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熱點問答|美債「堰塞湖」緣何令全球擔憂

2024-06-24     金羊網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經濟熱點問答|美債「堰塞湖」緣何令全球擔憂

新華社記者於榮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日前發布報告說,美國聯邦政府預算赤字2024財年預計將達1.9萬億美元,較2月的預測上調27%。未來十年,聯邦政府累計赤字將增長10%。

根據美國財政部網站2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已達34.73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個美國人負債10.3萬美元。與此同時,作為衡量經濟體債務償還能力的重要指標——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在美國已超120%。

倚仗美元霸權,美國舉債成癮,不僅埋下債務危機種子,長期看正不斷反噬美國政府信用和美國經濟。肆意膨脹的美債猶如懸在國際金融市場頭頂的「堰塞湖」,美國「寅吃卯糧」還能撐多久,「堰塞湖」會否潰壩,引發國際社會普遍擔憂。

美債狂飆,哪來的底氣

美國財政部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聯邦政府公共債務總額於2023年12月29日首次突破34萬億美元,比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2020年1月的預測提前了5年。

這是2023年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財政部大樓。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報道指出,去年6月以來,美債正以每100天增加約1萬億美元的驚人速度狂飆。美國銀行投資策略師麥可·哈特尼特認為,在債務規模從34萬億升至35萬億的過程中,「100天模式」將重演。

激增的債務讓多名國會議員發出美國正「迅速接近危機點」的警告。共和黨參議員米特·羅姆尼、眾議員比爾·休伊曾加和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眾議員斯科特·彼得斯日前聯名在《國會山》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稱,美國國債正以不可持續的速度爆炸式增長。文章說,國債不斷增長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現在是國會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表面上看,美國國債飆升的主要原因是聯邦政府長期入不敷出,政府預算赤字「病根」難除。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美國聯邦政府2023財年財政赤字達到近1.7萬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加23%。為了填補虧空,美國政府通常會發行國債籌款,債務「雪球」由此越滾越大。

追根溯源,美債野蠻生長的「土壤」是美元霸權。在美國利益最大化驅使下,美聯儲通過量化寬鬆或激進加息等超常規貨幣政策,或壓低美債收益率,稀釋投資者權益;或抬高美債收益率,加速美元回流,反覆收割他國財富。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希臘雅典經濟與商業大學學術研究員康斯坦丁諾斯·格拉瓦的文章說,美元的全球霸權和不斷膨脹的美國債務或被證明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舉債成癮,催生哪些危機

深陷低儲蓄率和高財政赤字困境的美國長期維持對外貿易赤字,對外輸出美元和通脹,攫取各種資源,同時通過大量發債促使美元回籠。財政赤字貨幣化,不僅埋下了美債危機種子,長期看不斷反噬美國經濟和政府信用。

2023年5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時任國會眾議長、共和黨人凱文·麥卡錫就債務上限問題與美國總統拜登談判後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發(亞倫攝)

近年來,隨著美債規模快速擴大,在民主、共和兩黨惡鬥等政治性因素作用下,債務問題已嚴重政治化。「債務上限」鬧劇反覆上演,演變為威脅全球金融安全的「堰塞湖」和「灰犀牛」,向人們展示美元霸權和美國黨爭這對組合如何禍延世界。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前行長理察·費舍爾指出,如果美國政府繼續借更多錢,債券市場供應過剩最終將推高國債收益率。這將造成債務上升和利息成本上升的惡性循環,政府必須進一步增加支出來償還債務。

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的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和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的研究表明,儘管美國擁有鑄幣權,可以通過印鈔來償還債務,但這樣做會導致通貨膨脹和其他諸多負面後果。

長期來看,美債不斷攀升是歷屆聯邦政府在財政問題上不負責任的結果。美國政府在化解巨債方面表現出的政治失能正嚴重損耗美國信譽,不僅打擊市場對美國政府和美元的信心,也嚴重影響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信用體系,拖累全球經濟發展。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日前發表的《美國國債困境》一文指出,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迅速增加的債務負擔或將削弱美國經濟增長,限制政府在重要項目上的支出,並增加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寅吃卯糧,還能撐多久

從市場供求邏輯看,只要有買家入場,美債就能繼續發行。藉助美元霸權,美國持續擴張美債規模,企圖讓全球各國共同承擔債務風險。但長期看,如果缺乏實際償付能力,美債無限擴大、舉新債還舊債終將難以為繼,市場早晚無法消化不斷增長的美債供應量。

2023年5月29日,人們經過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國債鍾」。「國債鍾」是一個大型計數器,它實時更新美國的公共債務總額,並顯示出每個美國家庭所要負擔的數額。新華社記者劉亞南攝

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個經濟體債務償還能力的重要指標。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美國聯邦債務規模占GDP的比重到本世紀中葉將達到185%。

美國政府自20世紀80年代起大量舉債。1985年,美國從凈債權國變為凈債務國,此後債務規模不斷攀升。長期以來,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以及由此累積產生的巨額凈外債是否可以持續,一直是國際金融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承認,美國債務增長速度快於經濟增長速度,這是不可持續的。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經濟學家勞倫斯·科特利科夫認為,美債的真實規模或被低估,因為官方數據沒有充分考慮到政府未來的負債,如養老金和醫療保健支出等。如果考慮到這些未來的負債,美債總額或遠超官方公布的數據,這使得債務不可持續的風險更加嚴重。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長期以來美國財政和貿易雙赤字的增長模式,與產業空心化、國債利息支出快速上漲、支出結構和期限結構扭曲以及依賴美元霸權維持高負債等因素綜合作用,最終決定了美國國債增長的不可持續性。正如彼得·彼得森基金會一份報告所言,美國財政政策已經走上「不可持續的道路」。

編輯:束孟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1fd80f67e7b912d2844b3e819112d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