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時期,蒙古部落中有一個部落最為吃香,多數女子都嫁到了皇室

2022-03-28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滿清時期,蒙古部落中有一個部落最為吃香,多數女子都嫁到了皇室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男子三妻四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更何況,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們更是妻妾成群,甚至,是一家之中有多個女子都嫁給了當朝皇帝。

但很多時候,這種家族氏的政治聯姻,只是為了彼此之間的政治利益。

在清朝的時候,滿族和蒙古族的聯姻是最多的,這期間,他們保持了三個世紀的通婚,建立了世代的姻親關係。據記載,清太宗皇太極一生之中就有十五個妃子,這其中,有七個都是來自於蒙古族。就像最為尊貴的「崇德五宮后妃」後世也將其稱為「崇德五大福晉」,她們都是來自於蒙古的女子,甚至,在這五位女子中,有兩位還曾是寡婦。

那麼,身為皇帝的皇太極,為什麼會娶兩個寡婦呢?

這不得不從清朝初期滿蒙的政治聯姻說起:

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一生之中,有記載的妻妾是十四位,這其中,有七位都是政治聯姻的結果。可以說,政治聯姻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話說,在明朝萬曆年間,十九歲的努爾哈赤遵從父母的意願,與佟佳氏結婚,開始自立門戶。之後,在一次次的統一之後,努爾哈赤先後又娶了鈕祜祿氏、兆佳氏、伊爾根覺羅氏為妾。

女真的三大部落,分別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聯姻之後,努爾哈赤使其部落一度成為當時女真族最為強盛的三大部落之一,其統一事業也達到了第一個高峰。之後,其他兩個部落為了各自的利益,先後與努爾哈赤聯姻。到了萬曆十六年的時候,葉赫部首領納林布祿將自己的妹妹孟古送往了建州,與努爾哈赤完婚,這位就是皇太極的生母,當時貴為大福晉。

到了明朝後期,漠南蒙古的一些部落首領與明朝達成了盟約,共同對付後金。從地理位置上看,漠南蒙古位於後金的右邊,對後金進入遼瀋地區產生了一定的阻擋作用。不過,努爾哈赤利用漠南蒙古各個部落之間的分裂與內訌,逐一征服了漠南蒙古。而當時漠南蒙古的科爾沁部,就成為了努爾哈赤最先征服的部落之一。

在經過幾次征戰之後,一度強大的科爾沁部也被迫請求撤兵聯姻,永結同好。當時,努爾哈赤看上了科爾沁兀魯特部貝勒明安的女兒,於是,就派遣自己的使臣到科爾沁部求婚。明安貝勒為了促成這起聯姻,不惜與女兒的未婚夫悔婚,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努爾哈赤。次年正月,努爾哈赤大擺筵席,迎接這位科爾沁美人。

至此,明安貝勒成為了蒙古王公中第一個與建州聯姻的人,這也使的科爾沁兀魯特部更加傾向於建州女真。從那之後,努爾哈赤又娶了科爾沁郡王孔果爾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妃。努爾哈赤不僅自己娶科爾沁兩貝勒的女兒為妻,於此同時還命令他的兒子們娶蒙古王公的女兒做妻子。

當然,努爾哈赤這樣做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努爾哈赤的第二子代善,娶扎魯特部鍾嫩貝勒之女為妻;

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娶扎魯特部納齊貝勒之妹為妻;

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娶科爾沁部莽古思貝勒之女為妻;

努爾哈赤的第十子德格類娶扎魯特部額爾濟格貝勒之女為妻;

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濟格娶科爾沁部孔果爾之女為妻;

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多爾袞娶阿爾寨台吉之女為妻。

由於,蒙古的科爾沁部很早就歸順了後金,所以,博爾濟吉特氏與愛新覺羅氏的關係非常要好。更有統計,清朝的歷代皇帝中,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和清聖祖,在他們的後宮之中,先後有四後、十三妃都是出自於科爾沁部。尤其是皇太極的女兒,有四位都下嫁到了科爾沁部,甚至,科爾沁的王公台吉,為滿清額駙者,多達十三人。

據史料記載,皇太極的十五位妃子中,就有三位來自科爾沁部。

這其中,科爾沁部的左翼首領,明安貝勒之兄莽古思,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皇太極做妻子,這也是皇太極的中宮皇后——孝端文皇后,也被後世稱為「哲哲皇后」。

當然,除了政治聯姻外,滿蒙之間的軍事聯盟,也在進一步加強。在皇太極起兵明朝的時候,僅科爾沁部就有二十三位貝勒率領部眾一路追隨,這期間,他們驍勇善戰,更為擊敗明朝的軍隊立下了汗馬功勞。之後,這科爾沁部的二十三位貝勒又隨皇太極攻打大凌河,甚至,一度打敗了明將祖大壽。可以說,科爾沁部為清朝政權的建立,算是肝腦塗地了。

都知道,滿清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孝莊文皇后就是來自於科爾沁部,她是科爾沁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在許配給皇太極後,就由是她的哥哥吳克善,親自將她送嫁到皇太極這裡的。之後,孝莊更是被皇太極封為了莊妃。讓人詫異的是:此時的莊妃,更是皇太極的中宮皇后孝端文皇后的親侄女,也是敏惠恭和元妃的親妹妹。

孝莊文皇后是一個了不起的女性,她是順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奶奶,可以說,她的一生經歷了清朝三個朝代,更是清朝由混亂到穩定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期間,她全力輔佐自己的兒子順治以及孫子康熙,並對調和清宮的內部的矛盾,穩定清朝社會的秩序,促進國家政權的統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後世,更是將她稱之為「清代國母」。

還有一位皇太極的妃子也是來自於科爾沁部,她就是孝莊文皇后的胞姐博爾濟吉特·海蘭珠,嫁給皇太極之後不久,便被皇太極封為了宸妃,至此,就形成了莽古思一門「姑姑侄女三人同嫁一夫」的尷尬局面。據記載,宸妃是皇太極的最愛,她在後宮之中的地位,是僅次於她的姑姑孝端文皇后的。皇太極為了表達自己對宸妃的寵愛,把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睢宮」。

自古紅顏多薄命,宸妃在其33歲的時候就病故了。當時的皇太極還在外面打仗,聽到這個消息後嚎啕大哭,甚至,放下前線的軍事事宜火速趕回。很長一段時間,皇太極為宸妃的死傷心欲絕,最終,也因其太多動情,導致其身體每況愈下。其結果就是:在宸妃死後還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因病逝了,可見,皇太極對宸妃是有真情的。

可以說,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所以,對於傳統的儒家思想還是不太重視,也因此,有努爾哈赤娶寡婦、姑姑侄女三人同嫁一夫以及皇太極讓自己的后妃改嫁的事。這些事,在以前的朝代都是沒有發生過的,但是,在滿清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也是可以想像的到的。

參考資料:

【《清史稿·太祖本紀》、《清太宗實錄》、《清史稿·后妃列傳》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44c58eaad88f51b4d7b32e2129fae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