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響起的掌聲,一半屬於文學

2023-05-27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坎城響起的掌聲,一半屬於文學

㊟《蛇蠍美人》

儘管各大影展從未設置過文學獎項,但作家們卻從未缺席任何一個電影節。

莎士比亞、普魯斯特、凱魯亞克……作家們並不需要走上紅毯,也能用他們的作品去觀照世界。

因為《河邊的錯誤》的入圍,余華的故事繼《活著》之後再次抵達坎城;還有《利益區域》的原著作者及編劇馬丁·艾米斯,他在影片首映的當天離世,關於片子是否能得獎的懸念,也再與他無關。

在 AI 已經學會寫劇本、好萊塢編劇集體罷工的當下,全世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獎項,依然以舊式的文學創作為基準,把握著好故事的定義權。

在本屆坎城電影節獲獎名單出爐的日子,我們從歷屆片單中整理出了一系列電影原著,這些先於影像誕生的故事,依然值得我們去反覆耗費時間。

1.花月殺手

這是本屆坎城電影節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部分原因在於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以及原著本身也屬於導演最擅長展現的犯罪題材。

電影的同名書籍講述的是百年前發生在美國印第安人部落中的一系列謀殺案,是一本可讀性不輸小說的紀實文學。與虛構作品對比,書中罪案中的線索調查還有素材都有著真實的來源,足夠給人帶去更強烈的反思和讚嘆。

作者: [美] 大衛·格雷恩

譯者: 李立豐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

2.在我彌留之際

在虛構的美國南方鄉村,一個農民家庭踏上了一段歷險之旅,為了將離世的妻子送回家鄉,他們一路嘗遍了虛無、殘忍和苦難。

由於小說本身的結構和章節設定複雜,敘述者眾多,故事在多人視角中有著精妙的轉換。儘管導演以十分工整的方式試圖還原出福克納在小說中的敘事手段,但故事本身的意蘊,依然要代入到原著文字中細細地看。

作者: [美國] 威廉·福克納

譯者: 李文俊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4-4-1

3.臥虎藏龍

23 年前,《臥虎藏龍》在坎城電影節首映。楊紫瓊回憶道,當年影片放映時就受到現場觀眾極高的讚譽,風光無限。

《臥虎藏龍》取材王度廬的同名小說,以及「鶴-鐵」五部曲的《寶劍金釵》,電影劇本在武俠江湖的大篇幅里提取兩對人物的戲劇主線,最終呈現出另一番叛逆纏綿,還有中式哲學中所特有的,那種慾望當前的內斂。

作者: 王度廬

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

4.廣島之戀

法國的女演員和日本建築師在廣島相遇,二人的短暫愛情隨著時間空間的交錯,和現實殘酷的戰爭圖景不斷交疊。

這是杜拉斯為電影創作的劇本,徹底打破了電影世界原有的敘事模式。在書中,她大量採用了意識流的手法,突破性地以非線性敘事和倒敘作為劇情世界的表現手段,由《廣島之戀》為始,文學作品獨有的風格和和電影世界產生了更加緊密的聯結。

作者: [法國] 瑪格麗特·杜拉斯

譯者: 譚立德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5-7

5.八座山

白雪、懸崖、山脊、溪流、湖泊、牧場,以山間風光作為人物精神紐帶的小說《八山》,被改編為電影才能補足讀者想像之餘的遺憾。

電影版的兩位導演在去年獲得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獎,影片中那些無法用圖像來言說的信息則以畫外音的文學敘述作為旁白,書與影像相互補充,共同呈現出義大利鄉村風光中的細膩情感。

作者: [意] 保羅·科涅蒂

譯者: 沈萼梅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9-4

6.霸王別姬

「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小說的帷幕拉開,李碧華的文字銳利帶血,將所有人的命運都置於兵荒馬亂的戲台。作者參與挑選的演員,又為影像帶去了更為豐富的情態。

與電影版不同的是,小說最後給程蝶衣和段小樓安排了另一種結局,讀來或許會收穫不同樣的震撼。

作者: 李碧華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新經典文化

出版年: 2013-11

7.豹

1963 年坎城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頒給了這部《豹》,它是一部講述義大利貴族衰落命運的史詩,更是一曲描繪西西里島的時代哀歌。

書中悠長、大氣的敘事方法在電影中化為令人震驚的長鏡頭:分別是 25 分鐘的戰鬥場面和一個 45 分鐘的舞廳鏡頭。通過這些交錯的華麗鏡頭,人們可以看到原作者那身為沒落貴族的情緒和選擇,是如何在社會變革中交替上演。

作者: [意]朱塞佩·托馬西·迪·蘭佩杜薩

譯者: 費慧茹 / 艾敏 等

出版社: 山東畫報出版社

出版年: 2016-5

8.小姐

原本是描寫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女同性戀的情色小說,在朴贊郁的改編下,變成了東亞世界中夾雜著多種情慾的隱秘之愛。

電影本身有著強有力的情節和美學衝擊性,但在商業片的整個大前提中,女性之愛依然會多出幾分被凝視的獵奇意味。與此相比,原作第一人稱的描述手段,更容易讓人沉入主人公的細膩和慾念。

作者: 薩拉·沃特斯

譯者: 章晉唯

出版社: 麥田

9.盲流感

作為坎城電影節的開幕影片,2008 年的電影《盲流感》有著諾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的原著作為參照,最大的難題在於如何刻畫出小說中陰沉的隱喻和宗教性的寓言。

「一旦對他人的苦難視而不見,苦難就會在我們中間蔓延。」 《失明症漫記》中西方國家某城市部分居民突然患上的「失明症」實際指人類道德上的盲點,在電影開篇之前,小說早已預設好善惡哲理的討論空間。

作者: [葡] 若澤·薩拉馬戈

譯者: 范維信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4-2

10.潛水鐘與蝴蝶

讓-多米尼克·鮑比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中風和繼而引發的罕見疾病而導致全身癱瘓,全身只有左眼皮尚可活動,《潛水鐘與蝴蝶》一書的寫作也完全依靠著眨眼和語音矯正師的協助而來。

「我的肉體沉重如潛水鐘,但內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飛翔。」意志和思緒被沒有被肉體困住,同名的影片用影像的力量實現了原作者回憶和想像的流動。片中多處採用了第一視角的鏡頭,銀幕外的人因而可以去追隨那隻不被束縛的蝴蝶。

作者: 讓-多米尼克·鮑比

譯者: 邱瑞鑾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2-11

11.現代啟示錄

在科波拉十六七歲的時候,他會因為自己不具備成為一位劇作家的才能而哭著睡著。然而事實上,這位導演同時是頂尖的編劇,第 32 屆坎城金棕櫚獲獎影片《現代啟示錄》的劇本就由他參與改編。

原著小說《黑暗的心》是約瑟夫·康拉德的一部中篇小說,電影里許多影像的處理都可以視作對書中隱喻的補充詮釋。電影有著 3 小時以上的篇幅和一系列關於後期製作的紀錄片,不妨在看完科波拉的創作後再讀《黑暗的心》,或許能捕捉到與影片對應的靈感來源。

作者: 約瑟夫·康拉德

譯者: 黃雨石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02-1-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6cdbe3b01cc669330be72b31ce9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