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三國殺」背後,各方都在算計什麼?

2020-04-17     西安地瓜

北京時間4月13日凌晨,沙特主持召開的歐佩克+緊急視頻會議結束,與會各國最終達成減產協議,首階段將於今年五六月份每日減產原油970萬桶,這也是歐佩克+機製成立以來達成的最大規模減產協議。


這場持續一個多月的油價大戰為何開始?俄羅斯為何拒絕減產?沙特又為何「打折」賣油?


視頻加載中...

導火索:2016年的一份減產協議


這是一場因「減產協議」談崩而引發的油價大戰。


因為供過於求,國際油價自2014年開始,在低位徘徊了近兩年時間。2016年底,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經過艱苦談判,達成了石油減產協議,希望以此支撐油價。


這是4月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一處自助加油站的加油槍。新華社記者 張鋮攝


這是歐佩克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首次減產,意義非同小可。更為重要的是,非歐佩克產油國俄羅斯也加入這份協議,這也是俄羅斯十五年來首次參與歐佩克減產。


上述協議的有效期本應到2020年三月底結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球經濟遭遇巨大衝擊,油價下跌風險進一步加大。


為了支撐國際油價,歐佩克希望各方可以進一步減產,要求以俄羅斯為代表的的非歐佩克成員也承擔一定份額的減產任務,但俄羅斯對此不願接受,由此引發了油價大戰。


第一回合:俄羅斯為何拒絕減產?


近幾年來,美國的頁岩油企業通過挖掘和化學方法提取頁岩層里的石油,短短几年時間,產量急速上升,一方面抵消了歐佩克和俄羅斯減產的實際效果,同時也搶占了減產讓出的市場份額。


因此在俄羅斯看來,減產只會讓美國頁岩油企業從中獲利。


另一方面,與歐佩克成員國相比,俄羅斯認為自己更有能力承受低油價的衝擊。



ING銀行駐莫斯科首席經濟學家多爾金分析認為,當每桶石油價格為50美元時,俄羅斯財政就能從中獲益,而沙烏地阿拉伯需要達到80美元。


歐洲高等商學院倫敦校區能源經濟學客座教授、油氣專家馬姆杜·加桑·薩拉馬博士表示,沙特和多數歐佩克成員國可以承受住油價下跌至每桶85美元的壓力,而俄羅斯的經濟可以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承受住油價低至每桶30-40美元的考驗。


第二回合:沙特為何「打折」賣油?


沙特從來都是能源市場大鱷,既然與俄羅斯談不攏,立馬開始單幹,其反擊力度大大超出人們想像。


3月7日起,沙特大幅降低銷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創下近 20 年來最高水平。與此同時,沙特還暗示如有需要將增加產量,甚至可以達到 1200 萬桶/日的紀錄水平。


4月10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右)出席二十國集團(G20)能源部長會議。新華社發


原本希望與俄羅斯聯手「減產限價」的沙特,強力反擊時竟然走上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路——「增產降價」。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沙特此舉就是要占據石油市場主導地位,其目標似乎直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迫使其早日返回談判桌前並接受限產協議。


另一方面,沙特通過打壓原油價格,意欲將美國頁岩油氣生產商擠垮,即使達不到此目的,起碼能拖慢美國油氣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


第三回合:協議達成,油價止跌?


整個三月,國際油價都在持續下跌,美國和加拿大的不少頁岩油企業撐不住了。


4月1日,美國主要頁岩油企業懷廷石油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國際油價暴跌以來首家破產的美國大型頁岩油生產商。


4月3日,美國油田技術服務公司貝克休斯公布的數據表明:美國活躍石油鑽機數量已經連續第三周環比下降。


4月9日,在美國紐約的一處加油站,電子屏顯示油品價格。新華社發(郭克攝)


在此情況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分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通電話。而經歷了近一個月的「纏鬥」之後,沙特和俄羅斯也表達了穩定石油市場價格的意願。


事情終於在4月10日舉行的歐佩克+產油國線上視頻會議上出現轉機。在多輪磋商之後,各方終於在北京時間4月13日凌晨結束的歐佩克+緊急視頻會議後,達成減產協議。


一場史詩級的油價大戰就這樣結束了。但業內專家表示,儘管減產協議出台,原油供需前景和原油價格更加霧裡看花。實際上,即使主要產油國達成原則性減產協議,減產規模也不足以彌補疫情造成的大幅下滑的全球石油需求量。1000萬桶每天的減產對於市場來說仍是不夠的,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需求疲軟,這可能趕不上需求下滑的速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z_SiXEBfwtFQPkdpMhX.html













做人如草!

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