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有遇過這種情況?久蹲或久躺之後,突然起身感覺眼前發黑、站不穩,需要原地緩一會才能恢復正常。
正確的答案就是「低血壓」。不過,還是有挺多人會把這三種疾病混淆,畢竟它們症狀確有相似之處,只是細節有所不同:
相較於人們熟知的高血壓,低血壓就顯得「低調」些,但它的危害性卻不容小覷。有數據顯示,中國約10%的人有低血壓問題,且國外研究發現,血壓過低不僅會讓人精神萎靡,更可能造成心臟病、中風、痴呆、腎臟衰竭,甚至會危及生命。
Neurology(著名神經科學雜誌) 曾研究表明
站起來時感到頭暈的人(直立性低血壓)
患痴呆症的風險可能更高
今天就帶大家來好好認識「低血壓」!
一、
低血壓,究竟是身體哪裡出問題?
我們經常會聽人談及「高血壓」、「低血壓」,可血壓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
人體的心臟就像一個泵,需要不停地舒張和收縮,以吸收血液和氧氣來供應身體其他部位。
舒張時,心臟裡面會充滿血液。而收縮時則會將心臟攜帶氧氣的血液運輸到動脈血管,再排向全身。
心臟每次「怦怦跳」,就是把血液壓出來。血液在血管里流動時會產生撞擊,這種撞擊力會給血管壓力,從而推動血液流通,這個過程就被稱為血壓。
合適的血壓能讓身體有條不紊運轉,若當血液動力不足,也就是血壓過低,供給心臟泵血量減少,這樣一來,心臟也沒法及時供血供氧給大腦和其他組織器官。
而人體的大腦和眼睛對缺血最為敏感,只要缺血1~2秒鐘就可能出現頭暈眼花的症狀。因此,我們能看到低血壓患者最常見症狀就是如此!
所謂的低血壓就是指血壓低於正常水平,臨床上一般認為成年人血壓低於90/60毫米汞柱時就被稱之為低血壓。
但人體的血壓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處在不斷波動當中,我們的機體會通過自身調節機制,能將血壓控制在一定的波動範圍內。
不過其中有一些因素會讓血壓的自我調節系統失靈。
二、
低血壓,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其實,低血壓給身體帶來的危害不亞於高血壓。臨床上根據可能的病因和臨床表現,可將低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原發性低血壓,也可理解為生理性低血壓,即身體無不適症狀(或偶有頭暈乏力),且多次測量血壓均符合低血壓標準。這類人群一般常見於體質較弱或身材偏瘦長型的女性,多和遺傳因素相關,如低血壓家族史。
繼發性低血壓,顧名思義就是後天疾病因素導致的低血壓。這類低血壓病因分兩類:
急性類,短時間內產生的低血壓,如臟器突發性缺血或出血、脫水、感染、過敏等原因引起的血壓驟低,如不及時處理會危機生命;
慢性類,即逐漸發展成低血壓,且有加重趨勢,如心臟病或腦部、內分泌疾病原因導致的低血壓,包括慢性心力衰竭、腦部腫瘤、腎上腺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等。
此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繼發性低血壓會在特定情況下發生。例如:
1
體位性低血壓
當人從蹲或躺的狀態突然站起時,由於重力的關係,血液會下沉短暫滯留在下肢等部位,導致血液回流慢,血壓小幅下降,而出現心悸、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出冷汗。
症狀會在平躺後恢復過來。像此類情況就叫體位性低血壓(別名:直立性低血壓),多發於女性群體,尤其是在飢餓、勞累、天氣炎熱時更是常見,或者服用某些利尿劑、鎮定劑後也可能出現。
2
餐後低血壓
有一部分人是只要就餐之後,血壓就會出現明顯下降,或是血壓下降不大,但有心腦缺血症狀(頭暈乏力、胸口發悶、意識模糊等),這些情況就屬於餐後低血壓。
多發於中老年群體或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病症者,三餐後均可能出現,持續時間多為0.5~2小時之間。如果有類似症狀,建議儘早去醫院檢查血壓是否異常。
3
藥物性低血壓
如果同時服用降壓藥和某些擴血管藥物,形成降壓作用的疊加,部分患者便會出現低血壓反應。
更有研究顯示,同時使用3種或3種以上降壓藥的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風險會明顯升高。
另外,一些非降壓藥物也可能影響血壓,如某些抗帕金森病藥物、抗抑鬱藥物、降糖藥等,可能導致血壓降低。遇到此類情況請勿擅自停用藥物,應及時告知醫生共同商議藥物是否調整。
當然,部分疾病原因也可能引起低血壓,如腎上腺功能減退、患有甲減、慢性消耗性疾病、癌症晚期、重症糖尿病和結核病等會引起繼發性低血壓。
三、
低血壓要怎麼調整回合格線?
低血壓的治療與預防,最終還是落到病情症狀、嚴重程度以及病因這些實處中去。
若已經出現以下明顯的低血壓症狀,則需要儘快就醫:
有頭重腳輕之感或頭暈目眩,感覺自己站著超過5秒就會昏倒;
心悸、呼吸變淺而急促;臉色蒼白、怕冷、嗜睡;
意識混亂、注意力無法集中。
有頭重腳輕之感或頭暈目眩,感覺自己站著超過5秒就會昏倒;
心悸、呼吸變淺而急促;臉色蒼白、怕冷、嗜睡;
意識混亂、注意力無法集中。
而平常症狀不明顯時的生理性低血壓,那就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去改善病情。例如:
1
水,保證補充量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針對不同人群列出了一天的「標準飲水量」,成年人則每日飲水量為1500-1700ml。
足量的水分進入血液有助維持血液容量,讓血液「活力滿滿」。如果是運動或者出汗多的情況,可以補充運動流失營養的飲料,避免身體脫水。
但是,對於需要限水的心力衰竭及慢性腎病患者則需聽醫生安排。
2
鹽,適當攝入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指出: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克。
然而,很多高血壓的人往往存在鹽攝入量偏多的情況,而低血壓的人則更多是鹽攝入量不足的現狀。
因此,適當增加鹽攝入量對低血壓人群有一定好處。 如晨起後來一杯淡鹽水、用鹽料理肉類食物等方式都能補充。要是檢查發現尿鈉偏低,則醫生還會要求患者每日增加2.3~4.6克鹽攝入。
吃鹽也要控制量哦
3
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
堅持適當運動能增加人體心臟功能,如此一來,心臟供血能力增強能緩解血壓偏低的情況。
運動方式推薦低血壓人士選擇強度適中、非劇烈的運動,如游泳、跳健美操、步行、爬樓梯等有氧運動,或者平板支撐、平躺抬腿、仰臥起坐等抗阻運動都很適合,既能增強體質,避免太過勞累和長時間站立。
4
其他的補救措施
面對其他類型低血壓,我們也有對應方案:
餐後低血壓者:可以試著少吃多餐。這樣可以更有效地消化較少的食物,一定程度上有助穩定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者:當坐臥姿勢要起身時,行動要慢!踐行央視網提倡的「3個30秒」原則——先在床上躺30秒,坐起來30秒,把腿放到床下30秒之後再慢慢站起來,尤其是中老年人夜間起來要格外注意,可以抓住身旁穩定的東西,支撐站立。再則穿彈力襪或使用腹帶也能幫助預防和緩解症狀。
彈力襪的正確穿法
藥物性低血壓者:詢問醫生可否減少或停用容易導致或加重低血壓發生的藥物,切勿擅自停用藥物。
最後,看完文章覺得有用的話,麻煩大家點贊、在看,別忘了收藏和分享給身邊低血壓的朋友哦~
互動話題:關於低血壓,你還有哪些問題?有的話來留言區里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