模塊,減少功率損耗50%,同時散熱效率更高,能夠滿足各種嚴苛工況。

HUAWEI DriveONE智能電驅平台還首創了智能油冷2.0技術,相比業界普遍使用的水冷技術,在相同功率和扭矩下,對關鍵部件的降溫效果有明顯提升,同時也能大幅度減小電驅的體積和噪聲,從根本上提升動力性與靜謐性。

深度賦能車企

2019年5月,華為確認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部門;2021年,華為與賽力斯汽車跨界攜手,開創了華為智選車業務的跨界合作先河。

如今,華為正式發布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新戰略,推出華為智選車業務新生態——「鴻蒙智行」。

余承東表示,鴻蒙智行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的戰略升級,旨在利用華為過去三十多年在ICT領域的智能汽車增量零部件產品、技術解決方案以及華為終端過去十多年消費者業務積累的質量管控、銷售服務、品牌營銷等經驗,和汽車品牌進行深度合作,集合華為及合作夥伴各自的優勢資源,幫助促進及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及蓬勃發展。

華為與車企合作的模式一共分為三種:供應商模式、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

這三種模式中,供應商模式主要提供ICT(信息與通信技術)零部件,HI模式則升級為提供打包解決方案的HI(Huawei Inside)模式,以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全棧解決方案為主。智選車模式則是再升級,深度參與到汽車研發製造和銷售等環節中。

目前,華為的車企合作夥伴有賽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汽車4家。

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AITO問界品牌,目前包括M5、M7以及即將推出的M9三款,覆蓋新能源SUV車型;和奇瑞合作的是純電轎跑;和北汽藍谷以及江淮汽車的合作,同樣令人期待。

9日晚亮相的智界S7驚艷全場。

智界S7長4971mm、寬1963mm,軸距2950mm,是一款中大型轎車。

余承東表示:「把車做大很容易,但把內部空間做大才是真本事。」

為此,華為以OneBox設計理念重新定義智能轎車新形態,將智界S7的A柱延伸至前輪後面,從而實現整個座艙前移,降低風阻的同時最大化了座艙空間,「重新定義新空間」。

余承東稱,冰箱、彩電、大沙發,那都是基本配置。除了基本配置,華為用「雙800」平台和途靈智能底盤,重新定義了智界S7新性能。

在華為「巨鯨」800V高壓平台加持下,智界S7可實現5分鐘補能超過200公里,CLTC續航里程超過800公里,百公里電耗低至12.4KWh。

在前述800V高壓SiC黃金動力平台加持下,智界S7的零百加速可做到3.3秒級,百公里時速剎停距離可做到33.5米級,比保時捷Taycan的制動距離還短。

11月28日智界S7的正式發布會上,將揭曉鴻蒙智行「重新定義智能轎車新智慧」篇章。

以「質美價廉」著稱的奇瑞也將在華為的助力下,迎來除了其高端品牌星途之外又一個中高端電動品牌。

無論是傳統的車企,還是新勢力、新實力車企,都在為適應行業發展求新求變。

汽車行業的發展輪轂正在朝著「軟體定義汽車、比特定義瓦特」的方向開動,從1.0機械化,到2.0電動化,再到電動化基礎上的3.0智能化,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注重機械製造的汽車「老三樣」,正在朝著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駕控「新三樣」演化,最終,汽車將成為另一個智能移動終端,成為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華為與時代同行,在ICT領域有30多年的經驗,華為終端有十多年的消費者業務經驗,其強大的半導體系統、OS作業系統、軟體系統,能形成從作業系統到硬體終端再到軟體的一整套生態體系,「手機+車+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設備」已經完成閉環。

華為與夥伴同行,作為智選車業務生態模式的戰略升級,鴻蒙智行不僅能為進入智能化深水區的車企賦能「新三樣」,還能為車企構建多終端智能互聯生態體系,讓其在智能化的下半場——生態化的競爭中,遙遙領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befdd2cde827a23f885d614b4d0f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