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心學堂 開欄語】用心呵護生命,用愛延伸服務,塑心學堂專欄將定期推送心臟和急危重症相關的防治及養生保健科普知識,為您排憂解惑!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顯示,我國現有2.7億高血壓患者,在18歲及以上的居民中,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5.2%,並呈現上升趨勢。高血壓病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卒中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良好的血壓控制有助於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研究表明,我國高血壓人群有著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及三低(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的特點。
為了儘快控制血壓到目標水平,降低患者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需要患者服用降壓藥物治療,但是在服時候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問題,例如降壓藥物什麼時候服用最合適、能否用茶水送服?張敏州教授在此分享高血壓病藥物治療中的注意要點,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對高血壓病進行防治,幫助大家控制血壓、呵護心臟。
01
降壓藥物服用最佳時間
2022年8月16日,國際高血壓學會(ISH)聯合世界高血壓聯盟、歐洲高血壓學會等眾多國際著名機構發文件強調,建議高血壓患者在早晨服用降壓藥物。這是因為人體血壓的最高峰是在上午六點鐘到九點鐘這段時間出現,這被稱為晨峰血壓。晨峰血壓是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誘因,這時也是猝死、心肌梗死和卒中等疾病的高危時段。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日在這一時間段服用降壓藥物,以便更好地控制血壓。
此外,很多人擔心早上服用降壓藥後,晚上藥效減退導致血壓增高,其實現在的降壓藥物多為長效的緩釋製劑,能夠維持長時間內藥物穩定在血液中的有效濃度,從而讓血壓在24小時內趨於穩定。
02
降壓藥漏服怎麼辦?
需根據服用的降壓藥物以及劑型情況具體判斷,如短效降壓藥則需要及時補服,但若是長效降壓藥(多為緩釋片或控釋片)需根據血壓情況進一步判斷。
1、短效降壓藥:短效降壓藥降壓效果維持時間較短,降壓效果維持6-8小時,通常需要一天服用兩次或三次。如果漏服一次的話,建議患者馬上補服,同時還需測量血壓,如果血壓升高或出現頭暈、胸痛等症狀的話就需要醫院就診處理。
2、長效降壓藥:長效降壓藥的降壓效果維持時間較長,可以一天服用一次。若是服用長效降壓藥,出現漏服一次的現象應先測量血壓,若血壓正常或輕微偏高(較前升高10mmHg左右),可以不用補服,但對於血壓明顯升高明顯的患者,則需要馬上補服。
03
血壓正常後,能停降壓藥嗎?
不建議患者自行停藥,如果血壓控制理想,最好在諮詢醫生後遵醫囑逐漸減少降壓藥物劑量觀察。血壓正常是藥物控制的結果,血壓的重點在於控制,自行停藥可能導致血壓再次升高,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需要終生服藥。運動、低鹽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能幫助預防或管理高血壓,但並不能治癒高血壓。對於中高危風險的高血壓人群,應立即進行降壓藥物治療。
張敏州教授溫馨提示,除藥物以外,一些有降壓作用的中藥,如:天麻、鉤藤、黃芩、桑葉、菊花、葛根、羅布麻、珍珠粉、山楂、杜仲、夏枯草、茯苓及決明子等可以協助降壓,但應經由有經驗的中醫師辨證後使用,尤其是一些有配伍特殊注意事項的中藥,不建議患者自行服用。同時推薦一些降壓作用的食物:葡萄乾、紅棗、橘子、黑木耳、香蕉、南瓜、西紅柿、莧菜、芹菜、紫菜、海帶等,可以在飲食中適量攝取,協助控制血壓。
塑心學堂 | 新年健康,從「心」開始!
塑心學堂 | 制氧機斷貨?家家必備嗎?
塑心學堂 | 診室測量血壓異常升高需要治療嗎?
專家指導:
張敏州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廣東省中醫院名中醫、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廣東省高校急性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創新團隊負責人,廣州市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臨床重點專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症醫學重點專科協作組總負責人,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副會長兼心臟介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在全國中醫院中率先開展冠心病介入治療,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成功救治104歲超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益氣活血中藥「通冠膠囊」,隨訪至110歲健康良好,創世界醫學奇蹟。主持制定並發布我國首部中文和英文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構建並推廣「急性心肌梗死救心、治心、養心三位一體」新模式。
擅長: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臟康復和中醫養心等。冠心病介入治療和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等。
出診時間 | 出診地點 |
周二上午 |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
周四上午 |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三樓心臟門診 |
本期作者:
廖鵬達
主治醫師,醫學碩士,現任職於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日本豐橋心臟中心及日本草津心臟中心訪問學者,曾在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進修;是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成員;廣東省胸痛中心協會會員。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3篇,共同作者第一發表SCI論文4篇,SCI收錄會議摘要1篇。參與《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制訂工作。
擅長: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病等重症心肺疾病的介入治療及中西醫結合防治。
出診時間:周四上午(大德路總院研修樓8樓心肌梗死慢病管理中心13診室)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