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故事 | 因為劉鐵齒,這條路從此「姓」張

2019-12-08   天下新鮮事

膠東有很多以姓氏命名的村莊,但以姓氏命名的道路卻比較少見。在萊陽馮格莊陳家疃和桃源莊之間,曾有一條沙土路叫作「張道」。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個故事。

百十年前,桃源莊村出了一個惡霸,叫張百志(音)。傳說他去周邊村子趕集,肩上橫扛一根長扁擔招搖過市,人們要是躲閃不及被他的扁擔掛碰到,他就硬說是別人碰了他,輕則要人賠些財物,重則暴揍一頓,真箇是「橫行霸道」。

最可恨的是他糾集了一幫子懶漢無賴,每到莊稼豐收時節,就到十里八鄉轉悠,看見誰家地里的莊稼長得好,他大手一划拉就成他自個的了,一幫人衝到地里連搶帶糟蹋。

張百志劣跡斑斑卻無人能治得了他,因為這人生得膀大腰圓塊頭十足,練了幾下子功夫,手底下養了一幫子小嘍囉不說,鄉甲里保也慣會打點。再加上他還有點小聰明,一般只揀軟柿子捏,專挑老實巴交的鄉農欺負,讓人家打不過、告不贏、干受氣。

有一年麥收時節,張惡霸帶著他的爪牙又出門了。桃源莊往北數里有個村叫陳家疃,村子緊鄰七星河邊有片田地,肥力充足旱澇保收,這時節地里一片金黃,沉甸甸的麥穗兒看著喜死個人。張百志一夥走到這裡一眼就相中了這片麥子,拉開架勢就要下地收割。

這可把田地的主人們給嚇壞了,知道自己打不過,連忙拔腿就往村裡跑。他們沒跑回自己家,而是直接奔到了老劉家。

劉家主人是位三十來歲的漢子,出了名的正直仗義,還有一副好「牙口」(萊陽土話,意指好口才),人送外號「劉鐵齒」。街坊鄰里的不管誰家有事都會求他去給說合,他也從來都仗義執言熱心相助。這幾家農戶慌了手腳,情急之下,一心只想向他求救。

劉鐵齒正好在家收拾農具準備麥收,聽鄉親們說了這事,他吩咐人速去集市上割兩斤肉回來,自己拍拍衣襟,抬腳就向田邊走去。

張百志聽說陳家疃里搬來了救兵,早就等在了地頭上。遠遠望見一個漢子走過來,瞅著個子沒有自己高,塊頭沒有自己大,棒實勁兒也隔自己差遠了,他就壓根兒沒把劉鐵齒放在眼裡,抖著腿斜著眼撇了撇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劉鐵齒兒?我可聽說你有一副好牙口啊,怎麼著?來跟你張爺我較量較量?」

劉鐵齒不驚不怒,哈哈一樂:「劉某人牙口確實不錯,多硬的骨頭也都啃得動。張爺來到陳家疃是客,今兒我做東,就請張爺吃肉如何?」

張百志不解其意,眾鄉親也不明就裡,眾人鬧哄哄地跟隨劉鐵齒來到他家,只見他妻子已經把肉煮好擺在了桌上,三肥三瘦的五花肉切成麻將大塊,燉得油汪汪紅亮亮的。肉雖香,桌上卻沒擺碗筷,只放了一把鋒利的匕首。

一見這架勢張百志就明白了,他先下手為強,一把抓起匕首插了塊肉,衝著劉鐵齒的臉就狠狠扎了過去,嘴裡嚷嚷著:「你是主人你先吃!」劉鐵齒不慌不忙,張嘴就連肉帶匕首穩穩咬住。張百志只覺得手中匕首像嵌在了銅牆鐵壁上一般,插,插不進去;拔,拔不出來,任他用盡吃奶的力氣也難撼動分毫,果真是一副好「牙口」!

張惡霸知道遇上高人了,只好認栽,乖乖鬆了手。

劉鐵齒拔出匕首,慢條斯理地把肉嚼巴嚼巴咽下去,咂巴咂巴嘴說:「今兒這肉真挺香的,請張爺您也嘗一塊吧。」邊說邊作勢也拿匕首去插肉。張百志自認沒那麼硬的牙口,慌忙認輸。

劉鐵齒素知這張惡霸是個潑皮無賴滾刀肉,倒也不好逼得太緊,就只跟他划下道來:「以兩村之間那條道為界,在道南邊,你怎麼折騰我都不管,只一樣,絕不允許到道北的地界來禍禍人。」張百志只得答應,帶著手下灰溜溜退回了道南地界,此後果真沒敢越過道北一步。

陳家疃村的地都在道北地界,打那以後,陳家疃的村民再沒受過張惡霸的欺負,連帶著道北的所有村莊都受到庇護。

那條土道,位於陳家疃村南,往西通到大青埠村,道路不寬,來來往往走的人卻不少,周邊幾個村子的鄉親們趕集走親戚都從這經過。這事傳揚出去,不知誰起的頭,人們開始管這條道叫作「張道」,慢慢也就叫開了。

那惡霸張百志倒因了這條道而留名後世,只不過留的是惡名。據說後來他終是惹上了官司被判了極刑,也算是惡有惡報天理昭彰。

張道叫了上百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時,附近修建了新公路,這條道才被荒棄。現在的年輕人對它大都沒有印象,但周圍村子裡上點歲數的老人都還記得,尤其是陳家疃的老人們,每每講到那附近的地塊,還都會說是「張道邊的地」。遇上小輩子人不知道張道是哪兒,老人家就會興致勃勃地給他講一講張惡霸、劉鐵齒和張道的故事。

口述/趙銘梧 整理/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