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警方在線發布了一個在線投票,內容是「小調查:碰到有人傳播淫穢製品你會怎麼做——「溫州男子發給好友63部淫穢視頻後自首」引熱議,如果你碰見有人在朋友圈、聊天群里開黃腔、傳播淫穢圖片、視頻,你會怎麼做?」
「A:截圖取證並報警;B:當做沒看見;C:轉發給其他朋友;D:評論區留言」。
有網友適時截圖顯示的網友選擇結果中,顯然選A的當時最少,而選C的竟然是最多——據悉,這樣的結果導致官方不得不提前刪除這一小調查的內容。
這確實有點尷尬,按說,我們的廣大網友應該是正能量者居多才對,可為何會出現這種意料之外,卻有點預料之中的結果呢?
其實,在「食色性」中的「性」之問題上,雖然我們的道德史上,也曾視其為洪水猛獸,但仍不得不說,無論什麼年代,在私下裡,特別是在人的內心中,性與食一樣,仍是人的本性追求之一!
當然,警方在這裡設置的答案選項,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都符合當下的道德觀念與法律規定,其設置此議題的本意,顯然也認為本屆網友定會順著他們想法而選擇。
但是,現實歸現實,這屆網友似乎不太好帶了——很顯然,並不是說這些選擇轉發那類信息的網友,就一定會這樣做,就一定會幹違法失德的事。
不過,這些網友就是要與警方設置的議題「反其道而行之」,也並不是一定是在對抗主流道德思想與法律規定,而是在對於「性」的問題上,確實存在著不同的思維與想法!
比如,對於最近三位復旦大學的博士或研究生因嫖娼被開除,以及這次的「溫州男子發給好友63部淫穢視頻後自首」一事,都引發了公眾與官方並不太相同的感受與觀點。當然,官方對這位溫州男子也只是取保候審,以及最後的不予起訴本身,也仍證明了我們的道德與法治建設在更接近人性上取得的進步!
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底線;自覺調解人們的行為規範的道德,更多是依靠教育、感化、自我約束來實現,而非讓法律無所不在地對人性予以約束。
比如人性中的「色、性」,它真的能用法治的嚴苛,就可以完全給約束住,甚至消滅掉嗎?幾乎說不可能——除非人類消失,除非人性滅失的時候到來。
對待人性中最基本內容的「色與性」,其實在世界各國有著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對立的規範與做法——比如,西方一些國家對妓院的合法化,這在當下中國的文化環境、制度體系下,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但是,如果時間倒推百年前,事實上,妓院合法化在中國歷史上,也一直存在了很久!
雖然現在的中國環境下,對於妓院、賣淫嫖娼等現象,已在道德土壤、法治環境與制度體系上,不可能有死灰復燃的可能性,但是,這並不代表在人們的內心中,以及一些現實性的選擇上,就能做到完全與這種官方政治正確的要求全部合拍,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一程度上,能夠理解這種現實人心之思維的真實存在呢?
這顯然就要在道德理念、法治規範與制度建設等方面,不斷地做出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改變——比如,曾經的年代,戀人街頭牽手,都可能被唾棄,甚至是成了「流氓罪」,但如今,這樣的感情表達方式,卻成了極為正常的人性展現之常態,這說明,道德也在隨著人們、社會及國家的發展而在不斷變化,並相互在不斷地適應與改變中。
所以,官方大可不必刪除這一有點尷尬的調查選擇題,畢竟,這也多少能折射出現實社會和人性的真實一面,「存在即合理」,有時也確實是有道理的!
官方其實面對這些真實而不同的聲音時,可以多一些研究與適應,讓我們的道德建設與法治進程,能與現實和人心更為接軌,才不會讓我們走向頗為尷尬的境地中。【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