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惠凱
隨著2023年即將結束,近期深交所要求創業板公司按照「均衡披露原則」,及早安排2023年年報的預披露時間,且交易所「將對本次填報的預計披露日期與上市公司實際披露的日期進行核對,作為上市公司是否如期披露年度報告的考核依據之一。」
深交所:創業板公司儘快安排2023年年報預披露
2023年是「全面註冊制」之年,註冊制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制度成為規範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對於A股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工作,監管層和交易所提出了新的要求。
據悉,近日,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向創業板公司發出了《2023年度報告披露日期預約通知》,為保證2023年年報披露工作的順利進行,要求創業板公司於2023年12月27日下午5點前登錄創業板上市公司專區,在「定期報告預約」欄目下填報2023年報預計披露日期,「對於2023年12月27日下午5點前未上報預計披露日期的公司,視為服從我部的安排。」
從通知來看,深交所將依據「均衡披露原則」以及「各公司申請的預計披露日期」,最終確定創業板公司2023年年報的披露日期。
公開信息顯示,當前創業板公司已經增至約1330家。深交所的最新要求顯然會影響到這些公司,特別是董秘和財務部門以及審計機構的年報編制審計和發布節奏將會出現調整,一些績差公司或財務審計存在分歧點的公司,可能會加快與審計機構溝通進程。
強調「均衡披露原則」
預披露、實際披露日期差異將納入考核範圍
需要留意的是,深交所要求各上市公司準確披露2023年年報的預計披露日期,這一要求還將納入對上市公司的考核體系。「我部將對本次填報的預計披露日期與上市公司實際披露的日期進行核對,作為上市公司是否如期披露年度報告的考核依據之一。」
據iFinD數據統計,以創業板公司2022年年報為例,最早披露年報的是金三江,其在今年2月9日披露了2022年年報,在當月,僅8家創業板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報。進入3月份後,披露2022年年報的創業板公司僅有185家。而到了4月份,前期披露的公司依然不多,只是到了4月下旬才開始大面積披露,僅4月25日、26日、27日三天,披露年報的創業板公司數量分別達到155家、163家和176家。
整體來看,選擇在今年4月下旬披露2022年年報的創業板公司多達850家左右。如此「扎堆」披露現象很可能會加大交易所、投資者分析企業財務情況的緊張程度。
就2023年年報的預披露情況來看,截至目前,選擇4月下旬預披露的創業板公司的空間已經很小,4月23日-30日的預披露名額已經排滿,這讓餘下的創業板公司只能選擇4月1日-4日、8日-19日披露年報。
需要留意的是,4月份的預披露名額已經不多,可能會有更多企業需要把披露時間推前到3月,這種變化符合了交易所要求的「均衡披露原則」。
還值得一提的是,如未能及時披露年報,相關公司將會受到處分處罰的。以2022年年報為例,今年5月,深交所就公告對3家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的上市公司啟動紀律處分程序,分別是ST摩登、天沃科技、*ST大通(*ST大通已退市);債券業務方面,由於未按時發布年報,深交所今年對恆大地產及相關當事人也做出了通報批評處分。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