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葛朗台」

2022-05-13     法律讀庫

原標題:我眼中的「葛朗台」

我眼中的「葛朗台」

作者:潘賽男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

作者:潘賽男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葛朗台。

很多人會評價作為一家之主的葛朗台是一個吝嗇鬼,財商非常高又極其摳門,所有人都是他攫取金錢的工具,就算家財萬貫,也要一摳到底。他對金錢的愛可謂海枯石爛,至死不渝。現如今豆瓣各種摳組的活躍成員也不敢望其項背。所以很多觀點認為,女兒歐也妮成長在這種父親慳吝,母親膽小的原生家庭中,註定悲慘一生。但是,如果我們能證明歐也妮過得並不悲慘,那葛朗台就不一定為人所不齒。如果再和隔壁塞納河畔的高老頭做個比較,葛朗台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父親。

先從歐也妮的戀愛講起吧。歐也妮的初戀是他的堂弟。堂弟出場時自帶BGM,把巴黎最時興的都穿戴在身上了,這麼一身打扮山雞也會變鳳凰,更何況他還精修了指甲,燙了頭髮,長相嬌嫩俊美。歐也妮是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外省姑娘,「平日只是忙於縫補襪子、給父親補衣服,在污穢的天花板下度時光。」堂弟的出現就像一束光,穿透了索漠城葛家老宅的幽暗。歐也妮連睡覺時也對他浮想聯翩,認定堂弟就是人中鳳凰。

當得知伯父因生意失敗而自殺,歐也妮更是對堂弟由憐生愛。堂弟從歐也妮的憐憫和愛慕中找到慰籍,兩人私定終身。歐也妮將自己可支配的全部積蓄五千八百法郞悉數交給堂弟 ,作為他去西印度群島謀生的起家資本。

當葛朗台知道後,責備並告誡女兒,「當你沒錢借給他的時候,他連你的心也會一口吞掉的。」但是道理從來不是被灌輸,而是自己悟得。歐也妮滿懷希望等了七年,等到的不是堂弟身披五彩聖衣,腳踩七彩祥雲從天而降來娶她,而是一封分手信。大體意思就是他歷經千帆之後不再是少年,不擅社交又土氣的歐也妮成不了賢內助。他要與貴族聯姻,繼承貴族頭銜,條分縷析了這樣做對自己及下代的好處,云云。

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可能是最好的結局。與其說堂弟臨門一腳踹走了歐也妮,還不如說歐也妮逃過了一劫。講真,心狠手辣、唯利是圖、靠販賣人口和放高利貸發財致富的堂弟配得上歐也妮嗎?栽在他手裡,歐也妮怕是要被生吞活剝。若葛朗台健在,肯定會說,「閨女啊,我告訴過你的呀,他就是一個紈絝子弟。」

談談歐也妮的婚姻吧。神甫克羅旭一家、銀行家格拉桑一家都在阿諛奉承葛家。葛朗台卻是人間清醒,認定他們都是覬覦財產的豺狼虎豹,他的閨女誰也不給。他充分利用了兩家人在索漠城的地位和相互較勁,在生意場上主宰了一切。

當歐也妮被堂弟背叛之後,忍住悲傷,承諾如果克羅旭的侄子蓬風庭長幫助處理伯父破產一事,以便堂弟能順利與貴族聯姻步入上流社會,她便會嫁給庭長。得知歐也妮替自己連本帶利全額還債兩百萬之後,這位堂弟不禁驚叫了一聲,在得知堂姐坐擁一千九百萬家產之後,更是呆呆地看著這位春風得意的准堂姐夫。歐也妮利用庭長狠狠報復了一下堂弟之後,兌現承諾嫁給了庭長,並按照約定與庭長過上了有名無實的婚姻生活。

為了能擁有歐也妮的一切財產,蓬風庭長通過公證,在婚約上寫到,「倘無子女,則夫婦雙方之財產,包括全部動產與不動產,既無例外,亦無保留,互相遺贈予對方,不必辦理盤點清冊之手續,雙方之繼承人亦不能提出異議……」。至此,老父親葛朗台的棺材板快壓不住了。所幸,明察秋毫、罰必當罪的上帝趕緊來救場,及時送走了這位「體貼入微」的庭長。歐也妮虎口脫險,按照公證繼承了克羅旭家族的全部財產。「上帝將大把大把的金子扔給被黃金捆住的女子,但她卻根本不把金子放在心上。」老巴爾扎克寫到這裡,真是有點凡爾賽了。

分析一下歐也妮的性格和能力。葛朗台認為有必要讓女兒懂得持家的訣竅。他要求女兒當著他的面吩咐用人買菜和收帳,把田地、農莊的名稱、地產的秘密告訴她,傳授一整套理財的方法給她後,便把開支大權交給她,讓她成為家裡的女主人。通過耳濡目染,加之後天習得,歐也妮具備了支配和管控金錢的能力。即便面對巨額遺產時,也是與父親無縫銜接,自如駕馭。

不論承認與否,歐也妮的身體里流躺著父親血液。當堂弟將迎娶貴族,別人都等著看她笑話時,歐也妮「沒有吱聲,暗下決心將來要和她父親一樣喜怒不形於色。」對堂弟的惡劣行徑,儘管輕蔑之情無以復加,卻未形於色。總之,身邊人不管怎麼觀察,好奇心都未能獲得滿足。

處理感情危機時,歐也妮果斷冷靜,立即斬斷情絲,利用庭長教訓了攀龍附鳳的表弟,用錢買到了白眼狼的懊惱。完了還不忘寫信諷刺,「我想,一個破產者的兒子未必能娶德.奧勃里翁小姐為妻,……,您對我的頭腦和舉止的評斷非常正確,我無疑缺乏上流社會的氣質,亦不懂其心計和風尚……,您為了社會習俗,犧牲了我們初戀的情誼,希望你循此習俗獲得快樂。」

再簡述高老頭。葛朗台和高里奧都代表著法國大革命後期第一代資產家,沒有文化,卻精於盤算。葛朗台積聚的財產上文已經介紹,不再累述。高老頭身價不菲,在兩個女兒出嫁的時候各給了八十萬法郎做陪嫁,並給自己準備了一份豐厚的養老年金。但兩老因為各自的不同選擇,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把女兒看得比自己的身家性命還重要,一生縱容女兒,被女兒女婿敲骨吸髓之後,窮死在塞納河左岸的伏蓋公寓里。另一位看似愛金錢勝於親情,卻能洞察人性的惡。年老時受到歐也妮悉心照顧,每天還能巡視自己的寶藏錢庫,最後對歐也妮交待一句,「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邊向我交帳。」用喜劇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兩相對照,立見高下。

「歐也妮三十歲上沒有嘗過生活的樂趣。」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可能是的。但是巴爾扎克又說,「以大個子拿儂和科努瓦耶那樣簡單的頭腦,又怎能懂得世風日下,人慾橫流的道理呢。」如此社會,繼承著千萬家產的歐也妮成了最後的勝利者,她主宰了金錢,雖然舊習難改,生活簡樸,卻做了很多善行義舉,比如修繕教堂,創建基金會、養老院、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等,品格可謂高尚。儘管身邊仍有豺狼環視,虎豹圍獵,她活得像座城堡一下,堅不可摧。

這是父親給歐也妮最好的禮物

投稿轉載說明

本公號非營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視為同意本公號對文章進行轉載刊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cdb50273ccd9ae32b041e7cd631ad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