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2020-12-30   美文投條

原標題: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作者 :儒風君

人這一生,面對大千世界,有三種心態: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在不知足中獲取動力。

1

知足者常樂

《莊子》里有一則小故事:

獨腳的夔,羨慕多腳的蚿,走起路來毫不費力;

多腳的蚿,羨慕無腳的蛇,不用動腳也能前行;

無腳的蛇,羨慕無形的風,可以來無影去無蹤。

它們都不知足,也都沒有發現,自己擁有的,正是別人羨慕的。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

「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於我們盲目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其實,我們沒必要與他人做無謂的比較。

若沒有知足的心態,又怎麼快樂得起來呢?

不羨慕比自己幸福的,不嫉妒比自己優秀的,懂得享受自己所擁有的。

一個人能知足,才能保持愉悅的心情。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永遠心懷感激。

讓我們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吧。

2

知不足者自明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人會活得更通透。

冰心先生的祖父謝子修,曾撰寫過一副對聯: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

一個人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放平自己的心態,才能想明白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人們總是將錯誤推給別人,誇大自己的成績。

自以為有一點小聰明,就自我感覺良好。

這種人,往往沒什麼大出息。

中國有句老話:「人貴有自知之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每個人都有缺點,如果你害怕它,迴避它,它就永遠是你的硬傷;

只有正視它,克服它,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

讓我們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吧。

3

不知足者奮進

大多數人之所以平庸,是因為太容易滿足,而不思進取。

一旦找到舒適安逸的位置,便開始得過且過混日子。

磨平了稜角,喪失了鬥志,不再努力工作,也不再認真生活,只剩下混吃等死。

莊子曰:「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在莊子看來,如果你活得心如死灰,那倒不如死了算了。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

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人們不滿足刀耕火種,才發明出牛耕鐵犁;不滿足茹毛飲血,才創造出八大菜系。

唯有不知足,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讓我們在不知足中獲取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