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信陽買最後一套房子,應該買哪種?

2019-10-14     大信陽樓市

時常有人問我們,買房子是為什麼?是為了住嗎?

是,又不全是。

很多人買房就是為了實現對未來風險的對沖,但是如果房子本身也產生了風險,那麼知道你的房子擁有什麼屬性很重要。

如果要在信陽買最後一套房子,應該買哪種?

01

第一種毫無疑問就是自住的,自己住的。自己住的如果你有錢住的怎麼好都不過分。自住在信陽的購房群體中還是占更大比例的。

第二種應該用來資產增值還是用來出租很多人會困惑,從長線持有的角度更加能夠對衝風險;

第三種是投資,但是這個投資我的定義就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夠在一定程度變現的,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儲蓄,不是任何理由就是不知道以後生活突然怎麼了可以有筆錢能夠拿出來,那現在去買房吸走了這麼多資金,我們也希望房子可以承擔這個功能。

注意投資跟炒房是兩個概念,信陽的房子基本沒有炒的價值,但有投資的價值。

那到此為止我覺得一般一個家庭差不多了,三套房子以後頂多內部互相置換調劑,那麼一個家庭的房產配置已經比較穩健了。

那麼最後一種就可以買情懷。

情懷是什麼意思,就是你已經能夠實現你的資產配置了,那麼最後一套房子可以考慮體驗更新。

體驗更新是哪方面的更新呢?就比如你是一個資源敏感型的人,或者是完全為了家庭需求購置房子的人,那你的這個最後一套房子,是要能在最大程度內從全方位都滿足你的投資需求以及你的家庭需求。

而這一類的,購買訴求比較重要的一點,也同時考慮居住的可能,不然這樣的房子未來的風險就會大很多。

02

怎麼樣才能真的住的舒服?

先說說住吧。

第一,你得戶型方正,坐北朝南,乾濕分離等基本就能滿足好住這個條件。

第二,你得具備城市核心資源,交通便捷的。

第三,你得要有非常優美或者有優勢、獨一份的自然資源,最好是有山、有水、有湖,適合人居的環境,它的空氣品質應該是最優的...

最後,你得有學校,醫療,養老,娛樂,生活等相關的完善配;一套房子,要同時滿足保障老人自住安全。

簡單來說,要做滿足從0-99歲的全齡段的需求。

可是自然環境與城市配套之間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似乎同時想要實現以上這些需求,在現實面前變成了偽命題。

比如我既想在陽台俯瞰南灣湖,又想出門就是百花園,馬路對面可以逛商圈,拐個彎孩子就到了三小……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城市對每個片區的定位都不一樣,南灣是生態,溮河是情懷,平橋是底蘊,羊山是未來。

但這些定位都是有時效性的,以後甚至都可能會互相顛覆。或許十幾年後,羊山成了擁堵的老城,而經過舊改的平橋卻煥然一新,北湖被賦予新的生態使命,南灣成了文旅的天下……

在時間的長河裡,一切都會不停地改變,也包括你對居住的認知。

所以當你無法預知未來的生活狀態和品味時,能滿足自己當下的需求的房子,就是最適合你的房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pLhz20BMH2_cNUg1V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