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如何少掉頭髮?

2020-04-03     法律讀庫

轉載自:智合。作者:何華玲,廣東方圖律師事務所。來源 / 道方圖說



做律師,我一覺醒來掉頭髮……

01案件要敗訴、案件可能要敗訴、總是擔心案件會敗訴

訴訟是一場零和的博弈,有人贏就會有人輸。贏的一方固然歡天喜地,而輸的那家就真是不知怎的才好。

即使最終贏了,可是在等待判決的過程中,心情仍然是灰常焦慮的。可以這樣說,當律師接下案件的那一塊,案件結果的壓力就像一頂綠油油的帽子一直蓋在頭頂,揮之不去。

02甲方太多,客戶、法官、公安、工商

我們這一輩的律師,很多都是被TVB的電視劇忽悠進來的。小時候看過的電視會影響你的職業觀,又美又颯,有錢又正義的職業何等光芒。但在實踐中,大約是準備給法官打電話心裡就忍不住緊張。

與客戶溝通初初還好,畢竟個別很特別的客戶,在委託階段,人家就可能看不上你去隔壁家了。但若案件遭遇滑鐵盧,這個,這個,真的很為難。還有日常辦理案件中,與公安、工商各行政部門打交道。做律師,若沒一口仙氣,遲早活著去見上帝。

03小兵太難帶、太難管、太難哄、太為難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句話都說爛了。我們都知道,當今社會如此激烈,要想活得好,就要組團打怪。但問題是,你覺得這屆助理太難帶,這屆小兵不靠譜。你在那裡痛心疾首地大喊,要以主辦律師的心態辦案件。電話打不通要寫書面函,當事人信息一定不要寫錯了,代理詞寫得太淺了要研究,八啦八啦……

一份文件發過來,除了開頭和結尾可以copy,其他全部自己從頭寫過。然後發給客戶,被客戶指出筆誤。定睛一看,就是開頭或結尾的名稱寫錯,簡直想一口老血噴出來。你跟對方指出錯誤,對方還耿著脖子說,我這不是內部文件麼,你不是還會再看麼?

當然,以上純屬我單方面吐槽,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你覺得小兵難帶,小兵也覺得你腦袋有問題。這屆合伙人不行,格局太小辦不成大事,思想陳舊,對新事物接受無能。B格太低,做的業務很low,能力不行卻很囉嗦。工資太少、老闆摳門云云。咱今天不論對錯,只說帶團隊難,會加速髮際線的後移。

04忙,很忙,永遠忙不完

律師要集營銷、管理、辦案於一身,三個方面都要做好,方能謀得出身之路。營銷、管理、辦案,能做好一方面都已是人才,律師這個行業卻是反人性。於是,律師不分性格內向、外向,個個三管齊下,務必讓自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誓做社會主義優秀青年。

有人不解,明明身體那麼差為什麼還要硬扛三把斧呢?專注全部精力,專心做一件事不好嗎?搞營銷的就只搞營銷,做業務的就只做業務。你們律師不是天天在那說要「專注」,要「極致」嗎?呵……

試問,沒辦過幾年案件,人生沒勝過、敗過、跌宕起伏過,你拿什麼跟當事人談?就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沒三五年經驗,你如何帶小兵?小兵根本不鳥你好麼?等到修煉成精,是否可以專心搞業務,轉型社會活動家,不辦案件了呢?這樣的律師當然不在少數,但他們顯然比以前更忙了,頭髮更少了……

05做律師收入高嗎?

網上看到一段話,大意是說律師不是收入高,而是很多律師在前期收入不高的時候,就轉行了,留下來的都是倖存者。當然,很多律師轉行並不只是因為收入,而是基於自己的執業規劃,有更好的前程。

我想說的是,留下來的也並非全是倖存者。所謂律師收入高,那是外行人透過電視濾鏡,霧裡看花。畢竟《精英律師》劇里的男主角一小時諮詢費是六千到十萬不等,吃瓜群眾覺得律師收入高,邏輯沒問題。但事實上,做律師年收入30萬是個坎,50萬又是個坎,在我所在的城市100萬並不多(也可能是我孤陋寡聞),當然那些紅圈所、超級大咖不在此例。

總體而言,律師的收入比普通的工薪階層可能會稍好些,但好不了太多。單就收入而言,吸引律師的不是現在的收入,而是未來可期、老來可依、上不封頂、前程似錦云云,大家都是很有夢想的人啊!

一二三四五,律師之難處唯五不能道哉。然,掉發禿頂,好死不如賴活著。作為法律圈的底層民工,是時候進行行業自救了,接下來讓我們嚴肅探討下:做律師如何永保青春,哦不,如何留住頭髮?



律師如何少掉頭髮?


一定要總結、總結、再總結


辦了那麼多案件,掉過的坑無數。那些流過的淚、受過的罪、掉過的頭髮,不能白白犧牲了。頭髮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好麼,要讓它們犧牲得有價值。所以,案件結束後,就要復盤。好好地研讀判決:

01丨你提交的證據哪些被法院採納,哪些沒有,理由是什麼?被告提交的證據有無被法院採納,why?

以前我看判決,只看本院認為部分。但事實上,法官寫「本官查明」部分也是好辛苦的好嘛,搞不好為了理清你那一坨亂七八糟的東東,頭皮都抓破了。自己辦的案件,一定要認真看本院查明部分,這樣你就知道是哪份證據起了作用,哪些證據你覺得很牛掰,但法官根本不屑一顧,好好梳理才知道證據要怎麼提交。

02丨從「本官認為」部分學法理知識,用判決結果倒推訴訟策略是否正確。

「本官認為」部分是重點,大家都不會錯過,在此不囉嗦。但通過判決復盤,反思自己的訴訟策略是否制定正確,確實非常有必要嘮嘮。有些案件雖然勝了,但是那樣艱難,從訴訟策略的制定、證據的取得、訴辯觀點的選擇,都值得好好復盤。

有些案件雖然大獲全勝,但法官的點和你認為的點完全不一樣,需要按耐住想衝出去賀一賀的心,好好琢磨法官的觀點。而針對敗訴的案件,我個人認為完全有必要建份檔案,不僅要看要想,還要寫下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律師是一門經驗科學,需要不斷總結,才能脫離苦海。




一定要預判、預判、再預判


律師是一門經驗科學,也是一門神學。在我過去執業這幾年,當我第一次聽到「窮盡」這個詞時,我就以此作為辦案準則。秉持著這樣的理念,過去幾年中我的確多次在案件困難時,實現了逆轉。

戰勝很榮耀,但過程很艱難。如此長期壓力、間歇性高壓、階段性痛苦的情形,我深知這不是留住頭髮的正確姿勢。遇到問題固然要窮盡,但更好的方法是預判,讓案件可控。

有人可能要說了,「我也知道要預判啊,問題是怎麼預,怎麼判?我又不是神運算元。」沒錯,做律師就是一門神學,一定要拿出夜觀星象、斗轉星移、風雲巨變、卜卦問凶吉的神經氣質。定期找個周末的下午(因為平時沒時間),搬出案件袋,彈灰、上桌、點香、洗手,解剖……

親,你想歪了,我是說解剖案件。把案件材料重頭過一遍,捋捋雙方的證據和文書,看看庭審筆錄,想想法庭上法官大人的話,然後掐指算一算,這個案件接下來會怎樣。

這是常規預判,要預判一定要走全流程。而不是把跟案表打開,看一眼就知春秋,這不叫預判,這叫想當然。非常規預判,則是當案件出現新鮮事時,一定要按下暫停鍵,想一想,上網查一查,不然很可能後面的風暴在某一天就席捲而來了。

做律師需常持敏銳之心。敏銳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經驗,掉過的坑多了,看到同樣的坑自然能一眼看穿。二是方法論,養成新問題研究的習慣。只要遇到是之前沒有碰到的情形,就要馬上警惕,開始研究案件可能的走向。否則,很可能你以為只是飛來一隻蝴蝶,誰知一個月後變成了龍捲風。




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


如果合伙人也可以評優秀員工,我可以不自謙地說,過去的每一年我都是優秀員工。但是同樣,我也毫不諱言地說,幾乎每年都會碰到一個案件讓你不想做律師了。我有個朋友說他辦的一個案件,以為穩贏,最後卻輸了。當他拿到判決的時候,一整晚都沒有睡著。

案件推不動的時候,結果不理想的時候,被客戶責怪的時候,要處理這些問題的確很不容易。但是當我們想放棄的時候,想想是什麼支持自己走到今天。問題已經發生,就算不想乾了,也總得把當下的問題解決吧。等到問題解決了,巨大的喜悅和成就感席捲而來,當日的痛苦你早已遺忘(就是這麼魔幻)。

當下的困難,可以拿來跟以前的困難相比較,如果曾經遇到更難的事,最終卻妥善解決了,那你有什麼理由這次要退縮?畢竟當了小兵這麼多年,馬上要翻過小山坡了,難道你不想看看那些頭髮已經掉光了的律師,他們看到的風景是怎樣的嗎?

再者,除了做律師,你還能做什麼?(淚……)

每一次的痛苦,能夠讓自己成長,那就有必要繼續堅持。

因為,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本來就是要付出代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IGPPnEBrZ4kL1ViY-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