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電商「走出」視頻號,微信或意在加速商業化

2024-01-18     三易生活

原標題:視頻號電商「走出」視頻號,微信或意在加速商業化

雖然今年的微信公開課不再「公開」,但與之相關的消息依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且作為「全場的希望」,視頻號同樣是全場矚目的焦點。據了解,此次微信公開課共開設14個分會場、2場小課堂,與視頻號相關的分會場就多達5個,其中又以視頻號直播帶貨專場最受矚目,據稱現場已達到「爆滿」狀態。

據悉,在視頻號直播專場中官方透露,2023年視頻號直播帶貨規模同比大幅提高,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近300%、訂單數量增長超過244%、供給數量同比增長超300%、訂單數量增超244%、GPM(平均每千次展現下單總金額,常用來衡量直播間賣貨能力)超900元。通過這樣的一組數據不難發現,雖然在過去的一年裡視頻號電商對自身的成績並未宣傳,但此次公布也頗有幾分一鳴驚人的效果。

在這份「耀眼」的成績單之外,微信方面近日關於視頻號的一個動作也頗為值得關注。據了解,就在此次微信公開課召開前夕,微信廣告宣布上線視頻號直播廣告通投新能力,即支持朋友圈常規廣告和櫥窗廣告兩大形態推廣視頻號直播,以幫助廣告主更好拓展直播間流量,提升廣告轉化。

其中,朋友圈常規廣告現已支持推廣視頻號直播間,廣告樣式貼近朋友圈信息流樣式,可無縫融入用戶朋友圈,契合用戶瀏覽習慣。而朋友圈櫥窗廣告同樣可推廣視頻號直播間,廣告樣式則以1個主素材+3個副素材組合呈現,主素材可用於展示視頻、圖片或直播間封面,副素材則能展示不同商品或使用場景圖片。

微信此舉,也就意味著未來用戶將可能會在朋友圈中看到包括直播帶貨在內的廣告。為什麼說微信此舉值得關注?一方面,如今放眼整個電商行業,無論京東、淘寶、拼多多,還是抖音、快手,都早已證明內循環廣告的巨大價值,所以進一步向直播電商開放更多的廣告位,無疑將有助於拉高微信廣告收入的上限。

另一方面對於微信而言,支持電商直播從朋友圈引流,廣告收入的增長或許還只是目的之一。其更重要的價值是能夠進一步打通公域和私域,讓流量真正在商家手中流動、轉化起來。

眾所周知,作為一款即時通訊產品,微信早已成為國民級應用。據騰訊方面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微信及WeChat月活用戶已達13.36億。如此龐大的用戶體量放眼國內可謂是難尋敵手,而即時通訊的產品屬性加上如此龐大的用戶體量,也就意味著微信不僅是最重要的私域陣地,而且還兼具龐大的公域流量,這也是視頻號電商有別於其他電商平台的底層紅利。

但由於以往微信在商業化方面的克制,以及其熟人社交場景為主的產品特性,使得商家雖然能夠藉助企業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工具實現對私域的運營和維護,卻並沒有多少可以直達公域的途徑,往往也只能選擇從微信之外導入流量。

所以如何幫助商家獲得公域流量、運營好私域,並實現私域與公域流量的轉化,進而提升復購率,自然就成為了視頻號電商的重點。基於此,視頻號早在2022年就上線了「加熱」功能,支持商家投流。同時在推薦機制上,視頻號也會根據直播的內容質量和私域運營能力,對其給予公域流量扶持。

不難發現,即使如此,視頻號商家所能獲得的公域流量依舊是視頻號內部的公域流量,而非整個微信的公域流量。所以微信開始支持直播從朋友圈引流,也就意味著商家將能夠在更多的微信內部場景中觸達用戶,從而進一步轉化潛在用戶,以及提升老用戶粘著度。也就是說,視頻號電商將有望「走出」視頻號,撬動整個微信的公域流量,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微信公開課上,據稱微信方面不僅秀出了視頻號直播帶貨的成績單,還公布了未來視頻號直播帶貨的相關發展計劃,明確了前進方向。其中,便包括推出更多公私域結合新方案、新產品,以及基礎建設升級、頭部扶持、培養達人、返利激勵等。

種種跡象表明,不僅視頻號電商將進一步加速,並且在騰訊方面的規劃中,視頻號電商終究是要建立在微信全域生態之上。而且這是一個建立在豐富的工具、豐富使用場景之上,由中心化的公域與去中心化的私域所構成域,與抖音電商強調的由內容場+貨架場的構成不同,也很難被其他平台效仿。

事實上,從視頻號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其電商業務接入微信全域也是意料之中。畢竟作為原子化組件,與微信全域生態融合是視頻號上線之初既定的策略。用微信團隊的話來說,「當它成為最基礎的內容組件時,就會與微信內其他組件產生各種化學反應,自然地在微信體系內流轉,並最終成為視頻和流媒體直播這類內容的最佳承載形態」。

據統計,除了發現Tab頁中視頻號和直播兩大入口可以進入視頻號外,目前在微信里至少還有15個觸點和場景,可以讓用戶觸達視頻號的內容。而作為基於視頻號的業務,視頻號電商自然也將延續這一策略。

跳出視頻號電商更進一步來說,此次微信支持視頻號直播從朋友圈引流,或許也是其加速商業化的一個縮影。可以看到,雖然自微信問世以來,不論在功能、還是商業化方面,外界對其最為普遍的評價就是「克制」。但在過去的一年裡,微信方面不僅開始面向視頻號商家收取技術服務費,對公眾號商業合作全面收取「過路費」,還推動了企業微信按人頭收費,與淘寶破冰、全面開放對淘寶廣告的支持,並提出微信泛內循環廣告這一概念,幾乎是把「要掙錢」寫在了臉上。

這一轉變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騰訊的廣告、遊戲、企業服務等業務等正面臨著「慢跑」的困境,此時也需要一根新的頂樑柱。而放眼整個騰訊生態,目前似乎就只有微信能夠擔此重任。而且同為騰訊旗下國民級應用,曾依靠SP業務,以及QQ秀等增值服務盛極一時的QQ,就已經用親身經歷證明,即便擁有海量的用戶,如果不能物盡其用、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也必然會逐步走向衰敗。

總而言之,如果說以往在騰訊其他業務的支持下,微信的商業化壓力並不大,其更重要的任務是扮演好整個生態流量底座的角色。那麼到了如今,顯然就已經輪到微信來「賺錢養家」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1159a4da46f8d11b5c086076af8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