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買什麼?看看內資抄作業名單

2019-08-28     藥師投資學

果然,如昨晚數據分析的那樣,外資在爆買次日,北向資金流入會枯竭,會減少流入或者凈流出。這跟跑樓梯類似,平時爬個幾層樓不怎麼費勁,但一下子爬幾十層樓(昨天更是一下子爬了117層),第二天大腿就不聽使喚下不來床了,休息個幾天應該就好了



南向資金就沒這麼活蹦亂跳的,最近天天都是爬十幾層樓,而且可以觀察到,爬樓速度越來也快,爬的層數也越來越多。



昨晚有朋友問,南向資金最近主要都在買啥,抄作業能有超額收益麼?我今天就花了點時間,整理幾份數據給大家。

首先,我們通過累計資金流向圖可以知道,南向資金是從2019年3月1日之後才開始加大力度抄底港股,在此之前,基本保持橫盤不動。


再看下圖,在2018年3月,中美貿易摩擦開始,H股指數開始與上證50脫鉤。H股強,上證50弱,資金當然是改為到上證50抄底了。到了2019年3月,上證50開始反超H股,H股的價值重新顯現,於是資金改為去H股抄底。



於是,我統計了自2019年3月1日到2019年8月28日的港股通增持數據。下圖是港股通「增持總市值」排行榜。排第一是騰訊控股,這近六個月里,內資通過港股通增持了約119億港元,累計漲幅-2.71%。


可以看到,內資增持排名前二十的股票,有不少漲幅超級大的牛股。即使是一些業績比較差的,跌幅也不算大。

同期H股ETF的漲幅是-5.23%,只有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萬洲國際、香港交易所、中國神華跑輸了大盤。

我接著統計了自2019年3月1日到2019年8月28日的港股通減持數據。下圖是港股通「增持總市值」倒數排行榜。排第一是滙豐控股,這近六個月里,內資通過港股通減持了約122億港元,累計漲幅-10.46%。

除了融創中國、高鑫零售,其他18隻股票全部跑輸同期H股ETF。



除此之外,我還觀察到豐盛控股、中信銀行、新華保險、中國銀河、中國太平、中國信達的增持總市值是減少的,但持股數量是增加的,這說明內資通過港股通也有做高拋低吸的操作,高位減持,低位增持,市值利潤兌現了不少,但總持倉反而增加了一些。

我之前在《下半年確定性最大的機會》分享過觀點,外資太強了,又有內資在抄作業。既然打不過他們,我們就要加入他們。在A股選股的時候,可以直接參考北向資金的持股情況

同樣,港股市場很多老千股,瞎買很容易踩雷。如果想參與低估值港股市場,可以跟隨南向資金的持股情況。當然,也不能無腦抄作業,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些篩選。

........

最後再補充說幾個事:

興業銀行昨晚發中報,業績炸雷。營收同比22.51%,凈利潤同比增長6.6%。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處理存量壞帳。最關鍵的一點是,不良覆蓋率下降了12.82%,不良餘額增加了19億。核心資本充足率也從9.25%下降到8.99%,幾個資產質量指標都轉弱。

可能是興業影響整個銀行板塊情緒,今天中證銀行指數跌了0.85%,再跌就要破位了。



華東醫藥昨晚發中報,業績炸雷。第二季度營業收入85.44億元,同比增長14.09%,扣非歸母凈利潤6.18億元,同比增長0.87%。又是一個增收不增利。華東醫藥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是增大了研發投入。增大研發投入必定惡化利潤,而且增加了不確定性,於是市場資金賣出避險。

我吐槽說句,以前華東做仿製藥的時候,市場噴做仿製藥沒前途,得去做創新藥。現在華東轉型做創新藥了,市場又怕它搞不成。搞也不是,不搞也不是,那得怎麼搞?

瀘州老窖也發中報了,業績靚麗。營收增長24.81%,凈利潤增長39.8%,對應現在33倍估值,合理。有一本書叫逃不開的經濟周期,白酒雖然不是周期行業,但它也有周期。這一輪的白酒周期就是奢侈品消費升級周期,市場份額集中在高端白酒,中低端白酒就尷尬了。

以同是安徽省內的古井貢酒與金種子酒為例,一個繼續新高,另一個則萎靡不振。



別看汽車行業現在很慘,其實高端汽車銷量一直不錯,慘的是中低端汽車,也是類似的邏輯。經濟不景氣其實並不妨礙土豪消費,影響比較大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

對了,最近有政策刺激,我觀察的三隻汽車相關股(非整車)有兩隻創短期新高了。汽車周期也位於底部,可以考慮一下。

明天有轉債打,信號在下面了,注意看。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Oa02GwBJleJMoPMas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