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遇大寒,雖有數九「寒」,更有臘八「暖」

2021-01-20   美文投條

原標題:臘八遇大寒,雖有數九「寒」,更有臘八「暖」

時序至臘,今日臘八,

這個庚子年漫長又坎坷,

惟願臘八一過,離美好的春就又近一步。

今日也是大寒,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

諺語云「臘七臘八,凍死寒鴉」,

當臘八遇上大寒,雖然嚴寒爬上了制高點,

但喝碗臘八粥,吃碗臘八面,心便如暖春,

就像陸遊說的:臘月風和意已春。

臘八已至,新春不遠

舊時臘八稱臘日,會舉行臘祭。

《禮記》疏曰:「臘,獵也。

謂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五祀也。」

人們在冬季之月,星回歲終之時,

把獵來的禽獸用以祭神,祈福消災。

剩下的腌成腊味,以備明年之食。

臘祭時,人們會戴胡頭,

扮作金剛力士,擊鼓驅疫。

諺曰:「臘鼓鳴,春草生。」

擊過了鼓,開春就豐收順遂。

宋代後,臘日成臘八,有了更多的傳統。

詩人寫道:臘八林間喧粥鼓,年豐新米足冬舂。

年年歲歲臘八日,無論擊鼓還是喝臘八粥,

為的都是驅疫祈福,

待來年春草萌生之時,你我平安且富足。

俗語說: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一過,年味漸濃,

家家戶戶開始洒掃庭院、殺豬宰羊,

而在外漂泊的遊子也開始歸鄉,

與倚閭而望的親人團聚。

臘八提醒人們年關將近,歸期不遠。

但這歲末寒冬,疫情又起。

許多在外的人們可能需要原地過年,

不能與家人團聚,但我們無需傷感,

相信等熬過最冷的天,經歷過困苦的磨礪洗禮,

等待我們的將會是最美的春天。

春夏秋冬,四季輪轉。

再寒冷的冬天也有盡頭,

再難熬的日子也有終點。

待到寒冬盡新春來,我們再好好團圓。

臘八粥暖,事事「粥」全

喝臘八粥是臘八節的一項重要習俗,

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食臘八粥。

臘八粥以多種食物合在一塊,下鍋煮在一起,

意思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

七八種味道、材質、顏色各異的食物

在沸水中翻滾,歷經磨難,

終於變成一鍋「和和美美」的臘八粥。

這一方面是說,人生在世,要包容不同。

尊重不同,理解不同,

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和諧共生,

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兼收並蓄的氣度。

新的一年裡,求同存異,不妨多些包容,

消解那些不快,融化那些不悅,

這樣大家才能和衷共濟。

另一方面也是說,要想和諧共生,磨合必不可少,

臘八粥需要慢慢熬,才能「和和美美」。

事緩則圓,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切莫操之過急。

今日臘八,別忘了呼嚕呼嚕喝一碗臘八粥,

驅散大寒帶來的涼意,

帶來新一年的萬事「粥」全。

臘八面長,情深意長

我們常說,十里同鄉不同俗

在陝西關中一帶,到了臘八這一天,

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碗臘八面。

每逢臘八,天還未亮,

人們便操起擀麵杖咣當咣當,

臘八面以麵粉和各種豆類為原料,

和面、擀麵、切面……

一定要厚薄均勻、寬窄一致的韭葉面。

紅豆要提前泡好,臘八一早起來熬湯,

小火慢燉,直到熟爛。

將面拉扯成長條放入紅豆熬的湯,

蘿蔔、豆腐、雞蛋肉的臊子,

「吱啦—」一聲,滿屋濃香瀰漫。

一碗臘八面,勾起了人們的味蕾,

麵條細長,情深意長。

臘八蒜綠,吉祥如意

臘月初八,在北方有用醋泡蒜的習俗,

叫「臘八蒜」。

泡製臘八蒜,其材料和做法都十分簡單。

在臘月初八這天,

先準備好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類的容器,

選用紫皮蒜和米醋,

將紫皮蒜掰開成一個個蒜瓣,

然後剝去紫皮蒜上的老皮,

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入容器內,

倒入米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

在選料上一定要用米醋,

米醋色淡,泡過的蒜色澤如初,

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濃而微甜。

而老陳醋和熏醋泡的臘八蒜,

蒜色澤發黑,蒜瓣也不那樣綠,口感較差。

泡臘八蒜看似簡單,卻講究時機,

老一輩說:臘八蒜只能臘八泡

早一天晚一天都不綠,倒是神奇。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打開臘八蒜罐,

脆辣的蒜瓣和香濃的醋酸頓時撲鼻而來,

只見湛青翠綠的蒜瓣如同翡翠碧玉。

民間有諺語:「餃子就蒜,越吃越歡。」

臘八蒜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味道鮮美獨特。

人們都說臘八蒜好吃,可在街巷胡同里,

從來沒有賣臘八蒜的。這是為什麼?

老人說,臘八蒜的蒜與「算」字同音,

有句民諺說:「臘八粥、臘八蒜,

放帳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

做小買賣的直接喊「賣臘八蒜啦」,

這還真沒法吆喝,即使能喊出口,

別人聽起來也彆扭,

「臘八算」好像幫人催債還錢似的。

所以很少有人吆喝賣臘八蒜。

時過境遷,一年歲尾,

其實我們需要算的是自己的生活,

去年定下的目標都實現了嗎?

新年的願景可有寫下?

看清過去,才能更好地前行。

臘八至,別忘了吃上一口臘八蒜,

預祝歲歲有蒜香,如意又吉祥。

臘八豆香,幸福安康

安徽黟縣的人,臘八這天會做臘八豆腐,

他們給豆腐塊抹上鹽水,

中間挖個小洞填上鹽,放在太陽下晾烤,

變成一塊塊金黃、鬆軟、咸香的豆腐,

可生吃、燉、炒,都是冬天下飯好夥伴。

其實早年間,豆腐就是過年的必備食品,

是需要臘月里準備的食材,

人們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

「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

豆腐做成後,

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保存,

供春節時食用。

豆腐,斗福,或許是因為諧音,

豆腐被賦予了吉祥的含義,

臘八到,吃塊鹹鹹的臘八豆腐,

願新的一年美滿幸福,吉祥安康。

臘八臘八,期待團圓

中華民族的每個節日都有著極其厚重的寓意,

都有著一種美好的願景祈禱與情感寄託。

無論是簡簡單單泡製臘八蒜,

還是傳承千百年而不衰的喝臘八粥,

人們心裡所期盼的美好,

都是淳樸開心的簡單生活。

過去的時間,生活也許各種艱難,

而即將到來的新春,許多人也不能如願歸家,

但只要心存希望,人生萬事皆值得,

只要心在一處,在哪裡都是團圓,

待春暖花開,寒冬散盡,我們再緩緩歸家。

臘八已至,新春不遠,

今年最後的祈願,

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