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鄉間老太,卻讓主席和元帥親自賀壽,並題字「國之賢母」

2019-11-08   徽臉大講堂

在湖南,有一位充滿傳奇的女性:她出身貧苦,從小有姓無名,被父母喊著「桂二妹子」。8歲時,與姜錦春訂婚,成了姜家的童養媳。

這樣一個大字不識的鄉間老太,卻養育了一位開國少將,被開國領袖毛主席尊稱為「國之賢母」。

重視教育,對窮人有仁愛之心

1868年,薑母出生於湖南婁底老街一個貧苦的農家。父親姓劉,卻沒給她取名,只按輩分,稱她「桂二妹子」。

由於家境貧寒,8歲時「桂二妹子」就被許配給了姜家做童養媳。

姜家自古以船運為生,「桂二妹子」嫁來之後,開始棲居在姜家的運貨小木船上,跟隨長輩們一起走漣水,進湘江,下洞庭,入長江,漂泊江湖。時間一長,小小的女娃子有了不一樣的見識。

姜錦春比她小兩歲,「桂二妹子」就像姐姐照顧弟弟一樣著「丈夫」。嫁人後,姜劉氏勤儉持家,從船運到以蒸酒打豆腐、經營南貨零售等為業。在姜劉氏的帶領下,姜家漸漸富裕起來。

一邊操持家務,姜劉氏還十分重視孩子教育。她大字不識,沒有上過一天學,卻深明大義。不管家裡如何困難,卻堅持不分男女將適齡的孩子送到學堂或私塾讀書。

開國少將姜齊賢是家中幼子,姜劉氏先讓他讀了幾年傳統私塾,又送他入「新學」就讀,最後將他送到長沙深造,還叮囑他一定要把英語學好。

在國家新學萌芽的時代,人們受傳統思想的束縛,許多人都對新學保持觀望、觀望、懷疑甚至牴觸態度。

然而沒有文化的姜劉氏,卻憑藉著她過人的見識,將子女養育成人。

薑母的培育,最終使姜齊賢成功轉入純英語授課的湘雅醫院護士學校攻讀,最後在部隊里當上了軍醫,成為了紅軍的衛生部長。

姜齊賢

姜劉氏不僅持家有道,還時常告誡後輩要講孝道,明事理,體人性,對窮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其孫子姜渭澄回憶奶奶時說:「奶奶從不嫌貧愛富,我們常常見到她把拖兒帶女討飯的人請進家裡,用油煎兩個雞蛋炒飯給他們吃。」

「奶奶也很嚴厲,家裡任何人都不允許打牌、賭博。如果有誰膽敢破例,奶奶就罰他跪在祖宗牌位前,悔過認錯。」

姜劉氏一共有7個孩子,在她的努力下,7個子女個個都是讀書人。老五畢業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老七是家中讀書最多的人。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她的幾個孩子紛紛參加了革命,老太太還特意去武漢看望過他們。有人問起:「現在兵荒馬亂的,您不怕嗎?」

老太太卻說:「到處黃土可埋人。」

一句話,讓即將出征的孩子們備受鼓舞。

毛澤東、朱德親自為她祝壽

1931年9月,姜齊賢少將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由於國民黨對紅色根據地的封鎖,他一直聯繫不上家人。為此,鄰居們開始說閒話,講他沒什麼孝心。

只有姜劉氏相信自己的孩子,雖然心中思念,卻不露聲色,和往常一樣做生意、打豆腐、賣南貨,還反過來安慰丈夫和妻子。

一直等到1938年4月,在姜齊賢與母親及家人失聯9年後。他以八路軍衛生部部長身份出席國民政府在武漢召開的軍隊衛生工作會議,才首度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並親筆寫了一封家信。

照片登在報紙上,被姜齊賢的五哥看到了,老五立刻將消息告訴了老太太。

老太太得知後,讓老五寫了一封信,叮囑姜齊賢:「好好乾革命,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

同年7月,姜劉氏即將迎來70大壽。姜齊賢身在延安,無法回家祝壽,深感內疚。一天,和毛澤東、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領導同志在一起時,他無意間傾吐了這件心事。

毛澤東對於這位飽經風霜的母親十分尊重,連忙叫工作人員找來一塊紅綢布,托林伯渠代筆,在紅綢上寫下「國之賢母」四個大字。

自己則親筆在紅綢右上方寫道:「薑母劉太夫人七十壽辰誌慶」,在左下方署名:「毛澤東敬祝」。

朱德見此,也即興揮毫,在另一塊綢布上題了一首祝壽詩:「人生七十古來稀,孟母賢勞說斷機,哲嗣醫療稱妙手,樓蘭未斬尚戍衣。」

8月23日,薑母70歲大壽時,收到了兩份來自延安的包裹:一副是毛澤東親筆題名的「國之賢母」,一副則是朱德手書的祝壽詩。紅綢送到了薑母手上時,老太太笑著說:「國家一定會解放的,這兩件珍貴禮物一定要世代傳下去。」

如今,這兩幅壽幛被珍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姜家家風世代相傳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不惜撕毀和平協議,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因為姜齊賢是共產黨的高級幹部,更因為毛澤東和朱德的親自賀壽,薑母成了被人盯梢、誣陷、騷擾的「重點對象」。

80歲高齡的薑母卻毫不畏懼,反而積極和國民黨湘鄉縣負責人鬥智斗勇,甚至還設法營救了朱海泉等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

令人悲痛的事,1949年10月,在新中國成立不到1月時,積勞成疾的姜劉氏最終病倒了。

新中國成立伊始,國家事務千頭萬緒,接到家人電話時,姜齊賢忍痛回電:「悚聞母親病重,本應回家盡孝,只因建國伊始,百廢待興、公務繁忙、難以如願。萬一慈母去世,請兩位兄長為主收埋。」

10月28日,姜劉氏去世,享年82歲。

11月3日,衛生部得知姜劉氏逝世之事,聯名呈報主席,看到請示報告後,毛主席親筆批示:准假十天,並致哀悼。

如此,姜齊賢才匆匆送了母親最後一程。

雖然身居要職,但姜齊賢卻牢記母親教誨,始終保持清正廉潔和艱苦樸素的本色。

家中的家具陳設都很普通,公家配給他的專車他只用於工作,和老伴外出則堅持擠公交車。

姜齊賢對子女親切慈祥,關愛備至,但管教嚴格。姜齊賢經常告誡子女,革命幹部子女不應當脫離群眾,不應當顯得特殊,不要有優越感。

其女兒姜平在《回憶父親二三事》中曾記敘了一件很小的事情:

有一天,哥哥姜鈞寰從莫斯科回北京,家裡用汽車去接。

父親姜齊賢發現後,把家人及秘書都叫到一起,滿面嚴肅地說:「這樣不好!車子是組織給我工作需要用的,不能為孩子派用。你們平時已經享受不少不應當享受的待遇,如果再不自覺知足就不好了……」

愛心人士緬懷國之賢母

姜劉氏逝世後,葬於婁底市東南郊珠山公園,數十年來,一到春節及清明,各界人士紛紛獻上輓聯和花籃來懷念這位「國之賢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