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口中常說的「多喝熱水」其實蘊含著中醫的道理

2019-10-18     中醫中藥網


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人感冒發燒、拉肚子,不少人都會叮囑一句「多喝熱水」,似乎「多喝熱水」無所不能。那麼,感冒、胃痛的時候「喝熱水」到底有沒有用呢?

虛寒人群「多喝熱水」

中醫認為,溫飲入胃,有溫煦中土陽氣的作用,能促進人體的消化吸收、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等。因此,虛寒體質或平和質的人多喝些熱水是有益身體健康的。

專家表示,不止熱水,還有熱湯,多數溫熱的食物都能散寒,尤其適合虛寒體質的人群。像老人、小孩、產婦等腸胃功能比較虛弱的人群,以及在某些寒性疾病的治療中喝些熱水,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比如風寒感冒,多喝熱水或熱薑湯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抗擊病毒,還能補充水分,有助於退熱、驅散風寒。如治療外感風寒的經典名方「桂枝湯」,在服用方法上就強調喝熱稀粥來輔助發汗解表。而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小腹冰涼,多喝熱水有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的作用,也可以飲用熱湯、熱紅糖薑茶來緩解經期不適。

不過,平時常有口乾咽燥、眼睛干紅、小便發熱、小便黃、大便乾結等症狀的熱性體質者,則適合飲用常溫水。

最宜溫度為35℃~40℃

就算適合多喝熱水的體質或者適合多喝熱水的病,那喝的所謂「熱水」要多熱才有效呢?

對於一般人而言,飲用35℃~40℃的水最為適宜。人體胃腸道的溫度約37.5℃~38℃,這與人體內環境的溫度相接近,會讓胃腸道更舒適。怕冷人群可以選擇飲用溫度稍高的水,但最好不高於50℃。中醫養生講究一個「度」字,過猶不及。喝熱水有一定的健康益處,但不能包治百病,需要看是什麼體質,並且喝熱水不等於喝燙的水,不代表水越熱越好,一定要注意水的溫度。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rG1320BMH2_cNUgJ3K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