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又叫「鷹城」,這個別稱雖然沒有叫多少年但已經被市民廣泛接受,平頂山本身是不產「鷹」的,為什麼叫「鷹城」呢?說起平頂山首先想到的就是煤礦,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大規模開發平頂山煤田,行政區劃幾經變更,1957年由葉縣、寶豐縣析置平頂山市,以環繞市區北面的山峰皆為平頂得名。平頂山建市也才60多年,是一座新興的城市,如果有完整的歷史也更多的是煤炭發展史,叫「煤城」似乎比叫「鷹城」更貼切。但有些歷史是被塵封在地底下的,當它被打開時,一切都會被全新定義。平頂山有相當一部分歷史是寶豐共享出來的,比如平頂山建市後寶豐把自己的四大名鎮之一滍陽鎮劃給了平頂山。滍陽鎮這塊神奇的土地充滿了歷史也成就了現在的新城區,可惜1964年白龜山水庫建成後,古鎮中心的位置被水庫淹沒,一分為三,現在還叫著的滍陽鎮不過是薛莊而已。「滍」這個字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指在平頂山魯山、葉縣一帶的沙河。遠古的應龍氏協助黃帝在這裡打敗了蚩尤而得名「滍水」,滍陽因位於滍水的北岸所以叫滍陽。應龍氏的「應」與滍陽第一次聯繫在了一塊兒,細思這段歷史久遠的已經說不出準確的年代。時間一轉到了周朝,武王伐紂滅了殷商,厲行周禮,分封諸侯,它將第四子封於應國,也就是現在的寶豐、魯山、郟縣、襄縣、平頂山一帶,都城就在滍陽鎮。因為是武王的兒子所以是地地道道的姬姓諸侯。我們說的應國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在那個年代「應」和「鷹」是一個字,他們以「鷹」為圖騰。但是應國後來就在歷史長河中被淡忘掉了,一直到1979年有人在北滍村西南取土燒磚,發現了一批青銅器才正式揭開了這段塵封的歷史。1986年5月的時候,在應國墓地1號墓中,出土了一件具有族徽意義的珍貴文物——玉鷹,這是一件重新定義平頂山歷史文化的文物。1987年,在平頂山建市三十周年之際,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將「鷹城」作為平頂山市的別名,以紀念這一地區曾經出現過的輝煌燦爛的古應國文明,並將玉鷹的形象作為市徽鑲嵌於城市雕塑中。
應國墓葬出土的文物大多都進了平頂山博物館,所以想要最好最直觀的了解這段歷史就要走進平頂山博物館。
平頂山博物館專門為古應國的文物設置了一個展廳,就叫「應國印象」。是整個平頂山博物館的靈魂。
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鎮館之寶白玉線雕鷹,它可能是當時諸侯王的一個配飾,具有圖騰和族徽的意義。放在這裡也凸顯了「鷹」在平頂山的地位。
開篇就講了歷史,公元前11世紀的時候,應國是被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算來已經有三千多年了。
「鼎」和「簋」既是食器又是權利的象徵,像天子一般都是「一言九鼎」,九鼎八簋是最高配,而應國墓多都是五鼎四簋,算來頂多算個卿大夫級別,所以應國並不算是很大的諸侯國。其都城就在原滍陽鎮的西南,現在已經被淹在了白龜山水庫下面。
提起商周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青銅器,青銅時代是人類生產文明大發展的時代,應國存在於西周和東周的春秋時期,同樣掌握了非常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飲酒需執器,酒器往往在商周時期出土的青銅器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應國也不例外。說明當時的釀酒工藝應該已經相當成熟,飲酒是身份的象徵。
在應國墓中出土的酒器相當精美,比如這件盤龍扭蓋盉,是一件三足的酒器,用來溫酒或調和酒水的濃淡,三足之下可以生火加熱。身上有數不清的紋飾,蓋上螺旋紋而起一個小獸眺望遠方,後有龍形把手,前有一個形似烏龜頭的出酒嘴。
還有這件「匍」鴨銅盉,和上面的盤龍扭蓋盉作用相同,但為四足,同樣製作精良,平頂山博物館放置的這件為仿製品,真品在河南博物院。
前面也說過,「鼎」和「簋」雖然是炊具或者食器,但也是權利的象徵,所以古代銘文大多也刻在「鼎」和「簋」上用來記錄事件。應國墓中就出了很多帶有文字的「鼎」和「簋」。
專門對著這件「封侯鼎」上的文字看了半天,在沒有解說的情況下一個字也沒有看懂,說明二三千年前的文字和現代漢字之間還是有很大代溝的。
「柞伯簋」可能是西周早期最早的體育賽事獎盃了。整篇銘文大意是說,在某年八月庚申日的早晨,周王在宗周舉行大射禮,柞伯射十支箭,都射中了靶心,周王賜給他紅銅十塊,柞伯用這些銅材做了這件用來祭祀周公的簋。相當於現在我們比賽得到的獎盃!這件文物同樣收藏於河南博物院,平頂山博物館這件為仿製品。
在應國墓中也出現了很多並不是應國的青銅器,「鄧公簋」就來自於相互交好的鄧國,揭示了應國與其它諸侯國之間有頻繁的雙邊關係,通過政治聯姻等加強政治同盟。
應國也經歷過兩次婦人執政的特殊時期,其中的應姚氏執政還被寫在了應姚簋中。
在西周樂器演奏是件很嚴肅的事,「樂」常常和「禮」並列到一塊兒,應國墓中出土有成套的編鐘和磬,說明分封制之下的古應國,同樣恪守著很嚴格的周朝禮樂之制。
古人是有信仰的,特別是統治階級,要對天神等進行祭祀,前面提到的很多器具在實用的基礎上其實也充當有祭祀的角色,但都沒有面具這麼明顯。它既誇張又神秘。
是「國家」就要有國家機器,特別是東周時禮崩樂壞,諸侯爭霸,軍備還是少不了的,應國的軍隊配備有精良的兵器和車馬,可惜最後還是被爭霸的楚國所滅,應國也就此隕落。
出土文物中除了青銅器、玉器之外還有一些陶瓿,它們是最基礎的原始瓷,雖然並不光鮮,但是「資歷」夠老,為研究周圍區域的陶瓷發展提供了很重要的實物樣例。
為什麼平頂山被稱為「鷹城」,平頂山博物館裡的文物和應國的歷史就是答案,再加上雄鷹搏擊長空的拼搏精神,也正是平頂山這座新興城市快速發展所必需的,「鷹城」這個名字承載厚重歷史,奮勇拼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