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增加福報並不難,做到這一點,往往福澤深厚,好運連連

2020-01-13     悅讀國學

福報對於人一生的走向,無疑舉足輕重,福報多的人,自然諸事順利,家庭幸福,事業興旺;而福報如果不夠,就會時常倒霉,即便很努力的做事,卻總是與成功失之交臂,就算到手的幸福,也是不能長久。

所謂福報,就是指福利的果報,或者說,一個人過去由於心善,語善,行善,這些所作所為如同種下善的種子,在合適的機緣之下,會成熟結果,這個果就是福報。

那麼,想要增加自己的福報,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一般而言,一個人,增加福報並不難,做到這一點,往往福澤深厚,好運連連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我們注意到很多的名門望族,往往是上一代建功立業,大展宏圖,到了第二代就碌碌無為,幹什麼都失敗,做什麼都不順,慢慢的家道中落,也不是兒孫不爭氣,而是福德不夠的緣故。

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上一代積累的福報,到了兒孫這裡,若不能行善積德以增加福報,而是胡吃海喝、大肆揮霍每天享樂,那麼福報自然越來越少,慢慢的就開始走下坡路。

甚至有一些人,因為專幹壞事,福報還沒到兒孫輩就已經耗盡,自己就走上絕路,比如嚴嵩,曾經的權傾朝野,不可一世,到頭來一個人孤零零地返回老家,靠乞討度日,墳墓邊搭個帳篷,最終慘死於孤獨淒涼之中。

和珅,貪贓枉法而聚斂的財富不計其數,有一種說法,認為當時和珅的身家,堪稱18世紀的世界首富,但是如此的富貴,和珅並沒有享用多少,四十幾歲就被法辦而喪命。所有家財悉數充公。一個人沒那麼多的福德,就承受不住那麼多的名利財富,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和珅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我們也留意到,有一些人平時吃齋念佛,助人為樂,好事也沒少做,但依然做什麼都不順利,福報並無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行善為什麼沒見福報,那是因為這些人表面上行善,其實並不是為了利益他人,而是為了一己私慾,他們所謂的行善,實際上是偽善。偽善之人通常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做了「好事兒」是有目的性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獲利,為了修功德而行善,比如梁武帝之流,並非與人為善,而且滿世界宣揚,敲鑼打鼓,生怕別人不知道。

真正的行善之人,做了善事根本不會自己聲張,這樣的所作所為,佛家有一個說法,叫做「積陰德」

老話講得好,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是我們的古聖先賢認為,積陰德比讀書還要重要。

積累陰德,就是說做好事不聲張,也不索取回報。不敲鑼打鼓舉牌子滿世界宣揚,如果做了好事大肆宣揚,就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的名利,是陽德,積陽德者可以得到名聲而獲利,但是福報不夠的話,即便得到這些名利也是留不住的

積陰德才可以修來福報,福報多了,會消災解難,子孫後輩也得到福澤。

《了凡四訓》記載,有一戶楊姓人家,以河中為人擺渡謀生,某年發大水,河上游不少居民房倒屋塌,死傷很多,有不少人受傷隨財物漂流於河水之中,同樣經營渡船的其他人,都在忙著打撈財物,而唯獨楊姓人家的父子倆去救落水的傷者,財物一件也沒有撈取,別人都覺得匪夷所思,議論紛紛:一點好處也不要,只是一門心思的救人,這不是傻嗎

後來,有一位道士對楊姓父子說,你們救人而不圖錢財,做善事不求回報,這就是積陰德,將來子孫後代非富即貴。

果然,楊姓男子的孫子楊榮出生之後,他們的家境開始好轉,日漸富裕,後來楊榮二十歲時就考中了進士,一路官運亨通,做到少師少傅,位列三公,皇帝還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同享少師官位。楊榮的子孫後代也都榮耀顯貴,一生富足。

楊榮的祖父和父親傾力去救那些受災的人,那些人已經流離失所,甚至一無所有,楊家人如此善行,肯定是得不到回報的,但是,恰恰是毫無回報的做好事,才是陰德,付出了卻沒有回報,是不是虧了呢?並沒有,因為什麼?——天報之以福,別人虧欠你的,老天會回饋給你,回饋你什麼呢——福報。

做父母的,如果真心為兒女好,就應該懂得多做善事,哪怕不為別人,只為子孫後代考慮,也應該如此,與其為兒孫積累錢財,不如留給他們更多福報。這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

可以這麼說,一個人,增加福報並不難,只要做到這一點——存善念,行善事,往往福澤深厚,好運連連

可惜很多人不明此理,總認為留給子孫更多的錢財,才能讓他們享受更多福報,其實不然,如邵康節所言:財也大,產也大,後代子孫禍也大;借問此理是若何?兒孫錢多膽也大,天般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若想兒孫後代福運相隨,真正的保障不是金錢物質,而是行善積德,如《易經》所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善積德不一定馬上就會時來運轉,但是卻一定可以避災遠害,如《太上感應篇》所言: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而且,你要相信,只要存善念,行善事,福報雖然暫時沒有到,但是已經在趕來的路上,說不定就在哪一個路口,轉角遇到幸福,從此好運連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h9hpm8B8wMrh2Lin-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