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與共,擦亮世遺「名片」(環球熱點)

2024-06-27     海外網

在中國重慶,江中有一道天然石樑,因古有白鶴棲於樑上,得名「白鶴梁」。石樑上的題刻記錄了長江涪陵段千餘年間的枯水水文,指導農業生產。圖為近日,遊客在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地上陳列館內參觀。

新華社記者 唐奕攝

在埃及開羅,河中島上有一根測量水位的標尺,被稱為「尼羅尺」,用於測量尼羅河汛期水位,幾千年來被用來預測年度農業收成。圖為近日在埃及開羅拍攝的羅達島尼羅尺。

新華社記者 隋先凱攝

不久前,中國與埃及方面舉辦聯合申遺座談會,共同商討中國重慶白鶴梁題刻與埃及羅達島尼羅尺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工作。白鶴梁題刻與埃及尼羅尺同為世界大河流域的水文遺存,兩處歷史遺蹟跨越萬里的「握手」,進一步搭建了中埃兩大文明古國對話的橋樑。有埃及主流媒體報道稱,「對中埃即將開展的合作感到高興」,雙方將從聯合申遺的經驗中受益,「這也將進一步增強兩國密切的外交關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多年來,中國積極同各方加強交流合作,始終以負責任態度參與世界遺產領域全球治理,為推動世界遺產事業發展、擦亮世遺「名片」持續貢獻智慧和力量,不斷書寫「美美與共」的新篇章。

交流合作精彩紛呈

世界遺產保護是中外人文交流中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近段時間,中國同多個國家保持密切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事業。

在日前舉行的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期間,中國國家文物局與宏都拉斯文化、遺產和藝術部簽署關於促進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協議。雙方同意在文物保護、考古研究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深化科潘遺址考古研究與展示利用合作。

中國與法國近期簽訂《中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法國文化遺產科學基金會關於木質遺存與土遺址保護科學研究之合作協議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法國文化遺產科學基金會將就木質遺存保護研究和土遺址保護研究展開深度合作,聯合開展巴黎聖母院火燒木材及秦始皇帝陵火燒木材遺蹟(木炭)保護修復以及價值認知研究。

在聯合考古、古蹟修復、文物交流展覽等方面,中外合作也在持續推進。

在埃及盧克索的卡爾納克神廟區,中埃聯合考古隊近期再現了孟圖神廟中一座小型神殿的整體輪廓,掀起了埃及古都神廟的神秘面紗;繼希瓦古城等項目合作之後,中國與烏茲別克聯合考古人員日前發掘一處貴霜帝國時期大型聚落遺址契納爾特佩遺址,展現絲綢之路的千年遺存。

伊朗波斯波利斯遺址出土的楔形文字粘土板、希臘塞薩洛尼基古建築區域發現的宙斯頭像雕塑、記錄伊拉克亞述古城歷史的《吉爾伽美什史詩》系列泥板……上海、南京、蘇州等地正在舉行文物交流展,展示著文明對話的魅力。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副院長詹長法對本報記者表示,多年間,中國通過簽署交流合作協議、聯合申遺、學術交流與合作等多種方式,在世界遺產保護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採取了積極行動。從上世紀中國與義大利政府及羅馬中央修復院和相關大學合作開展多個文物保護和修復項目、開展技術交流和文物保護人才聯合培養,到敦煌研究院與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和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達成長期合作、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保護和環境控制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再到近年來中國與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多個國家合作推進各項研究與保護項目,中國始終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世界遺產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優秀成果,也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中國在世界遺產申報與履約、援外文物保護、保護管理體系、多邊對話交流等方面積極開展務實合作,為團結各方力量、推進世遺保護傳承、增進民心相通注入力量。」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態遺產與社區發展教席主持人杜曉帆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世界遺產申報與履約方面,2014年,由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聯合申報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絲綢之路項目,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絲綢之路54個廊道中第一個成功申遺的項目;在援外文物保護方面,中國先後開展柬埔寨吳哥古蹟周薩神廟、茶膠寺保護工程,尼泊爾加徳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震後修改工程,緬甸蒲甘地區佛塔震後修復工程,烏茲別克花剌子模州歷史文化遺蹟修復工程等,為世界文化遺產搶救、保護作出重要貢獻,助力瀕危文化遺產重現光彩。

「中國在世界遺產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不斷在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交流領域取得新成果。」杜曉帆說。

深度參與多邊對話

6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大會第10屆會議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中國成功當選2024—2028年度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委員國。

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始終以負責任態度參與世界遺產領域全球治理,多次當選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兩次成功舉辦世界遺產大會並擔任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國,積極與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分享遺產保護經驗和做法,持續支持非洲國家開展世界遺產能力建設。

杜曉帆表示,中國近年來積極活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中心等國際平台並擔任重要職位,與世界各地基金會、研究所等組織機構展開了重要合作。從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福州宣言》,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加強世界遺產教育、知識分享和新技術的使用,到中國發起並主導成立區域性文化遺產領域政府間國際組織——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同各方共同推進亞洲城市和鄉村文化遺產保護、聯合考古、保護修復古蹟遺址、打擊文物非法販運等合作,中國始終積極融入多邊對話交流,參與各項世界遺產保護國際合作事務。

與此同時,中國主動對接現有文化遺產國際組織和機制,密切參與國際文化遺產共性議題。杜曉帆表示,在保護管理體系方面,中國已初步建立起覆蓋世界遺產保護與管理的國際公約、國家與地方法律法規三級法律框架,積極對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等內容;同時加快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專業能力建設步伐,提升世界遺產監測預警效能,相關保護管理經驗為援外文保項目、國際交流合作打下基礎,多項舉措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國際反響。

「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實踐吸引著國際關注。」詹長法說,中國通過政策支持與國際合作、技術和知識共享等,積極參與世界遺產全球治理,為文明珍寶的保護傳承貢獻了中國智慧。「近期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即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中國故宮博物院。該委員會由中國提出並於2024年3月正式獲批,是ISO自1947年成立以來在全球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成立的首個技術委員會。這一委員會的設立,有望推動後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為全球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技術支持和規範化指南。」詹長法說。

守護人類文明瑰寶

日前,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衝突地區遺產保護國際聯盟共同主辦的「守護與重光」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國2017年作為創始成員國加入衝突地區遺產保護國際聯盟。多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入參與聯盟科學委員會工作,與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朗斯分館、瑞士國家博物館共同成為全球3個「國際文物避難所」,為世界瀕危文化遺產提供安全庇護。

衝突地區遺產保護國際聯盟執行主任瓦萊里·弗勒朗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同行有許多文物保護理念值得借鑑」,希望中方進一步與文化遺產國際治理體系相融合,為聯盟的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中國一直用實際行動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強調尊重多樣性,促進全球合作。」阿富汗卡丹大學國際關係學者賈拉勒·巴茲萬近日談到中國援建阿富汗文物保護工作站、培訓文保人員時說,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不同文化間平等對話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彰顯了中國致力於促進全球和平與合作的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中國在全球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擔當和作為,彰顯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文化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中國通過與不同國家和地區合作,強調文化多樣性和文明的交融共存,助力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理解。當前,越來越多海外夥伴願同中國合作推進世界遺產保護事業,國際社會矚望中國繼續以實際行動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詹長法說。

「世界遺產保護需要不同文化對話合作,中國願以全球文明倡議為指引,倡導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為推動全球世界遺產事業發展、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近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

詹長法表示,中國可在世界遺產保護事業的多個領域持續發揮重要作用。在文物保護技術方面,中國可進一步發揮優勢,加強技術創新和關鍵問題研究,推動在文物保護和修復技術方面的創新,尤其是在數字化保護和環境監測技術領域的創新。在與國際學術界交流分享的同時,鞏固提升中國在全球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技術領先地位。在政策和法規建設層面,中國將持續參與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和法規制定,分享中國的經驗和做法,推進全球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標準化、制度化、規範化發展。

杜曉帆表示,近年來,世界遺產類型逐漸擴展,突破了傳統的保護理念和價值認知框架,出現了強調自然與文化、物質與非物質融合的「文化景觀」、強調社區參與的「活態遺產」概念。在相關新領域,中國可持續分享保護理念和智慧,通過交流和對話,為促進文化遺產保護貢獻力量。

「在積極參與世界遺產保護與合作的過程中,中國有望繼續發揮作用,促進世界遺產保護領域的南方合作、南北對話,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攜手講好不同文明之間的故事。」杜曉帆說。(本報記者 林子涵)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6月27日 第06 版)

責編:王陳逍遙、姚凱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bb31cec40030722c32495e7de59c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