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分類及學習

2020-01-16   做個人生贏家

點擊上方「人生贏家」,馬上關注

如果知識只是停留在認知的層面,其實它所發揮的效用是很低的。

01

有人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資本,然而如果知識只是停留在認知的層面,其實它所發揮的效用是很低的。

如果要把知識變為一種能力,成為自己立足社會創造事業的資本,那麼就必須針對不同的知識層次,採用不同程度的學習方法。

關於知識的分類,紛繁複雜。

大致其實可以根據人的認知成長路徑和認知層次分成四種。

02

第一種是有關客觀事實性的知識。

這類知識比較簡單,基本上只要了解和理解就夠了。從我們出生之後,其實就已經開始具備學習這類知識的能力。

比如我們會認識什麼是花,什麼是草,什麼是動物,什麼是瓜果等等。這些都是事實性的知識。

當我們長大一些的時候,就可以去學習第二種知識,這就是概念性的知識。

比如一些簡單的數學物理原理。

這些原理其實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通過大量的實踐和驗證得來的知識。

從小學到大學,概念性的知識是主要學習的內容。

在學校我們可以靠自己勤記憶和背誦取得不錯的成績。

03

從學校出來工作或者繼續進修研究生,就需要我們能夠將這些原理變成能力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研究了。

這時候就需要第三種知識叫程序性的知識。

簡單來說,這些知識就是要幫助我們改變世界創造價值的知識。

比如工作流程,營銷方法,溝通技巧等等,這些知識僅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面是不夠的,還要變成自己的能力,才能算實現程序性知識的作用。

隨著我們不斷的成長,對於處理上述的知識,我們就會有了自己的一些觀念和方法。

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開始對自己更加了解。工作學習為人處事,你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原則和認知。

最後,對以上所有知識的認知,統括,掌控就是所謂的元認知了,這就涉及了終極的知識,元認知知識。

04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人之初性本善,從小大人就教我們要善良。

對於這句教誨,我們記住了,也只是停留在第一種狀態,就是事實性知識的狀態。

長大一些,當你懂事了之後。你就會明白所謂的善良其實就是要對別人友好,要能夠有同情心,能夠幫助人。這時候你就理解了這句教誨的概念了。

在大人的引導之下,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之下,你開始慢慢學著做出一些善良的舉動。比如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給老人讓座等等。這就可以說是程序性知識的範圍了。

再長大一些,你又會發現,原來善良可以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前面三個階段層次的認知,做人要善良,這句教誨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你的腦海中,成為你美德的一部分。

你已經能夠對之前的知識進行統括認知和總結,這也就是所謂的元認知知識了。

05

對於事實性的知識,要結合自己學習的目的,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去學習,不要浪費精力和腦力在價值低的知識學習上。

對於這類知識要善於搭建一些框架,幫助自己高效的記憶。

其中思維導圖和記憶宮殿,是提高記憶效率的好方法。

如果這些事實知識,能夠相互聯繫有序的組織。那麼記憶和學習就更加有效率了。

說到學習,有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叫做費曼技巧。

這個技巧本身屬於程序性的知識。

雖然會對程序性知識的認知有幫助,但這種方法更偏向於學習概念性知識,更適合在校學生使用。

06

而概念性的知識學習,關鍵是要能夠回答三個問題:

第一,這個知識的來龍去脈是什麼?

主要目的是了解這個概念的起源,產生興起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的發展趨勢。這樣我們就更能夠清楚的認識它的本質以及真正的價值和局限性。再進一步,我們還要研究一下這個概念不適用的情況,在什麼情況下可能被取代?

第二,這個知識與其他知識之間有什麼聯繫?

這樣可以避免理解太過表面。跟已知的知識的關聯,學習起來和理解起來也就更加容易。可以達到學習的速度更快,理解難度更低,理解程度更深效果。

怎麼才能關聯出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呢?首先要有目標,也就是功利性的學習。然後還有比較完善的個人知識體系框架。最後就是要對新知識的本質和一般性原理有認識深刻認識。

第三,這個知識有哪三個能用和不能用的場景。

這樣可以:強迫自己去提煉和顯示這個概念性知識適用的前提條件。同時建立場景印象,這樣下次碰到類似的場景的時候就更容易調出這類知識。

07

如果學習的概念性知識是很抽象很複雜的,可以在三個問題的基礎上再做類比和比喻。

比如上面提到的費曼技巧裡面的概念簡化步驟。

第一步,選擇一個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然後拿出一張白紙, 把這個概念寫在白紙的最上邊。

第二步,設想一種場景,你正要向別人傳授這個概念在白紙上寫下你對這個概念的解釋, 就好像你正在教導一位新接觸這個概念的學生一樣。當你這樣做的時候, 你會更清楚地意識到關於這個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還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第三步, 如果你感覺卡殼了, 就回顧一下學習資料,無論何時你感覺不清楚了, 都要回到原始的學習資料並重新學習讓你感到不清楚的那部分,直到你領會得足夠順暢, 順暢到可以在紙上解釋這個部分為止。

第四步,為了讓你的講解通俗易懂,簡化語言表達最終的目的, 是用你自己的語言, 而不是學習資料、課程中的語言來解釋概念。

如果你的解釋很冗長或者令人迷惑, 那就說明你對概念的理解可能並沒有你自己想像得那麼順暢,你要努力簡化語言表達, 或者與已有的知識建立一種類比關係, 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如果找不到人來讓你傳授給他自己的知識和理解,那麼你可以嘗試另外一種簡便的方法,那就是寫作。

通過寫作把自己的理解過程重新溫習一遍,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如果能夠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例子,那麼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將能夠加深一層。

08

到這一步,我們都還只是理解了概念而已。要真正把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那就要學習程序性的知識。

學習程序性知識很容易陷入低效率,無意識重複的誤區。

下面有三個步驟,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學習程序性知識。

第一個步驟是程流程化。書面整理出程序性知識的流程。然後把相關的步驟和知識點完善到流程步驟裡面。

第二個步驟是刻意運用。也就是有意識的應用流程步驟,通過實踐來完善流程,變成自己的能力。

第三個步驟是一般化。也就是提煉出更具有一般性的流程。

通過將程序性知識提煉為更一般的規律和方法,就可以在更多場合運用這個知識,從而提升自己跨崗位甚至跨行業的可遷移能力。

09

最後溝通元認知其實是三類知識的,更高層次的統括。

包括了一個人底層的能力表現,比如思維能力,學習,溝通能力等等元認知,也包括反思自己表現的能力以及制定計劃自我監控自我調整的能力。

主要體現在一切的知識學習問題解決之中,一個人能不能認清自我,能不能提煉一般方法,能不能自我反省和自我調節的決定性因素。

但它的關鍵不是元認知知識,而是元認知的過程,也就是前面三類知識認知的過程。

以上基本上就包括了我們所有知識種類的學習認知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