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 30個年度詞語,我們是否對世界一無所知?

2023-12-06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回看 30個年度詞語,我們是否對世界一無所知?

㊟《花月殺手》

柯林斯詞典關於本年熱門詞的撰文中,有一處轉折:「而生活還在繼續」。短句出現在年度詞彙 AI之後,未知與流變的意味明晰。

同列牛津和韋氏年度詞語榜首的,還有共受 AI影響的 Rizz(吸引力) 和 Authentic(真實性)。

這之前,2022 的當選詞之一是 Permacrisis(長期危機)。一系列災難事件震盪下產生的暈眩感,當下看來變得更為具象。

我們收集起 2023 年度入圍柯林斯、牛津與韋氏詞典的 30 個詞語。借觀察和闡釋,稀釋出冷凝在語言里世界動向。它們部分關於人工智慧,及其引發的行為模式的改變——消費、思考、情感;部分關聯生活事件,刻錄下危機、質疑、掙扎,還少不了希望。

「如果我們人類其實也是活生生的、呼吸著的文本呢?如果我們帶著無數修訂版的自我塗層走來走去,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呢?[…]如果這些文本和我們融合在一起怎麼辦,如果我們所有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曾被秘密的逗留者棲居過怎麼辦?」

烏格雷西奇善寫變遷,而應對未知的辦法之一,是站在詞語的更迭里,感知劇變的存在。

Collins Dictionary

柯林斯詞典

AI

人工智慧

通過電腦程式,對人類的心理功能建模。

柯林斯詞典根據近兩年的熱點事件,稱其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場技術革命,並在詞條釋義中濃縮出一種衝擊心靈的普遍困惑。如果計算機將成為人類語言領域的專家,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機器和人之間,深度含混的邊界。

相關事件:

作家大衛·米恩斯在今年撰文否定 AI 能夠取代人類創作者的憂慮。AI 無法幫他寫下貓貓的故事(貓咪故事) ,因為「它從未感受過我所感受的情感。它永遠無法體會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所能擁有的情感模式」,並「永遠感受不到一篇稿件尚未完成時那種環繞於四周的死亡感」。(紐約時報)

5 月,好萊塢爆發了 60 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潮,超過 1.1 萬名編劇罷工抗議 AI。職業寫作者們「有近一半在領最低工資,他們現在的薪酬水準僅比 10 年前提升了 16%」。(36 氪、BBC)

Deinfluencing / De-influencing

拔草

社交媒體帶貨行為衍生反義詞,提醒關注用戶避雷某些產品、生活方式或選擇。

Nepo-Baby

裙帶寶貝

Nepo 是 Nepoism (裙帶關係)的口語化縮寫。特指娛樂圈中,因擁有名人父母,而在事業中得益。

Canon event

關鍵事件

影響人格或自我身份認同形成的關鍵事件。

Ultra-processed

超加工

常指用複雜的工業方法製成,幾乎沒有營養價值的食品,容易導致糖尿病與過度肥胖。

Semaglutide

司美格魯肽

一種抑制食慾、控制高血糖的減肥藥物。面世時間短,長期影響未知。

ULEZ / Ulez(Ultra-low Emission Zone)

超低排放區

產生污染的機動車駛入,需收費的城市區域,如倫敦。排放污染越多,收費越高,僅允許少數排放量極低的車輛免費進入。

相關事件:

從 2019 年 4 月開始,倫敦在市中心小規模設立「超低排放區」。駛入區域內排放超標的車輛,每天需繳費 12.5 英鎊(約合 115 元)。8 月,市政府再次擴大該範圍,進入整個首都地區的尾氣排放超過標準的機動車都需額外徵收費用。(新華社國際)

Greedflation

貪婪通脹

以通貨膨脹為藉口,人為抬高物價,增加企業利潤的行為。被視為英國生活成本危機的成因之一。

相關事件:

受燃料、能源價格升高,「脫歐」後貿易和勞動成本增加的影響,上一年英國的通脹率已達 11.1%。比如能源帳單,據英國機構全國能源行動基金會預測,由於能源費用過高,目前有660萬戶英國家庭處於能源貧困狀態(能源帳單開支超過家庭收入的10%),無法負擔將房屋加熱到保持溫暖和健康所需的溫度。(新華網)

Debanking

去銀行化

剝奪某人享有的銀行服務。不止英國獨立黨領袖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一人表示,因政見問題,被銀行嘗試關閉帳戶。

Bazball

以英格蘭半球教練的名字 Brendon McCullum 命名。一種板球對抗賽風格的競技遊戲,擊球方能用帶侵略性的方式獲取主動權。

Oxford Languages‍‍

牛津詞典

Rizz

吸引力

視頻熱門標籤。擁有風格、魅力、吸引力,能夠將他人,甚至「起初並不喜歡你的人」迷暈的特質。

相關事件:

牛津出版社稱,這個最早出現在 2022 年的詞,因為《蜘蛛俠》男主角的台詞重獲關注。「我沒有任何吸引人的能力,我這種能力有限(I have no rizz whatsoever, I have limited rizz)。」(明報)

賽博戀愛新語言

Prompt

提示詞(或咒語)

投喂給人工智慧程序、算法的指令,影響或決定其生成內容。新意義為「為幫助記憶而說的話或做的事」,也是「用來提醒演員、背誦者台詞的單詞或短語」。

相關事件:

到了博爾赫斯也只是一條文字 prompt 的時代

Situationship

戀愛狀態。非正式、不牢靠,但親昵的浪漫愛或肉體關係。

Swiftie

泰勒·斯威夫特的狂熱粉絲。「從詞源學上講」,「ie(或 y)後綴通常用來構成暱稱或寵物名,暗示感情」。

Beige flag

米色旗幟

戀愛預報。指伴侶或潛在伴侶性格乏味,缺乏創造力;也指對方性格、習慣極具特點,但無明顯的好惡之分。

Heat dome

熱穹現象

發生在夏天的大氣現象:某一特定地理區域上空持續的高壓天氣,將使大量熱空氣受困於下方。

相關事件:

6 月末至 7 月初,美國南部與墨西哥北部多地氣溫高於 38 攝氏度。氣象專家稱,高溫由熱穹造成。某一地區上空形成高壓脊時,遇氣溫升高,將產生熱穹。由於困在其中的灼熱氣體無法揮散,導致溫度不斷上升。(第一財經)

Parasocial

准社會關係

大眾與媒體人物(真實或虛構)間的單方面關係。以觀眾、粉絲等追隨者對知名人物產生單方面、無回報的親密感為特徵,(錯誤地)認為他們與該名人是朋友。

Merriam-Webster

韋氏詞典

Authentic

真實的

Real 和 Actual 的同義詞,真實,非模仿偽造之物;也意指忠於自我的個性和內心。

韋氏詞典指出,人工智慧、名人文化、身份認同和社交媒體都催化了 Authentic 的搜索量。「比起以往,這個詞代表著更多我們正在思考、寫作、渴望和判斷的事物」,而「『真實性』成了一種表演」。

Deepfake

深度偽造

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基礎上,合成人體圖像、影片及聲音,真實成分存疑。常見運用:一鍵換臉。

韋氏稱其「通過對圖像或錄音進行令人信服的修改和操縱,以歪曲某人在做或在說,但實際上沒有做過和說過的事」。

相關事件:

4 月末,律師為特斯拉一起自動駕駛致死案辯護時稱,作為名人,馬斯克的一些公開聲明很可能是被深度偽造的。(衛報)

7 月,美國維吉尼亞州擴大色情報復法(revenge porn law)涵蓋面。未經當事人允許,分享他人的裸露視頻、照片,將被定為一級輕罪,包括用 deepfake 等技術偽造的虛假照片和視頻。(介面新聞)

Coronation

加冕典禮

與英國新任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儀式有關,也形容任職要位。

Dystopian

反烏托邦

泛指本年度接連不斷的「反烏托邦警告」事件,如人工智慧恐慌,4 月多國遭遇史上最嚴重高溫,6 月加拿大森林火災造成的末世景觀等等。

相關事件:

截止 6 月 29 日,加拿大史上最嚴重的森林火災已持續近兩個月。全國約有 500 多處野火燃燒,其中近半數處於失控狀態。野火產生的煙霧對安大略省和鄰國美國至少 15 個州的空氣品質造成了嚴重影響,濃煙甚至飄往 7000 公里外的西班牙。(澎湃)

EGOT

特指藝人職業生涯中的四項殊榮,由艾美獎(Emmy Awards)、格萊美獎(Grammy Awards)、奧斯卡獎(The Oscars)和托尼獎(Tony Awards)的首字母組合而成。演員維奧拉·戴維斯在今年格萊美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I just EGOT!」

X

埃隆·馬斯克在今年 7 月,將 Twitter 原 Logo 上的藍色小鳥更換成黑底白字的 X。

Implode

內爆

試圖搜尋鐵達尼號殘骸的潛水器泰坦號(Titan)在北大西洋發生內爆,5 名成員全部喪生。「來自海水的巨大壓力」,會使物體由外到內「自行塌陷」。

Doppelgänger

分身

泛指兩個異常相似(包括職業、名字、相貌或身體特徵),卻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可指代無地緣關係,但屬性相似的事件。德國民間傳說中,Doppelgänger 指幽靈。

Covenant

契約

源於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Nashville)聖約學校(The Covenant School)槍擊案,蓋·里奇(Guy Ritchie)的電影《契約》(The Covenant)上映,小說《水之約》(The Covenant of Water),以及眾議院議長邁克·詹森(Mike Johnson)用於監控的應用程式「盟約之眼」(Covenant Eyes)。

Indict

起訴

「通過陪審團,在適當的法律形式下發現或提出對罪犯的指控」,與特朗普案件相關。

Elemental

元素

皮克斯新電影《元素》(Elemental)。

Kibbutz

基布茲

以色列的集體農場社區。10 7 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發動大規模襲擊,基布茲的平民在襲擊目標之列。

Deadname

死名

該詞在今年三月份的查詢量大幅增加,因為美國幾個州正在考慮「父母權利」法案,法案要求學校在日常教學中使用許多跨性別支持者所稱的「死名」——一個人在出生時起的名字,通常在轉變性別後不再使用。

參考資料: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wordplay/word-of-the-year

https://www.collinsdictionary.com/woty

https://languages.oup.com/word-of-the-year/2023/

編輯:康妮、殺手

監製:李二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f79c568887432266fb914f9e5fe40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