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徐晃敢打張飛關羽,為何被趙雲嚇跑?細看才發現問題沒那麼簡單

2023-09-22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張郃徐晃敢打張飛關羽,為何被趙雲嚇跑?細看才發現問題沒那麼簡單

「雲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三國演義》這一回叫做「占對山黃忠逸待勞,據漢水趙雲寡勝眾」。這一戰是有史料依據的,裴松之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採信了《雲別傳》的記載,那段原文很長,咱們還是將其中部分古文換成現代漢語講故事比較方便。

《雲別傳》中的趙雲,表現得比《三國演義》描述的還猛,他是在正面交鋒中以數十名騎兵擊潰了曹操帶領的主力。

話說那是建安二十四年的漢中之戰,夏侯淵敗亡之後,曹操親自帶兵來與劉備爭奪漢中之地。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成千上萬口袋糧米從米倉山運到漢水,黃忠就從趙雲那裡申請了一支部隊前去偷襲,並承諾早上去中午回。

趙雲眼看到了中午而黃忠還沒回來,就帶領數十名輕騎兵去偵查,然後就遇到了曹操帶領的主力部隊。最先跟趙雲交手的是曹軍前鋒,剛剛交手,曹操就下令全軍出擊,把趙雲困在了垓心,趙雲一看形勢危急,就一馬當先直衝曹操中軍大陣,結果是「公(和下面的公,指的都是曹操)軍敗,已復合,雲陷敵,還趣圍。」

這段話的意思是曹操的大軍被衝散後又聚攏過來,趙雲撕開包圍圈,帶著那數十名騎兵殺開一條血路後又殺了一個回馬槍,救出了被圍困且已負傷的張著,然後曹操大軍追來,「空營計」就此產生:「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第二天劉備來前線視察,給出了「子龍一身都是膽」 的評語,並且一直飲酒作樂直到天黑,趙雲的「虎威將軍」之名由此而得。

史料中趙雲擊潰的是曹操親自帶領的曹軍主力,羅貫中可能認為那樣寫可能有人不相信,就把敗將寫成了張郃徐晃,這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困惑:張郃敢打張飛,徐晃敢打徐晃,他們在穰山之戰和赤壁之戰時跟趙雲交過手,應該知道自己沒有數回合之內被趙雲挑落馬下的危險,為何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卻連交手的勇氣都沒有?

劉備逃往荊州之前,在穰山曾與曹操大戰一場,趙雲在穰山之戰中與許褚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一槍秒掉高覽之後,又三十回合擊敗了張郃。

赤壁之戰的最前期,在當陽長坂,張郃對單槍匹馬的趙雲窮追不捨,手持青釭劍的趙雲也沒能將其斬於馬下,於是在火燒赤壁曹操敗逃之際,徐晃和張郃也曾雙戰趙云:「操教徐晃、張郃雙敵趙雲,自己冒煙突火而去。子龍不來追趕,只顧搶奪旗幟,曹操得脫。」

曹操跑掉之後,徐晃張郃也跑了,這說明即使是被熏得頭昏眼花,張郃徐晃跟趙雲也有一戰之力,趙雲也奈何不得情急拚命的張郃徐晃。

趙雲的年齡,在《三國演義》的描述中出現了偏差,我們不能說趙雲比張郃徐晃年輕,也不能說趙雲比張郃徐晃年老,所以年齡應該不是問題,尤其是使大斧子的徐晃徐公明,在漢中戰敗後轉戰荊州,居然要拿關羽的首級去獻給曹操,還親自掄斧上陣,與手臂箭傷未愈的關羽大戰八十回合還占了上風。

在被趙雲嚇跑之前,張郃曾經與張飛大戰好幾場,雖然沒有打贏,但也沒有丟命——在漢中之戰前期,張飛不搞意思打夏侯淵而專揍張郃,欲哭無淚的張郃被打得挺悽慘,但是單挑的時候,卻三番五次從張飛丈八蛇矛下全身而退:「張飛出馬,單搦張郃,郃挺槍縱馬而出,戰到二十餘合(雷銅抄後路,張郃逃跑)……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魏延雷銅再抄後路,張郃再逃)……飛自來與張郃挑戰,郃又詐敗,張飛不趕,郃又回戰,不數合,又敗走,張飛知是計,收軍回寨……次日,張飛引兵前進。張郃兵又至,與張飛交鋒。戰到十合,郃又詐敗。」

張郃敢跟張飛玩兒老鼠逗貓,徐晃敢乘關羽之危,說明他們為了活命和立功,是敢跟張飛關羽單挑或群戰的,他們跟趙雲都交過手,應該知道趙雲並沒有秒殺他們的能力。於是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只要分出一人纏住趙雲,另一人就可以把強弩之末的黃忠拿下,他們為什麼要放棄如此一件大功?

黃忠陣斬了與曹操有兄弟之親的夏侯淵,誰能幹掉黃忠,曹操一定會「賞千金、封萬戶侯」,張郃原本是袁紹部下河北四庭柱,徐晃是從楊奉那裡歸降,都非曹操心腹嫡系,如果能斬殺黃忠,曹操一定會對他們另眼相看,但是這兩人剛看見趙雲的影子,就抱頭鼠竄望風而逃,應該不僅僅是貪生怕死那麼簡單吧?

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張郃徐晃逃跑的原因絕不簡單,他們二人在巔峰狀態下合力,能困住黃忠,拿下趙雲應該也沒有太大問題。

熟讀三國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徐晃的武功,與典韋許褚在伯仲之間(許褚典韋打了大半天未分勝負,徐晃與許褚大戰五十回合也是平手),張郃雖然不及顏良文丑,但是在官渡之戰時也曾戰平張遼,「河北四庭柱」絕非浪得虛名。

即使打不贏,也能在趙雲的長槍下保全性命,只要多撐半個時辰,曹操大軍圍攏過來,趙雲和黃忠就會一網成擒,張郃糧草差點被燒也會將功補過。

讀者諸君請注意,張郃的糧草是差點被燒而不是已經被黃忠點著:「東方日出,黃忠教馬軍一齊下馬,取柴堆於米糧之上。正欲放火,張郃兵到,與忠混戰一處。曹操聞知,急令除晃接應。晃領兵前進,將黃忠困於垓心。」

如果黃忠那把火已經燒起,張郃徐晃就是拼了老命,也會把趙雲黃忠留下——他們不掛點彩,回到曹營,下場也不會比淳于瓊好多少,即使不丟命,丟官也是必須的。

保住了糧草,徐晃和張郃已經完成了任務,他們圍住黃忠而不一鼓作氣將其拿下,就是不想拚命——戰場上刀槍無眼,受傷就不好玩兒了。

張郃徐晃只需圍住黃忠,就可以等大隊人馬到來,以絕對優勢碾壓黃忠,事實上曹軍也正源源不斷地趕來,曹操慣於斷人糧道燒人糧草,黃忠的偷襲計劃屬於班門弄斧。

張郃徐晃心中沒有仇恨,所以沒必要跟黃忠拚命,更沒必要跟趙雲拚命,所以打不打得過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們不想豁出命去打:漢中之戰發生於建安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那時候的張郃受封都亭侯、假節蕩寇將軍(原蕩寇將軍張遼已晉升征東將軍),徐晃也已受封都亭侯、假節平寇將軍。

兩個假節將軍,再進一步就能晉升四征四鎮等重號將軍甚至四方將軍,所以保命是第一位的,只有保住性命,才能安享榮華富貴。他們從日出跟黃忠打到中午,早飯午飯都沒來得及吃,實在是有點打不動了,萬一餓得頭昏眼花挨上一刀一槍,那就連老本都賠進去了。

張郃徐晃投靠曹操,就是奔著升官發財來的,讓他們跟兩個沒有任何爵位的白丁(黃忠在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才受封比都亭侯還低一級的關內侯)拚命,勝不足喜敗則成笑,兩個戰場老狐狸,才不會做這種風險大回報低的買賣——魏蜀吳都沿襲漢朝軍功制度,斬白丁和斬侯爺的賞賜有天壤之別。

趙雲和黃忠看著張郃徐晃的腦袋,就像看見侯爵印綬,而張郃徐晃看著趙雲黃忠,則是燙手的山芋,這就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懸念:如果黃忠那把火放起來了,失掉糧草的張郃徐晃跟黃忠趙雲拚命,這場混戰的結果又會如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b8ebfbcae10ee40d623bbfe38571e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