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特微商創業:地標性特產的井噴式發展

2019-09-19     鄉村三農小書屋

「網際網路+」在農業領域的深入融合,促進了農特微商的出現和爆髮式的發展。只要有地標性的特產,就具備農特微商發展的基礎,就可以進行農特微商創業。農特微商一方面是依靠社交電商的經營模式,一方面依託於全國農特產的豐富農業資源,是一個市場潛力巨大的創業項目,可以推動成千上萬人的創業,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獨立創業者。

1.1 創業基礎:地標性的農特產

微商與農特產的結合形成了農特微商的經營模式,伴隨著以微商為代表的社群經濟的蓬勃開展,農特微商開始崛起。發展農特微商的基礎是擁有地標性的農特產。只要基地的產能比較穩定,同時能夠保證產品品質,符合當前的物流承運標準,就可以以其為基礎開展農特微商模式的創業。

1.1.1 農特微商崛起

你的微信朋友圈是否也被諸多的農特產品刷屏了呢?隨著「網際網路+」在農業領域的深入滲透和融合,出現了一種新興的創業形式——農特微商。顧名思義,農特微商是以農特產品為主要經營內容的微商。農特產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更承載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傳統、感情等內涵,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出差旅行,都願意帶一些當地的土特產;走親訪友,也經常送一些土特產。

2016年1月17日阿里首屆「年貨節」上,來自全國31個省份計359個城市的土特產悉數亮相,其中最受歡迎的單品分別是貴州土特產山貨大禮包、貴州年夜飯大禮包和贛南臍橙。

根據大數據公司百分點的統計數據,對於榛子、碧根果、山核桃、大杏仁等乾果類食品,消費者更青睞品牌農特產,例如三隻松鼠、百草味、果園老農等品牌乾果。對於生鮮類大部分商品,消費者對產地的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大米類產品,五常大米的銷量占到63%,其後為雞西、盤錦、牡丹江等地所產的大米。此外,皇上皇臘腸、便宜坊烤鴨、稻香村京八件等老字號地方特產也格外受到歡迎。

在消費者心目中土特產大都是與出產地相聯繫的,如四會砂糖桔、新疆庫爾勒香梨、山東紅富士、河南鐵棍山藥、東北木耳等,這些知名的地標性商品已經走進了萬千百姓的家庭,但是,還有很多地標性商品因為產量、運輸等難題,而「養在深閨人未識」。

隨著電商模式的普及和物流建設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地方特色產品走出了家鄉,走進了大眾視野。例如吉林松原的查干湖魚頭,在以前知曉的人並不多,但通過電商推廣名聲大震,如今在各大電商網站都可以很容易地買到。特別是伴隨著以微商為代表的社群經濟的蓬勃開展,以農特產品為主要經營內容的農特微商開始火爆,到2015年的下半年,農特微商迎來了一個井噴式的爆發,很多新農人意識到了微商機會,紛紛投入到農特微商的創業大軍。

微谷創智園是國內第一家專注小微移動電商創業的孵化平台,它針對農特微商的創業熱潮,專門成立了農特微商項目組,協助當地農特微商的發展。在2015年中秋前後,微谷農特微商項目組幫助五柳村橘農銷售柑橘,通過線上微信營銷和線下農家樂採摘相結合的形式,成功銷售橘子4萬餘斤,解決了當地橘農的銷售難題。

微谷農特微商項目總監吳正余還舉了個例子:「以義烏為例,義烏紅糖以及其它衍生品深受人們喜愛,但是銷路問題卻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移動網際網路端的發展很好的解決了這樣的難題。」在傳統的流通渠道和銷售方式之下,很多地區的特色農產品不為人知,而難有銷路,微商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一現狀。

1.1.2 農特微商創業的基礎

作為地標性的農特產,具有獨特的產品價值,農特微商創業的基礎正是地標性的農特產。只要基地的產能比較穩定,同時能夠保證產品品質,符合當前的物流承運標準,就可以以其為基礎開展農特微商模式的銷售。但是農特產品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特點,是農特微商創業過程中應該注意的。

農特產品存在著季節性、面向用戶有限、利潤率低及運輸困難等短板:

1.季節性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幾乎所有農特產品都是季節性的,而且季節性非常短,都會受季節或天氣的影響。例如海南的荔枝,陽澄湖的大閘蟹等,雖然保鮮技術、生產技術在不斷提高,但是動植物有其自身的生長規律,只有在特定的季節才能達到最好的品質。季節性的農特產品的銷售期也很短,一年內有太多的空檔期,作為微商來說備貨太多,銷售不完,生產太少,又怕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成為困擾農特產品經營者的一大問題。而且因為季節性,導致農特產品只能銷售幾個月,一年之內有太多的空檔期,不足以支撐大型團隊的運作。也正是因此,銷售農特產品通常是小商販所為,很難形成產業化、規模化。

2.本地性

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群有特定的生活習慣。因此,農特產品一般都屬於當地的特色,只有當地人更喜歡。對於更多的用戶來說只是處於嘗鮮的狀態,不會長期、大量的購買、食用。例如江西丶廣東人很喜歡板鴨的味道,但是北方人更喜歡烤鴨的做法。雖然現在全國各地的物產的流通已經很普遍,但是很多北方人買了板鴨、火腿,但卻不會做,或是不習慣這樣的味道,這就使得農產品的銷售受到很大的局限,只能本地化推廣,無法行銷全國。

3.利潤空間小

農特產品基本處於原材料的狀態,例如蔬菜、水果、海鮮等,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這就直接影響到銷售的規模。眾所周知,化妝品、珠寶、服裝等加工產品利潤率很高,尤其是品牌貨的售價是成本的幾倍、數十倍,而一般的農特產利潤率不會超過20%做。微商最大特點就是通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逐步擴散。微商最常見的模式是代理,層層代理收取返點利潤。但是農特產品低利潤的特點根本無法支持走代理模式,這就勢必會影響到推廣和規模。而全靠自己直銷,一個人的吸粉能力畢竟有限。

4.物流成本高

農特產品的最大困境就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農特產品保質期有限,不利於保存,另一方面用戶對於農特產品的新鮮度有較高要求。例如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形容荔枝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現代經科學研究證明,如果溫度保持在1℃到5℃,荔枝可貯藏三十天左右。這一類的產品勢必對天氣、溫度、時間、運輸包裝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運輸的成本。農特產品本身利潤率不高,而物流成本卻很高,提高價格用戶難以接受,價格不提高的話,微商只能賠本賺吆喝,這也是農特產品微商面臨的一個非常糾結的境況。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是一把雙刃劍,農特產品雖然具有這些不利於銷售的短板,比如本地性的劣勢恰好也是獨特性的優勢,季節性恰好可以造成稀缺性的優點,這些優點又是可以促進農特產品商業化運作的。農特產品的優勢主要有這樣幾點:

1.稀缺性

農特產品屬於地方自己的特產,每種特產都是當地一種寶貴的資源,很多農特產品只在某一個地方生長,但是卻面對的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場。例如雲南盛產瑪卡,贛州盛產臍橙,湖北隨州盛產香菇,東北黑土地盛產稻米等,這些品種的農特產品換個地方栽培,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正是「橘生淮別以為橘,橘生淮南以為枳」。因此,這種稀缺性使得一些農特產品供不應求,大受歡迎。

2.更容易贏得用戶

我們剛剛提到了本地性的產品更適合在本地銷售,但是隨著全國各地區、各個民族人群的融合,物產的流通,以往一個地方的特色產品會走向外面的世界,獲得更多用戶的歡迎。例如四川的麻辣火鍋、擔擔麵等食品是當地人每天都離不開的,但其他地方的人對這麻辣食材也成為了北方人的最愛。

3.適合講故事

每個農產品都代表著當地的特色,都有一定的來歷和傳承,而這恰恰是做故事營銷的基礎。比如做紅燒肉會想到蘇東波;中草藥會想到同仁堂,這些農特產品上面蘊含的文化基因成為促進其傳播的最有效的武器。

另外,農特產品的營銷如果充分開發生產者或經營者身上的可以挖掘的故事,也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方式。褚橙的火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農特產品其實是一個特別適合故事營銷的方式來進行銷售的領域。

4.地域文化的吸引力

農特產品的地域屬性蘊藏著一種情感,一種精神,一種文化,這是最能吸引用戶產生情感共鳴的地方。所以在賣農特產時,必須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去影響、吸引、打動消費者,讓他們看到的不只是產品,還有產品背後的文化內涵。而且,在農特產品身上表現出的文化內涵不但促進營銷推廣,還可以增加其自身的價值,提高利潤空間。

發展農特微商的首要條件就是擁有農特產品。如果你所處的地方有特色的農產品、土特產,就可以以此為基礎發展農特微商了。對於生產規模比較小的基地和單品來說,通過微商來做好運營就可以了;對於農特產規模比較大的基地可以運用品牌化的經銷策略,中型的基地可以運用眾包的品牌戰略。在「農產品上行」的大勢下,通過農特微商創業,將自己家鄉的特色產品推廣出去,不僅是自己創業的事情,還是促進地方經濟的交流與發展的大事,利己利民利國。

1 .2 推廣渠道:社群營銷

農特微商實質也是一種社群營銷,自然也遵循粉絲經濟的規律。打造良好的用戶體驗、通過好玩、有趣的營銷手段來吸引粉絲、增強用戶黏度,是做好農特微商的保障。農特微商以其他微商不同的是經營內容以農特產品為主,而農特產品本身更容易產生好故事,更容易培養用戶與商家之間的感情聯繫,更容易進行粉絲營銷,打造粉絲經濟。

1.2.1 農特微商也是一種社群經濟

大概很多人都會通過朋友圈的介紹來購買土特產品,而且越來越認可並接受這種方式。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讓社群經濟得以大行其道,來自身邊朋友的推介更加靠譜。尤其是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通過原產地的朋友推薦,購買那些貨真價實的農特產品,不僅自己能夠吃上價廉物美的放心食品,還能幫助朋友做推廣,兩全其美。很多人都喜歡曬自己購買土特產圖片,無形之中起到了宣傳、推廣的作用。同時,那些銷售農特產品的農特微商們,也不僅僅在朋友圈「曬」產品,更多的是「曬」產品如何種植、採摘、包裝的每一個環節,讓觀者感同身受,從而更加產生信賴感,激發你的購買慾望。

石家莊閏美農業就是一家銷售綠色食材的土特微商,其負責人郭麗感慨地說:「我們公司在元氏縣承包了大片土地建了個農場,專門搞種植和養殖。現在,我們生產的大米、小米、食用油等綠色食材非常暢銷。今年,我們還打算在農場內挖個魚塘,供人們垂釣休閒。除了在門店的營銷外,我們也做了微商,口口相傳,迅速在朋友圈中打開了銷路。」

像閏美這樣的公司是形成一定規模了的土特微商,還有的人是業餘時間幫自家裡的土特產做做推廣,藉助微信的渠道,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效果。小慧的兄嫂是養羊的,以前家裡的羊都是賣給來收購的中間商,賣不上好價錢,受到微商的啟發,小慧她將家裡羊吃草的畫面拍成照片,發在朋友圈裡,還配上了這樣的文字:「哥哥嫂子家的鮮羊肉,來自大自然的問候,純天然的綠色健康肉。肉質鮮美、價格合理,可現場挑選、處理。如果沒時間過去的,可以訂購,哥哥處理好給您直接送到市裡!」「有圖有真相」,小慧的羊賣得非常好,幾天的功夫小慧就通過朋友圈賣了三十幾頭羊。

和其他產品相比,農特產品更適合用這種分享模式去銷售。農特微商實質也是一種社群經濟,買家通過朋友圈購買、並且會幫助你進行自發地傳播。因此,用戶體驗超級重要,一次良好的購買經歷不但會讓一個用戶成為你的忠實用戶,還會帶動一大群用戶的到來;反之亦然。社群經濟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只要你懂社群,就可以玩轉農特微商。

1.2.2 農特微商營銷策略談

農特微商實質上也是社群經濟的一種。搞好社群經濟就離不開粉絲營銷。很多做微商的朋友都有一種困惑,就是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商業行為之間的協調一致。如何做微商推廣的同時,不會掉粉,不會讓用戶產生反感,這是每一個微商從業者最想做到的事。那我們就來介紹一些營銷的小策略,幫助你做好你那個特微商的宣傳推廣工作。

1.好故事是營銷的第一步

微商屬於社交電商,是通過人與人的交往來銷售、傳播的,因此培養與用戶的情感比產品本身更重要。假如你的產品能夠講述一段精彩的,或者讓人感動的、或者有趣的、勵志的故事,一定可以吸引大家的關注,起到良好的營銷效果。

「維吉達尼」是一家小有名氣的農產品牌,在新疆擁有大約500家合作農戶,忠實用戶群體約3萬人,「維吉達尼」在農民和農產品消費者之間成為了一個溫暖的社群。

「維吉達尼」的創業者在「維吉達尼」剛剛起步時,就特別善於將「產品故事化」。「維吉達尼」為每一家合作農戶建立了農戶檔案,並從不同角度撰寫農戶的故事,發在微博、微信上。2012年7月,喀什蘭干鄉和阿克陶巴仁鄉合作農戶的杏子成熟,製作了幾千公斤的杏干。杏干在內地的知名度並不高,於是,「維吉達尼」以農戶實名做了幾條微博,藉助網絡名人老榕、姚晨、周鴻禕等名人微博轉發,不但杏乾的銷量可觀,也讓維吉達尼知名度迅速提升。

「維吉達尼」通過產品故事來維繫用戶與商家的關係,讓用戶在吃到維吉達尼的放心食品的同時,還能了解到在遠方,有這麼一群農民的故事,理解維吉達尼的價值理念。產品故事化,產品也就成為了「有溫度」的產品,用戶也就成了有著強粘性的長期用戶。

2.好玩有趣

年輕的一代消費者時刻都被新奇、好玩、有趣的東西所吸引,他們在發生購買行為時,不但關注產品的功能,更關注產品的調性,是否能激發他們的感性的神經。很多農特微商,將自己的產品結合網際網路的一些元素,從名字、包裝、文案到裡面的小東西都特別有趣、好玩,這樣讓用戶收到產品時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加深對產品的印象。

三隻松鼠成為「網際網路堅果」第一品牌,其成功之道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松鼠的食物是堅果,三隻松鼠的動漫logo讓人一下子聯想到堅果。而且松鼠的形象很萌,特別能贏得80、90群體的喜歡。「三隻松鼠」以松鼠形象為核心,建立了松鼠家族。三隻松鼠在新浪微博上有一個快樂的松鼠家族,創始人章燎原自稱為松鼠老爹,還有松鼠小賤、松鼠小美、松鼠小酷、松鼠服務中心等形成了一個松鼠互動系統,和用戶及時溝通,增加用戶的的活躍度。在微信推廣上,三隻松鼠還推出了一個很好玩的微信松鼠表情包,建立了Ayo!松鼠、樹洞筆記、松鼠ins圖片三大板塊。在很多方面,「三隻松鼠」的產品不是靠價格取勝,而是靠在每一個細節上的獨特而用心的創意,給用戶以良好的體驗。用戶購買「三隻松鼠」的堅果,就像在大森林裡發生的個童話故事一樣好玩、有趣。

3.製造爆品

淘寶生意的一個殺手鐧就是打造爆款,以爆款帶動全店的生意。土特微商當然也希望自己的產品成為爆品,刷爆我們的朋友圈。但是,如何製造這麼一個爆點卻需要足夠的能力,以及你對市場的了解度。製造爆品可以是產品爆點,還可以是需求爆點,總之,一定要結合產品的實際情況製造出一個爆點,之後的推廣才會水到渠成,更加容易。

就在不久前,微博加「V」用戶杜子建發了這樣一條微博:「『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兩句我特別喜歡,總想再續兩句,但恨才華不夠,求助網友了!幫忙補兩句吧,我送酒。」結果引發8萬多網友的轉發,1萬多條的評論,續詩達5萬多首,迅速占領了各大媒體的熱門話題榜。這個事件實質上是一個高明的營銷事件,杜子健本人就是社交媒體營銷者,而他幫助推廣的自然是某個酒品牌。

4.代理分銷

做微商基本都是通過代理分銷的渠道,讓朋友的朋友加入進來,使用戶人群形成幾何級數的擴大,來達到更大的知名度和銷售量。但是農產品的利潤率比較低,無法與其他高利潤產品一樣設置多層級的分銷代理模式。農產品的代理分銷不應設置太多的層級,而且要保證末層代理者的利益,才能促進銷售。

很多農產品微商都採用合伙人的模式,大家一起做某個品牌農特產的創始人,一起銷售,一起推廣。

隨著農特微商的火爆,成為微商的一個新的爆發點。微商這一商業模式誕生伊始就毀譽參半,那些天天用商品信息刷屏的朋友總是最容易遭遇反感,因此做微商也要講究營銷技巧和營銷策略。當你站在用戶的角度,用心做產品,用心來推廣時,就能讓更多的朋友願意了解你的農產品,同時也可以幫助到更多的農民賣出他們的產品。

1.3 營造獨特的O2O體驗

農特微商是基於朋友之間的信任做生意,粉絲營銷當然至關重要。但是對於所有商業形態來說,沒有比線下部分更能體現出企業水準和用戶體驗的了。在實體店裡看到樣品,感受服務;線下倉儲、物流保障運力和產品的品質。因此在土特微商大行其道的時候,最終與O2O的融合、協作成為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1.3.1 農特微商將走向O2O

說起微商,不能不提到網際網路經歷的三次革命,商家也隨之在不斷地轉換營銷策略。在web1.0時代,是以新浪、搜狐等主流網站為代表的資訊時代;web2.0時代是以貓撲、天涯、人人為代表的社區圈子「社交時代」;而到了如今的web3.0時代,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社交互動時代」來臨,人人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在發布、傳播信息,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這種熱潮帶來了「微營銷」時代的到來。微商們發現,微商就是以「個人」為單位,利用web3.0時代所衍生的載體渠道來做生意。而且web3.0時代的網際網路完全可以跳脫出傳播渠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銷閉環。土特微商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興起的,而且在化妝品微商熱一輪勝過一輪,土特微商,這片移動網際網路下的C2C市場,儼然已經成為微商世界的新的爆發點。

微商,是分享型經濟的體現。個體微商在分享型經濟體社區里存在,他們通過微信平台代理銷售產品給這個社區的消費者,進而帶動整個商圈、生活圈的發展。中國微商從業者已達到數千萬,說是「全民皆商」也毫不過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微商都能賺錢,那些過得不太好的微商又是什麼原因呢?微商發展的下一步趨勢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土特微商從業者認真考量。

業界有一種說法是微商終將走向O2O模式。我們來看一下微商這一商業模式的發展歷程:

1.產品期

剛開始的微商經營者都是單打獨鬥,幫助朋友推薦推薦商品,或者出售自己家鄉的特產,於是朋友圈被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產品介紹所占據,無論是銷售規模還是渠道都非常有限,還有很多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其中,這便是微商的產品期。此時的便利店都是渠道溝通大於消費者溝通,以犧牲客流量來達到利潤至上的目的,利用爆品消耗信譽、消費渠道來追求利潤。

2.品牌期

人多就成了江湖,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人人可微商,那麼商品的同質化問題就是微商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隨著一些品牌成熟、資金體系強大、運作完善的公司介入微商領域,那些雜亂無章的個體微商逐漸被拋棄,微商也意識到了建立品牌的重要意義。這時候的微商從產品期過渡到了品牌期。

3.O2O期

電商的發展在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消費者,消費者逐漸進入了讓理性消費時代。他們被品牌牽著鼻子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更重視這土特產品是否健康綠色,是否個性化啊,是否真的切合我的需求和審美觀、價值觀等等。商家此時在將品牌、做產品的同時要強調產品的品質,是否具有能吸引目標消費者調性。

電商的發展讓傳統的線下實體店面臨困境,而微商則截然不同,可以給實體渠道商和門店更多的機會。如今微商時代向傳統門店伸出O2O的「橄欖枝」。傳統的百貨、商超、實體店都開始做微商,O2O模式就是微商落地開花的結果。微商踐行O2O模式,就是打通了線上線下渠道,將線上流量引入實體店、微店、網店。同時,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要將朋友圈作為主戰場,和消費者建立起在社交關係基礎上的購物模式,會使用戶黏性更強、忠誠度更高。

漢森農特微商是中國最大的農特微商平台,2015年6月10日,它與北京知名的同城配送+O2O的社區服務平台京華億家達成合作意向。這是農特微商+O2O模式的創新合作探索。

漢森農特微商聯合創始人黃剛先生表示:未來社交電商時代是「社群經濟」、「社區經濟」的主體,真正打通農特基地到吃貨之間的生態將是主流趨勢。京華億家董事長魏東則詳細介紹了城市配送體系以及社區O2O生態布局。農特微商與京華億家O2O平台的合作、農特微商與京華億家配送平台的合作等細節。

漢森農特微商簽約的有10大基地,產值已經超過了60億,未來更是潛力無限。

古人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線上做好推廣,線下做好服務、體驗。線下缺少的流量問題,線上可以解決;線上缺少的體驗問題,線下可以解決。微商和實體店之間實現優勢互,新興渠道和傳統渠道由競爭走向融合,協同前進。

1.3.2 農特微商與O2O的協同運作

農特微商與O2O的協同運作,無疑會產生1+1>2的協同作用。社群通過直接連結到潛在的目標消費者,對於品牌來講,可能是一個更安全更長久的渠道。社群經濟是以一定人群的用戶為核心,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產品和服務。當你與核心用戶群體的關係搞定後,就可以進一步擴充品類、服務來達到更大的用戶規模。也就是說,過去的商業模式是圍繞一個品類去找用戶,而社群經濟是圍繞一群用戶去做多品類產品。當社群形成穩定的規模和強黏性的關係後,可以通過整合線下實體店的方式,形成新的銷售渠道。如果再與上游供應鏈展開深度整合,那就有可能形成產業鏈通吃的「巨無霸」型企業。因此,很多創業者看好農特微商,認為這是社交電商的下一片新藍海。

擁有5000個微信群,月均銷售量達900萬元,你可以想到一個生鮮水果微商可以做到如此規模,如此成功嗎?

鮮達網水果管家的開創者仁攀、李文憲,打開手機,滿滿都是水果管家在各個小區、辦公樓的群。他每天都要關注這些群的動態,不漏過任何一個首要信息,這個創業老闆比任何一個客服的響應還要更快。

剛開始拉人的時候,仁攀通過朋友拉朋友、同事拉同事、鄰居拉鄰居,逐漸在北京、上海兩個大城市發展了25萬人。水果管家的生鮮精品水果,就這樣通過5000個微信群銷售出去。

水果管家以基地直採為主,供應鏈的上游以國內的果園基地為主,也有少數的進口水果品牌供應商,比如佳沃獼猴桃等;其商業模式就是最新流行的「C2B+O2O」。比如草莓季來了,鮮達網水果管家就可以通過5000個群開始發起預訂,將訂單收集起來,由合作的草莓基地按單採摘,集中配送到水果管家在北京的總倉,然後通過自建的社會化物流配送到社區的自提點,買家會收到提貨通知。C2B解決了庫存和現金流,O2O解決了物流和配送,社群則解決了銷售和客服問題。

水果管家現在已經擁有了300個果園直采基地,日銷售量達到5000單,月銷售額達到900萬元,這樣的成績對於一個剛剛成立一年的年輕的生鮮電商來說,難能可貴。

在移動網際網路去中介化的大格局下,如果沒有品牌供應鏈資源,農特產品店很難獨立成長為大連鎖渠道。因此,水果管家的創業者是這樣描述O2O場景的:上游品牌商必定會對下游渠道進行整合。未來每個社區的水果店都會成為上游水果品牌商的自提點。而自提點又是產業閉環中,最重的一環,所以未來社區水果店升級或者被整合是必定的。利用社群贏得用戶,然後再通過落地去快速形成有壁壘的線下渠道。這樣進可以未來自己做上游,退可以和上游品牌商進行整合,從而達到產業鏈通吃的目的。

從需求角度來看,無論是C2B還是高端農特產,都是建立在大城市居民較高的生活水準上的,而每開拓這樣的一個城市市場,建立社群只是最初級、最簡單的一步,真正耗費和體驗實力的地方在於倉儲、物流和地推環節,也就是土特微商的O2O部分,會讓管理成本幾何級數的上升。

B2C農產品電商本質是賣流量,而農特微商把農特產品搬到微商,因為吃貨安全很重要,可以產生高附加值。京東在最後一公里「京東到家」把社區店和京東APP線上線下融合,打通O2O;順豐布局3000多家嘿客更名為順豐家,最後形成全渠道O2O模式,想占領社區終端。因此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新型O2O的布局很重要。土特微商是移動互聯場景下的吃貨驅動,品牌農業是基礎,而物流、倉儲、供應鏈、實體店則構成了O2O的部分,這幾個加在一起才是未來社交電商時代,土特微商的變革趨勢。

土特微商與O2O模式的結合,可以為用戶提供良好的基地體驗和末端門店體驗;土特微商與社交電商的融合,可以增強用戶的黏性;因此,理想的土特微商模式一定是融入了多種優秀商業模式的,多維度組合的產物。微商平台的思維真正融入到生態的思維,從商人到渠道、平台,是一個多維度的生態體系——「社交電商+微電商+微店+品牌孵化+供應鏈運營+創業孵化和微商運營體系」,最後基於數據和金融相結合的微商生態。從傳統B2B商超到C2B+O2O的時代,這才是土特微商的未來,也是社交電商的下一個趨勢所在。

1.4 多單品策略

和化妝品、服裝類微商相比,農特微商稍顯小眾,那麼,作為農特微商如何擴大經營規模,實現更多盈利呢?方式之一就是多單品策略。經營一個或幾個單品,既不會創造大規模的銷量,也不利於形成競爭壁壘;而實施多單品策略,則會幫助農特微商從小打小鬧,走向真正規模化的運營之路。

1.4.1 多單品策略的必然性

在農特微商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人都處於單個作戰狀態,幫朋友或者自己賣賣貨,但隨著農特微商的大熱,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模式的成熟和完善。玩轉多單品策略成為諸多農特微商從業者的必由之路。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農特微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用戶規模受限

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是有限的,那麼農特微商通過朋友圈推廣產品總是在相對狹隘的範圍內,不像平台電商每天面對的是億萬用戶。這樣增加銷售品類可以擴大銷量,增加盈利。

2.經營內容單一

農特微商以經營農特產品為主,如果是自家的特產,沒有形成規劃化的生產基地,那麼產量和銷量肯定是有限的,無法擴大經營。如果多經營一些品類,同樣可以起到擴大經營的目的。一個用戶一年的需求並不是一個或幾個單品,而是可能需要幾百個單品,這樣就需要多品類經營,以滿足用戶的更多需求,吸引到更多的用戶。

3.配送周期較長

農特微商很多採取C2B去庫存模式經營,從用戶下單到送達的配送周期不宜過長。因為很多土特產品本身都是一個強需求、高頻率的消費品,周期過長的話會影響到用戶體驗,讓用戶感覺不如在身邊的超市、農貿市場等地方購買便利。如果增加配送的品類,讓用戶的一次購買可以滿足多種需求,就會抵消掉一些用戶的不良體驗。

4.競爭優勢難以維持

每一個農特微商從業者從牛刀小試到經營得順風順水,沒有不想做大的,甚至一統某一品類的江湖。然而你不可能永遠處於一家獨大的地位,無論你經營什麼品類,都會湧現出無數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因此,經營品類越多,形成的競爭壁壘越高,越可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

以小而美的高端精選水果模式經營的水果管家決定擴充品類了。2016年1月,水果管家升級為優食管家,將經營品類擴充到其他日常品質食材,海鮮、禽蛋、肉類、乾果等全新上線,而且全部做精選,以品質取勝,達到差異化競爭的優勢。2016年的春節,優食管家將各種品類重新組合,做成禮包的形式,滿足更多用戶的不同需求,結果大受歡迎。其創始人李文憲說:「消費者對於新上線的產品熱情很高,尤其海鮮類和禮包類,不僅產品有優勢,價格更是吸引人,性價比非常高。」李文憲還表示:水果管家目前業績達到億元左右,要通過擴充品類將年銷售規模做到十個億。

多單品策略的實施者絕非水果管家一家,順豐優選售賣年貨時以「洋」年貨為主,從2016年春節開始順豐優選加大了海外直采洋年貨的商品種類,包括生鮮、酒水、休閒食品、糧油副食等等。

事實證明,像水果管家、順豐優選這樣的土特產經營者,通過增加品類的方式,擴大了銷售額,吸引到了更多的用戶。對於那些習慣於網購的消費者而言,多品類經營的商家可以讓他們的購物更加「省時、省力、省心」。

農特微商不需要像傳統電商那樣去燒錢推廣以獲得海量用戶,通過品類擴充,一樣可以達到規模效應。因此,農特微商需要建立獨特的微商運營體系,玩轉多單品策略。

1.4.2 玩轉多單品策略

農特微商模式越來越盛行,無論是從同質化競爭角度來看,還是從擴大經營規模角度來看,做農特微商都需要逐步實現多單品策略。而實現多單品策略的關鍵是玩轉多品類的供應鏈。當你擁有了多種單品的優質供應源,就意味著你會擁有更優質的產品,獲得其他商家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對於農特微商來說,經營一個單品容易,但要經營幾十個、上百個單品,同時擁有這麼多單品的優質供應鏈,則很難。作為農特微商來說,究竟應該如何玩轉多單品策略呢?

1.爆款選品,以點帶面

每一家農特產品都希望通過微商的方式拓寬銷售渠道,但並不是每一類產品都適合微商銷售。做好農特微商首先要選對合適的產品,打造爆款。爆款單品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到微商營銷、品牌故事、物流、終端用戶體驗等細節問題。然後以該單品為核心,帶動其他商品品類的銷售。例如本來生活網的「褚橙」,水果管家的「暖橙」和「苦梨」單品。

2.多品類商品的品牌定位

微商時代的品牌定位問題困擾著很多微商經營者。每一個基地都可能存在多種農特商品,每一個農特微商都會經營多品類的商品,可以採取單品農特品牌定位,或者地標+商品相結合的品牌定位方式。

打包組合品牌定位:對於關聯性較強的單品,通過提升用戶的關聯性,將不同單品聚焦成一個系列。例如新疆的吃貨組合,將各類乾果組合在一起。

以地標性主品牌商品為中心建立關聯:例如陽澄湖大閘蟹、五常大米、寧夏枸杞等都是具有鮮明地標性的農特產品。但是這些商品都是以單品形式呈現的,如果在主品牌基礎上,衍生出關聯商品,通過藉助主品牌的品牌影響力可以帶動其他品類的銷售。例如東北五常大米,當地還有玉米、黃豆等雜糧產品,消費者會因為對五常大米的好印象而購買其他的產品。

3.多品類產品,組合銷售

有的產品並不是來自一個區域或者一個產品基地,這樣的單品如何組合呢?可以尋找產品之間的相通點,比如打健康牌,山西小米+河南的鐵棍山藥,組合出售;寧夏枸杞+新疆紅棗,形成美容養顏系列組合,等等。

對於一些小眾特產,針對用戶需求的特點,實現關聯品牌組合捆綁銷售,也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就化妝品微商的是女人,而成就農特微商的是作為吃貨的女人。因為「男主外,女主內」的悠久傳統,中國家庭飲食類商品的購買主力通常是女人,特別是家庭主婦一族。作為休閒零食、水果類土特產品的消費者更是以女人為主,可以說,抓住了女人的胃,就可以做好農特微商。當然維繫用戶的不僅僅是種種營銷、社交手段,最根本的還是你的產品足夠好,足夠有性價比,足夠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多肉植物」是植物界「賣萌小能手」,也是「賺錢小能手」,因為多肉植物呆萌的外形和易種的特性,成為時下的盆栽「萌寵」。全世界的多肉植物共有一萬多個品種,名字五花八門,價格更是從幾元到上千萬元不等。為了抬高價格,有的商家會為多肉取個花哨的名字,還有的商家會在功能上胡編亂造。重慶小伙張炯正是從這種亂象中發現了商機:做一個專業的多肉平台。於是,他於2016年1月創辦了多肉植物的O2O平台——花境多肉。

「花境多肉」首先吸引用戶的就是保證價格的公道。「花境多肉」平台採取網上下單、地里供貨的模式,直接從大棚進貨,送到消費者手中,平均價格比市場價格便宜至少三成。

其次,為了提高銷量,實現增值,實行多品種經營,以適合多層次的用戶需求。「花境多肉」現在經營著60多個品種的多肉植物。為了讓多肉消費者了解更多的信息,張炯從種植地收集了120多種的多肉信息,免費為消費者普及養殖知識,比如如何澆水、移藤、養護等;平台為每一盆賣出去的多肉設立「戶口本」,跟蹤賣出多肉的基本信息和維護信息,平台會自動發送相關維護信息。

「花境多肉」雖然剛剛開業,營業額只有幾萬元,但是張炯卻對「多肉」市場的前景非常自信,因為他覺得「亂世才能出英雄」。

2015年以來,農特微商的出現和爆發改變著整個生鮮農特產領域的格局,一個坐擁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無疑讓微商從業者從中看到了新的商機。而多單品經營策略會讓略顯小眾的農特微商的經營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更有助於農特微商的創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dRzSm0BJleJMoPMZo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