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猶如「臨時黨支部」互寫家書為抗疫打氣

2020-02-09     勞動午報

隻身工作在社區抗疫前沿,與父母親人相隔兩地,門頭溝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幹部曹原和家人猶如一個「臨時黨支部」,各司其職共同抗疫,並互寫家書給對方鼓勁。

曹原是一個軍人和醫生家庭的後代,出生於1988年。疫情發生後,剛剛和雙方父母、丈夫和2歲女兒在山東老家團聚不到兩天的她服從組織召喚,孤身一人踏上返京列車,下沉到門頭溝社區一線開展防疫工作。臨行前,曹原的父親對她說:「爸爸當兵當了三十多年,你媽媽在醫院乾了一輩子。現在我和你媽年紀大,干不動了,我們在家照顧好孩子,你放心去抗擊疫情,就當替我和你媽繼續為國家盡忠吧。」

在歸途的列車上,她有感而作,寫下真實心聲:「武漢——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抵達,讓我們相約不遠處的春天,摘下口罩,真情相擁 盛世太平,繁花與共!……」詩篇獲得「學習強國」APP平台的推送,引發眾多網友的點贊轉發。

回京後,曹原第一時間到東辛房街道石門營二區和六區報到,協助社區做好入戶調查、外來人口登記、防疫物資發放等工作。和許多社區工作者一樣,她和夥伴戴著口罩,扯著嘶啞的嗓子,用凍得通紅甚至乾裂的手,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登記、測量……

期間,曹原的媽媽怕女兒獨自在京戰鬥感到孤單,便用寫家信的方式鼓勵女兒,「我曾親歷十幾年前的非典,深知這次疫情的兇猛。作為母親,我不願自己的女兒身處險境;但作為黨員,媽媽知道同為黨員的你責無旁貸。咱們一家子都是黨員,現在就是一個臨時黨支部,咱們各司其職。你在一線奮戰,我和你爸幫你照顧好孩子守好後方,你的黨員公公現在每天都在村口執勤,你的黨員老公帶頭為站崗人員送營養品,你兩歲多的女兒很聽話……」曹媽媽希望這封信能夠帶給女兒更多的勇氣、信心和力量。

有了媽媽的鼓勵和家人的支持,曹原投身抗疫一線的動力更足了。休息時,她積極參與為武漢中南醫院的募捐,主動聯繫幫助因疫情隔離居家不便的孤寡老人,還會悄悄煮一鍋薑湯送給所在社區的志願者,並繼續將更多的戰疫心得創作成動人詩篇。

在給父母的回信中,曹原寫道:「作為軍人和醫務工作者的後代,我一直很驕傲父親曾是人民子弟兵,母親曾是白衣天使。我想把這份責任繼續扛起來,把一份光和暖傳遞給更多的人。爸爸媽媽,這就是我最樸素的初心,我相信也是你們的願望。」本報記者 任潔 通訊員 范冉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Mi1K3ABgx9BqZZIWj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