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與庫爾德人歷史上有什麼怨仇,使得非要消滅庫爾德武裝?

2019-10-17     亦新湖

土耳其與庫爾德人歷史上沒有什麼仇恨,而是土耳其對於庫爾德人的長期欺負感到內心害怕,所以千方百計和不擇手段的打壓遏制庫爾德人。從歷史上來看,庫爾德人本來就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原著民族。而且歷史悠久遠達2000年以上,庫爾德人就生活棲息在這塊土地上了。只不過庫爾德人的國家意識不強,直到中世紀庫爾德人地區才出現一些小邦公國,庫爾德人大部分時期都處於異族帝國的統治之下。

等到庫爾德人有獨立建國意識之後,中東地區早已經歷了一茬又一茬的強權帝國。不要說庫爾德人想崛起建國,就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也淪為新帝國的子民。從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滅亡之後,出現了以突厥人為主體的鄂圖曼帝國,一直到近代被新崛起的歐洲列強所滅亡。進入近代史之後,大部分中東地區都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鄂圖曼帝國勉強支撐到1921年徹底垮台。在一戰中鄂圖曼帝國戰敗,庫爾德人族迎來了獨立建國最好機會。

戰敗後的鄂圖曼帝國曾經被迫同意庫爾德人獨立建國,並於1919年與協約國訂立《色佛爾條約》。條約規定庫爾德人可在幼發拉底河以東和亞美尼亞以南、敘利亞和伊拉克以北,庫爾德人占多數的地區建立自治區或獨立國家。 這是歷史上唯一涉及庫爾德人獨立的國際文件,至今為止庫爾德人還是以此條約為依據,謀求建立獨立國家。但是不幸的是,土耳其改變了這一歷史進程,土耳其獲得了與希臘和英國的戰爭勝利。

土耳其創始人凱末爾不接受協約國,對鄂圖曼土耳其簽定的《色佛爾條約》。於1923年7月迫使協約國重新與土耳其簽訂《洛桑條約》,用以取代《色佛爾條約》,《洛桑條約》里抹去了庫爾德人的獨立建國問題。這是庫爾德人錯失的唯一一次獨立建國機會,從此庫爾德人也被一分為四。即庫爾德人被分散居住在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和伊伊四國,土耳其成功的打掉了庫爾德人的獨立夢。

如今中東地區的庫爾德人有3000多萬,大部分居住在土耳其約有1600多萬。而作為庫爾德人的對立面土耳其人來說,其出身和歷史比庫爾德人要豐富和輝煌得多。土耳其人自稱是突厥人,土耳其三個字就是突厥的音譯,來自於亞洲大陸的蒙古高原。公元745年唐王朝大敗西突厥以後,突厥人離開蒙古高原與匈奴一樣,踏上西遷之路。由於途中不斷的與西域民族混血,現在的土耳其人已經完全是歐洲人模樣。

突厥人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了前後兩個帝國,即塞爾柱帝國和鄂圖曼帝國,突厥人在西遷過程中,仍然保留了突厥語但是選擇了伊斯蘭教。從庫爾德人與土耳其人的歷史糾葛來看,完全是突厥人打壓和欺負庫爾德人,長時期庫爾德人處於被統治地位。如果不是土耳其人,庫爾德人早已在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獨立建國,獨立夢生生的被土耳其人攪黃了。如今的土耳其與鄂圖曼帝國已經無法相比,但是還擁有78萬平方公裡面積,和近8000萬人口。

問題是庫爾德人在土耳其占總人口的20%,居住面積達到近三分之一。土耳其自從獨立以來就對庫爾德人嚴防死守,不肯承認庫爾德民族,稱之為山地土耳其人。不准庫爾德人使用自己的語言,企圖從文化上給庫爾德人斷根,土耳其的打壓行為遭到庫爾德人的強烈反抗。雙方民族矛盾長期不能彌合,反而是衝突越來越深,土耳其除了殘酷鎮壓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土耳其不僅要看住自己國內的庫爾德人,還要嚴密關注敘利亞和兩伊的庫爾德人動向。由於2003年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使得500萬伊拉克庫爾德人獲得高度自治地位,2017年9月伊拉克庫爾德人還前所未有的搞了獨立公投。2011年美國在敘利亞策動顏色革命,敘利亞的庫爾德人紛紛建立自己的武裝,這些都使土耳其如芒在背,多次出動軍事力量越境打擊庫爾德武裝。庫爾德人在土耳其、敘利亞和兩伊都被視為異己,尤其是土耳其將庫爾德人視為心腹大患。

土耳其是打壓庫爾德人最兇狠的國家,不僅在土耳其境內的嚴厲打壓限制,在鄰國的也要出兵鎮壓消滅。進入新世紀以來中東地區的庫爾德人,民族獨立意識紛紛覺醒,希望獨立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從目前形勢來看沒有這種現實性,就是敘利亞和兩伊也不能同意庫爾德人獨立建國,庫爾德人的建國夢還是比較遙遠。打壓庫爾德人已經成為土耳其國策,土耳其意圖在打壓限制其國內的庫爾德人的基礎上,武力消滅敘利亞等鄰國的庫爾德武裝。

並且企圖在這個過程中,同時占領一些敘利亞邊境領土,建立所謂的「安全區」隔離帶,將國內的庫爾德人和國外庫爾德人的徹底分開,而不能有任何聯繫。正因為如此,土耳其為了打擊消滅庫爾德武裝,敢於與美國翻臉。敘利亞東北部的美軍,實際上是在土耳其強大的壓力下,不得已而撤出的。美國國防部11日稱,位於敘利亞科巴尼市附近的美軍遭到來自土耳其一方的炮擊。炮擊美軍基地周邊這是土耳其故意的,土耳其企圖趕跑美軍,可以放開手腳打擊庫爾德武裝。美國遷就土耳其,是為了其所謂的全球戰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Kmd220BMH2_cNUgX3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