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
雜谷腦河靜靜地流淌
蜿蜒在溝谷縱橫間
悠悠羌笛聲緩緩揚起
穿過山林和河谷
吹綠了漫山遍野的草木
宛若朱雀般輕鳴
作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
生活在山腰高處的羌族
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今天
小編帶著大家去了解這個民族
羌族男性服飾
羌族男性多穿麻布長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頭帕、束腰帶、裹綁腿,腳下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配飾有繡花裹肚、吊刀、火鐮等。
羌族女性服裝
羌族女子的衣服領口處鑲有梅花形銀飾物,襟邊、袖口、領邊、腰帶等處都繡有花邊,腰束繡花圍裙與飄帶,腳上穿勾尖繡花鞋,還會佩戴銀牌、領花、耳環、圈子和戒指等飾物。
羌族頭帕
羌族未婚少女梳辮盤頭,包繡花頭帕;已婚婦女梳髻,再包繡花頭帕。她們還喜歡纏青色或白色的頭帕,或用瓦狀的青布疊頂在頭上。
羌族云云鞋
羌族獨特的自製布鞋,鞋型貌似小船,鞋尖微翹,鞋底較厚,鞋幫上繡有彩色雲紋和杜鵑花紋圖案。
羌族民居
羌族民居多以石塊壘砌,房屋很大,一般分為三層,人居住在上面兩層,下層飼養牲畜或堆放雜物,周圍還有廁所、圍欄、菜園等配套設施。屋內布置古樸簡單,堂屋中央有火塘,只要空閒,一家人就圍火而坐,把酒話桑麻,其樂融融。
羌族剪紙
羌族剪紙多為生活裝飾剪紙,以繡花底樣最多,也有節令時用來美化居室及禳災辟邪的巫術性的剪紙。所剪內容有花朵鳥獸、家畜神怪,多為不打畫稿剪成,圖案虛實對比強烈、單純明快,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羌繡
羌族婦女善繡,羌繡多以粗布、棉線綴成黑底白紋,再繡有各種圖案。顏色對比強烈,卻十分和諧。她們既不打樣,也不劃線、繪圖,全憑嫻熟的技巧,信手挑繡成具有民族風格、絢麗多彩的各種幾何圖案、自然紋樣或花卉麟毛,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釋比
釋比,羌語又稱作「許」,在漢語裡翻譯成祭師。他們不僅善長占卜,能驅鬼祛邪,還要能歌善舞、唱頌經典,能編演由各神祗、先祖、民族英雄事跡為故事的詩歌、傳說和戲劇。
釋比戲
羌族釋比戲是一種集祭祀禮儀與戲劇表演與一身的羌族民間戲劇,於重大活動中表演,是古老的羌族釋比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口弦
口弦是一種用青竹製成的簡單樂器,彈奏音色獨特,深受羌族婦女的喜愛。口弦彈奏頗有講究,通過麻線拉動產生的震動來傳音。音律的改變全靠演奏時扯動麻線的力度和舌頭觸及簧片的位置以及口型的大小口中氣流強弱來決定,彈奏難度大。其聲清雅裊裊,餘音不絕。
羌笛
古時羌笛用骨製成,前端吊一截皮繩,又作鞭使。現在所見羌笛為六聲雙管豎笛,用油竹製成,長約50厘米,直徑1~ 2厘米,雙管雙翼,管上齊開六孔,管頭插竹,用「鼓腮換氣法"吹奏,其聲清澈、纖細,音域不寬,卻悠揚婉轉不絕於耳。
莎朗
莎朗羌語意為「唱起來,搖起來」,為自娛性舞蹈。跳莎朗時,男女分別各站一排圍成圓圈,起舞前輪唱一遍歌曲,再由一名男舞者領頭,率領大家邊歌邊舞前進。當節奏轉快,領舞者變換動作,或兩腳交替重踏,或左右旋轉,男女舞者隨之起跳,常常還會展開競賽,氣氛熱烈。
羌族民歌
羌族民歌原始古樸,多以二樂句、四樂句構成單調曲式結構,-般在8度內,屬民族調式。其演唱形式有獨唱和對唱,整體調性傾於明朗大調色彩,旋律流暢,同時還分為酒歌、山歌、情歌、勞動歌、風俗歌幾種類型,在不同場合演唱。有的節奏明快,氣氛熱烈;有的節奏舒緩,曲調悠揚。
羌族體育活動
羌族體育項目繁多,形式多樣,如拔河、摔跤等。這些體育運動既是羌族群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 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台,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遠的意義。
主編:梁敏
編輯:周強
通訊:理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