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能讓家長一時母慈子孝,一時又嗷嗷大叫?答:陪孩子寫作業

2019-08-03     思源姐姐

最近有個很火的詞叫「遠交近攻」來描寫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場景,意思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有些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難」,還有同時調侃家長和老師的,「給孩子放假是因為老師需要休息,讓孩子上學是因為家長需要休息。」

雖然是調侃,卻也真實地反應了大多數家長的心酸和無奈。

在學習道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家長「捨命陪孩子」看起來是個段子,實際上卻是一個尖硬的現實。陪孩子寫作業成了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經常讓他們崩潰,更流行著「不陪孩子寫作業,母慈子孝,又摟又抱,一陪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嗷嗷喊叫」的段子。

很多人會說至於嘛?太誇張了吧?家長們會說,說這些話的人肯定是沒當過家長。

有一種受傷叫做陪孩子寫作業


一張媽媽陪女兒寫作業氣到腦梗住院的病歷在朋友圈徹底炸了。截圖中「現病史」寫道:這位33歲的女患者於在看孩子寫作業生,氣後出現言語不能、大舌頭、右手寫字笨拙…門診以「腦梗塞」予收住入院。

下面這圖的麻麻有多慘,看這圖都疼


有種孩子不願意認親媽,一碰到做作業,親媽都要變後媽了

有種家長要替孩子寫作業,孩子作業寫不完,家長齊上陣。

生娃不易,養娃更難!

每個輔導孩子做作業的家長,都是對孩子的教育盡心盡力的人,「孩子是我親生的」,父母們再怎麼生氣,都是很愛他們的!但這個教育的過程真是不輕鬆啊,教育孩子的方法、邊界在哪裡,在一千個父母眼裡有一千種答案。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說,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

為啥讓孩子寫作業這麼難呢?態度是關鍵

」學習效率低,作業拖拖拉拉」;「寫字速度慢,錯字多,字跡潦草";"做作業時心不在焉,一會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等。"

孩子有這些問題時,家長的表現又是什麼呢?有賦予孩子真正的自主權利嗎?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寫的馬虎拖拉,不重視,習慣不好等等感到焦慮,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心理上沒有感覺寫作業是自己應該承擔的事。

家長的表現就藏著孩子面對問題時的態度和方案,請家長們換位思考體驗下孩子的內心,來感受下要賦予孩子力量和讓孩子感到挫敗這兩者的區別。



同樣是孩子沒寫作業,我們來看看,干涉型的家長和賦權型的家長有什麼不同?

孩子:「我沒寫完作業。」

媽媽:「我真不明白,你一天什麼家務活都不讓做,就是讓你做作業,你是記性差還是笨?怎麼總是做不完作業呢?」

媽媽:「為什麼老是發生這樣的事?好吧,這次我幫你做,下次我可真的不幫你了!」

媽媽:「你馬上去完成作業,如果晚飯前做好,就獎勵你100塊錢!"

當你聽到媽媽這樣說,做為孩子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呢?

會感覺很煩吧,媽媽太嘮叨,也會感覺很無助,有點被威脅的感覺;可能會感覺很高興,媽媽會幫我搞定;開心,寫作業有獎勵;當感受到這些的時候你有什麼想法呢?怎麼看待寫作這件事情呢?你會做什麼決定呢?

孩子們可能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我這麼笨了也學不會,更不想做了;也可能覺得被說兩句無所謂,反正媽媽會幫我;或者覺得我就慢慢做,拖拉著然後家長會給我獎勵。



家長們可以想想,孩子從這些話里真正學到的是什麼?孩子可能學到,寫作業不是我的事情就會依賴,會逃避,會敷衍,也會投機取巧,甚至是消極抵抗,那我們來嘗試另外一種父母們的反應。

孩子:我沒寫完作業。

媽媽:「我看你打了一下午遊戲,媽媽希望你能先做作業再打遊戲。」

媽媽:「我相信你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下次做個更好的寫作業的計劃。」

媽媽:「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來找媽媽,但拖到最後一分鐘,我就沒有辦法了。」

當你聽到媽媽這樣說,做為孩子你有什麼感受呢?有什麼想法?

孩子們感受到,覺得自己的事情沒有做好,有點羞愧;媽媽信任,我可以做好彌補;我不是一個人面對,媽媽可以幫助我,孩子會感受到的是平靜,會想努力完成。

孩子會學到什麼呢?他們能學到責任感和擔當,學習是自己這個事情,如果做錯了要自己承擔後果。

家長們如果掌握有效的方法背後的意義,才能賦予孩子力量,從而培養孩子的自身能力。

《不管教的勇氣》中提到,孩子並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活,要賦予孩子面對人生的勇氣。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自主完成作業呢?

家長們應該專注於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孩子增進自我認知的,「你有什麼感受?你是怎麼想的?生活中想要的有什麼影響?」用這樣的一些引導和提問,讓孩子有自我思考和自主權。

可以利用正面管教的引導方法及賦予孩子自主權的育兒工作,一步步進行引導,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耗時會比較長,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

第一個階段,耐心陪伴和引導

當孩子剛開始寫作業時,家長需要保有溫和的態度,不批評、不職責,以小孩子的身份來專注地陪伴,引導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當孩子面對作業巨大的挑戰時,讓他可以感受到媽媽一直都在,並願意隨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階段目標:引導孩子擁有寫作業的興趣、能力和信心,這個過程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時間陪伴。

第二個階段,選擇性地陪伴

當孩子有一定自律能力時,家長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媽媽看得出,你現在已經有能力自己寫作業了,不需要媽媽的指導了,你是希望媽媽坐在旁邊陪你?還是希望你自己留在房間裡寫作業?」告訴孩子由他來決定,同時表達如果他遇到問題,可以先完成其他的內容,等媽媽來檢查時再一起解決。

階段目標:賦予孩子自主權,父母退位讓孩子自己面對挑戰,這個階段可能是家長比較幸福,相對輕鬆一些,因為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媽媽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第三個階段,放手,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當孩子經歷了前兩個階段,家長要學會慢慢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作業,自己檢查,並承擔後果。家長們要相信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可能會發現他雖然自己做檢查,還會有些顯而易見的錯誤,但要忍住不要提醒他,充分信任他。而後當孩子認識到錯誤時,引導孩子一起想辦法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家長可以監督孩子完成。

階段目標:逐步放手把權利交還給孩子,讓他學會承擔,在錯誤中成長。


最終我們要成為賦權型的家長,讓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做事並且能做得好,自己有願意把寫作業的事情承擔起來。

"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的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麼困難。 ——弗洛伊德"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退出就是要及時的放手,放手並不意味著放棄你的孩子,而教會孩子學會承擔責任,並感到自己有能力事情,放手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推卸做父母的責任,而是父母更成熟的愛。

寫作業是孩子的事,人生亦是,請家長們學會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去承擔責任和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A46YGwBUcHTFCnfp98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