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苔絲悲劇成因——《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命運分析

2019-09-17     九門憶史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一篇長篇小說,是「威薩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小說講述了主人公苔絲悲劇性的一生:出生於貧苦家庭、令人痛苦的婚姻、處以絞刑而死。哈代以這部小說揭露了當時禁錮眾思想、強調貞潔、壓抑婦女社會地位的虛偽道德,苔絲的悲劇命運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小說中苔絲為何有這樣的悲劇性結局?這樣的結局是偶然還是不可避免?筆者認為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將從社會、性格、命運三方面對苔絲的悲劇結局進行分析。

一、社會因素

1、社會環境因素

苔絲的悲劇發生在19世紀的英國,而那時的社會對英國來說本身就是一場悲劇。資本主義在歐洲世界崛起後,工業文明也開始進入英國的農村,這對傳統耕作為生的農民來說是一種衝擊。於是大量的農民失業,經濟上也陷入貧困的悲慘境地。這時候的英國農村已經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占領,傳統的小農經濟幾乎已經不復存在,對以農業生產為生計的人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不幸。加之19世紀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經濟危機,使得英國農民的生活更加窘迫。

苔絲的家庭,恰好就是這些農村家庭中的一個。不僅如此,還是屬於農村貧民中最不受歡迎的一種。苔絲的父親貪婪愚昧、嗜酒如命;母親庸俗淺薄,不諳世事,這使得苔絲從一出生開始便承擔起了家庭沉重的擔子。在之後,苔絲在幫父親趕馬車時不小心弄死了家裡唯一的一匹馬。父親讓苔絲去認「本家」,迫於想賠償自己弄死的馬的壓力,苔絲也只能被迫放下自尊,這也直接導致了她受到了亞雷的性侵。

父親去世後,苔絲家的房屋與土地租約也到期了,苔絲不得已去做了亞雷的情婦,犧牲了自己的人格讓家人安頓下來。也正因為此,她與克萊爾便更不可能再重新團聚,導致了苔絲的悲慘命運。

2、社會道德因素

社會上的倫理道德,是苔絲除了艱難的社會處境之外要面對的第二座大山,世俗道德法則壓得苔絲喘不過氣。在苔絲失身於亞雷之後,克萊爾等人對苔絲的言語傷害簡直是一種精神上的村餐。克萊爾的占有欲極強,在他的心中,苔絲只能是他的個人物品。與苔絲結婚之時,克萊爾覺得苔絲是那麼潔白無瑕,貞潔甜美。然而,他越是這樣喜歡苔絲,就越是反襯出苔絲向他坦白往事之後他心裡的落差感。得知苔絲曾經失身於他人,克萊爾心中對苔絲的形象轟然倒塌,從而對苔絲言語中傷。

因此,這是克萊爾心裡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道德,使得他與苔絲愛情悲劇的發生。他與苔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為苔絲也曾原諒過他過往的種種風月之事,但他卻沒有原諒苔絲曾經受到的一次迫害,反而冷酷無情地拋棄了她。

19世紀的英國仍然是男權社會,在男人們的眼中,女性只是自己的物品,貞潔是女性最重要的東西,失去了貞潔的女性不值得被愛。這樣的傳統倫理道德法則禁錮著整個社會的思想,而苔絲也就成了這種觀念的受害者。

二、性格因素

除了外在的社會原因,苔絲個人的本性、性格也是她悲劇命運的一大推動力來源。

1、善良純潔

縱觀整部小說可以看出,苔絲最明顯的性格就是她的善良與純潔,但正是這種善良純潔使得她在那個殘酷的社會像一隻待宰的羔羊,給了那些黑惡勢力摧殘她的機會,使自己更容易受到社會的傷害。在父親的逼迫下,苔絲想要賠償死在自己手裡的馬,善良的她便來到了養雞場,給了亞雷侵犯她的可趁之機。

後來,苔絲在面對外界的流言蜚語時,竟然跟隨亞雷一起離開,在天黑無人的樹林裡,她的純潔使他落入亞雷手中更大的陷阱里去。在與克萊爾成婚的夜晚,善良的苔絲不忍欺騙自己的丈夫,毅然告訴了克萊爾自己曾被性侵的往事,導致了克萊爾對她的傷害和拋棄。因此,苔絲的心裡仍然過於柔軟,不設防備。這樣的性格可以在很和平的社會幸福地生活,但在處處是黑暗和陷阱的時代,這樣的性格也讓她傷痕累累。

2、軟弱

按照叔本華的觀點,個性是我們在生命當中做出選擇的一大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個性決定著我們的命運。在苔絲悲劇的內在原因中,其根本的軟弱實在是一個決定性因素。這種軟弱也有它的來源,因為苔絲出生的環境,周圍能展現在她眼前的反抗精神本就很稀缺。因此苔絲在面對傳統道德的時候,仍然缺乏反抗的勇氣。在她被亞雷性侵之後,這種軟弱更是充滿著苔絲的整個心靈,她的愧疚、自卑,給她的軟弱添加了更強的動力,使得苔絲在外界的傷害面前更加的無力。

這體現在克萊因對苔絲的求婚中,苔絲內心的矛盾;也體現在克萊爾對她的責怪中,她卑微地乞求著克萊爾的原諒,甚至表示願意做他的奴隸。因為自己曾經被玷污,苔絲從心底里相信了自己是一個罪人,這種自責加倍了苔絲的痛苦。苔絲一直默默地忍受著各種傷害,卻也一直默默地將一切傷害歸因於自己,在命運的作弄面前,苔絲再無法拾起勇氣。

三、命運因素

1、哈代的悲觀主義

哈代是一位批判現實主義大師,一位悲觀主義者。他認為,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各種偶然性編織而成,各種悲劇性的情勢也是人們的命中注定。這種觀念使得哈代小說中的人物身上的不幸總是降臨在他們即將進入幸福生活的門前。可想而知,苔絲的命運中各種偶然性與巧合推動著苔絲的悲劇發展,這些偶然與巧合也正是來源於哈代的悲觀主義思想。

2、苔絲的宿命論傾向

苔絲本人同樣也是一位宿命論者,這也是她悲劇命運的一個因素。當她被玫瑰花刺了前胸時她認為那是不吉利的兆頭,當她穿上新婚禮服時腦子裡的民謠也使她心情沉重,甚至洞房牆上的祖先畫像也讓她感到不安。這些宿命論的思想也在偷走苔絲的勇氣和鬥志,使苔絲被淹沒在自己的哀嘆聲當中。

參考文獻:

1.李丹. (2003). 純潔的女人悲慘的命運--苔絲悲劇命運解析. 許昌學院學報, 22(4), 77-79.

2.顧紅曦. (1998). 苔絲悲劇命運成因論.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 92-95.

3.於冬梅. (2007). 苔絲的悲劇的性格起源及其社會鏡像——托馬斯·哈代筆下的苔絲悲劇命運的根源.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9(3), 53-55.

4.陳珍. (2008). 英國農民的歷史悲劇——苔絲悲劇命運探析. 青海師專學報, 28(3), 46-48.

5.張玉華. (2012). 簡析苔絲悲劇命運的根源——讀《德伯家的苔絲》有感. 劍南文學:經典閱讀(9), 87-8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8sJRm0BJleJMoPMqo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