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次於癌症的第二殺手,我們竟不知道它是病!近億國人已中招

2022-10-12   健康160

原標題:僅次於癌症的第二殺手,我們竟不知道它是病!近億國人已中招

每一天我們都會接觸很多人。但也許你不知道:他們中間,每14個人中就可能有1個抑鬱患者。這個數字放到全國是9500萬,放到全世界是3.2億……

抑鬱症已不知不覺成為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殺手」,而且是自殺率最高的疾病。

世衛組織預計:到203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負擔最大的疾病。而現實生活中抑鬱卻還一直被深深誤解,甚至很多患者還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患病。

被抑鬱折磨的人究竟經歷著什麼?今天是第31個世界精神衛生日,這一天,希望更多人能了解抑鬱症這個「殺手」,試著往抑鬱患者的內心深處多走一步。

一、

這個「殺手」有點「冷」

邱吉爾曾說: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而沒放過邱吉爾的「黑狗」,也未曾放過許多善良的人。在每一個看不見的角落裡,它不斷攻擊、傷害著他們。久而久之,便進化成「情緒殺手」。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約70%的心理障礙會「攻擊」身體器官。

不僅如此,心理甚至會影響壽命

在身心醫學中,有個著名的ABC人格理論

不管是心理壓力大的A型人格,還是過於壓抑焦慮的C型人格,都會導致更易生病甚至患癌。B型人格的人則會更健康,自帶長壽天賦。

加拿大和美國一項長達18年的追蹤研究也表明:心理狀況不佳的人,比起心理健康狀況非常好的人,壽命平均短5個月

那麼,心理究竟是如何傷害身體的

以抑鬱來說,首當其衝的就是大腦,它被一點一點「撕碎」。

大腦只能任由抑鬱症擺布,自卑失落、焦慮徹眠,患上「心靈之癌」

癱瘓的不止是大腦,全身都會出現相應的反應,像是木偶一樣被抑鬱拉扯。

喘不上氣,感覺呼吸隨時要停止;

肌肉和關節持續疼痛,頭痛、胸痛...

胃痛胃脹胃酸、嘔吐,吃很少或很多;

即使休息很久也沒有精力,無力緊繃,行動或思維遲緩、失去對性的興趣。

喘不上氣,感覺呼吸隨時要停止;

肌肉和關節持續疼痛,頭痛、胸痛...

胃痛胃脹胃酸、嘔吐,吃很少或很多;

即使休息很久也沒有精力,無力緊繃,行動或思維遲緩、失去對性的興趣。

抑鬱就像一片沼澤地,走進去就很難靠自己脫身。深知無比痛苦,但就算再努力也無法控制。

二、

抑鬱挾持之下,我們似乎手足無措

面對抑鬱的重重傷害,逃離的出口在哪裡?

1

我們依舊「談郁色變」

「我好像抑鬱了,怎麼辦?」

「大家都這樣,想開點就好了,都是成年人了。」

「太閒了就找點事做,你怎麼可能抑鬱呢?裝的吧?」

「你能有什麼壓力,你就是矯情、懶,把這當藉口!」

當有人傾訴自己的抑鬱時,類似的回應會像潮水般湧來。殊不知,就算一句「矯情」也可能把ta打入萬丈深淵。

事實上,ta們並非矯情,並非不堅強,他們只是……生病了。

「抑鬱是身體生病了,需要治療才能好」已成為醫學上的共識,但這還未能完全被大眾認識與接受。誤解和偏見依舊是目前抑鬱症患者面臨的最大困境之一。

打個比方,如果ta感冒或者骨折了,我們會關心,帶ta去治病。因為知道這是很正常的生病,去治就能好。

其實抑鬱也是一樣,它也是一種病,而且一點都不罕見,我國成人一生中平均有7%的可能會得。它需要得到周圍人的關心,也需要治療。

而且,抑鬱症大多數可以治好。如果生病不去治,等待患者的將是煎熬,甚至是生命危險。

沒有一個人想主動生病,精神病學專家向靜曾在節目中表示:「抑鬱症患者實際上大多是人際關係中的好人,大多都是心地非常善良的孩子。」

Ta們重感情,總是考慮別人的感受,捨不得傷害別人,卻把對別人的怒火指向自己,最終也傷害了自己。

正如張國榮在遺書中寫到:

我一生沒做壞事,

為何會這樣?

只有當抑鬱可以被解釋和理解,這一切被當作正常、合理、情有可原,他們才能被真正看見。

2

抑鬱還會跟我們「玩捉迷藏」

我國9500萬抑鬱者中超80%沒有就診。這其中,一部分是迫於病恥感的壓力,還有不少是因為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是心理生病了,身體出現不適就只當作是生理疾病。

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曾表示:臨床上有20%左右的疾病是由心理問題導致的,但很多都被當成了軀體疾病來治。

如約40%偏頭痛患者有抑鬱症,但他們不會想到去掛精神科。這就會有很多人感覺「總是不舒服,但又查不出毛病」,也給抑鬱的治療帶來了阻礙。

一半患者在2年之後才能確診

尤其是抑鬱症患病率約20%的青少年群體,首發症狀很可能是軀體症狀。

一些孩子可能情緒低落不太明顯,但是經常頭疼頭暈、肚子疼、噁心嘔吐、心慌胸悶、手抖等。

但由於過往的固定認知以及孩子不會表達,經常會被忽略或誤認為是青春期的叛逆等。

《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數據顯示:50%的抑鬱症患者為在校學生。他們的世界並沒有那麼簡單,來自學校與家庭的壓迫感都向他們襲來。

來源:《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

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那些還未浮出水面的人,無疑是在無聲「溺亡」

如果你感覺自己也有抑鬱方面的傾向,痛苦、困惑卻不知道該如何求救。請一定記得及時就醫。在心理醫生這裡,抑鬱不是洪水猛獸,醫生會幫你診斷患病情況,並幫助大家一步步變好。

三、

抑鬱的陰霾如何驅散?

抑鬱不是新詞。對抗抑鬱,是一部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崎嶇抗爭史。

施法、敲開腦洞放出惡魔、放血、鞭打、監禁逼出邪念,甚至用火燒死……電擊療法、從眼眶扎進去搗毀前額葉白質……

這些都曾是抑鬱患者接受的治療。歷史上抑鬱曾一直被「妖魔化」,被抑鬱劫持的人無疑付出了慘痛代價。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陸續有了現代醫學的科學治療方法: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改良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等。

加上患者自身配合治療,如不擅自停藥、堅持每日檢測表、體育鍛鍊等,大多數可以治癒

我們可以慶幸的是,在千百年的對抗之後,醫學上已經可以治癒抑鬱。而僅僅靠醫學,就可以徹底治癒人類的憂愁嗎?

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大腦病變,而是一個人生理關係和社會關係的加和,「社會療愈」是我們尚未完成但需要完成的使命。

在央視紀錄片《我們如何對抗抑鬱》的末尾,幾乎每一位抑鬱症患者及其親屬,都不約而同地坦白了對患病的壓力、對至親冷漠的不滿、對社會環境的無力,這些情緒同時指向了——「病恥感」

患上抑鬱症的助產士

抑鬱症更像是一種「群體性疾病」,如果身邊的人不理解,不一起加入戰鬥,這場仗就很難打贏。

他們的康復依賴於周圍世界的溫度

就像水本身可以自由地流動

當它冰冷凝固為

一切都是僵化、凝固

而當它成為溫熱的蒸汽、變為雲朵

就可以擁抱大地、擁抱天空 !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解藥,當我們不再像未開化的祖先一樣,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也許抑鬱能打敗「我」,卻無法打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