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英國無視美國的最後通牒,堅持釋放伊朗油輪?

2019-08-16     亦新湖

英國終於根據自身的利益作出了最後選擇,自己主動釋放伊朗油輪,以及拒絕配合美國打壓東方一家科技企業。英國無視美國的最後通牒要求,表現出非常的強硬使得美國感到丟臉,也並不完全出人意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8月12日報道,博爾頓向英國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英國在打擊伊朗和幫助美國贏得科技戰爭上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博爾頓明確要求英國主動站在美國一邊。

博爾頓的主要目的就是告知英國必須堅決的支持美國打擊伊朗,同時配合美國打壓東方的一家私營科技企業。 英國《衛報》8月12日報道稱,英國不會屈服於美國的最後通牒,將會按照英國自身的利益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不過,英國也比較有理性的表示願意與美國深化合作,但是不會完全聽命於美國,因為英國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據英國《太陽報》報道,直布羅陀將於15日也就是今天,將釋放今年7月英國海軍在直布羅陀外海扣押的一艘伊朗油輪。

英國終於認識到扣押伊朗油輪是自不量力,是上了美國的當,也是自取其辱。英國不主動釋放伊朗油輪,也別想讓伊朗釋放被扣押的英國油輪。為了緩和與伊朗的關係,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是主動先釋放伊朗油輪。至於頂住美國的壓力要求,繼續使用東方一家科技企業5G的問題上,是因為英國不想被甩在時代的後面,需要及時跟上科技發展步伐。 英國為什麼能夠這樣做,這應該是英國面對現實,認識到自身的利益完全不同於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

上台還不到一個月的英國詹森新政府,對於美國能夠表現出如此的強硬,應該是超出了大多數世人的預料。外界很多的觀察都將鮑里斯.詹森比作是英版的特朗普,不僅僅是兩人都有一頭亂蓬蓬的金髮,而且都有點特立獨行的不靠譜個性。特別是特朗普從去年以來,對於親美詹森好像是惺惺相惜,詹森在脫歐問題上的硬脫歐立場,得到特朗普的多次讚賞和支持。其實這些都是一些外表現象,詹森與特朗普無論是個人成長和政治閱歷上並不相同。

詹森不同於特朗普的商人出身,雖然年齡只有55歲,但卻是英國政壇的老江湖。早年詹森畢業於英國名牌牛津大學,曾任時政媒體《旁觀者》雜誌的記者和編輯,2001年就當選為英國議員。詹森作為政治人物一路走來非常光鮮,2004年就擔任保守黨副主席,2008年44歲就當選為倫敦市長,並且在2012年繼續當選連任,2016年擔任英國外交大臣。雖然說詹森是一個保守傾向的政治人物,但也不是拘泥不化的頑固型。

2012年5月英國卡梅倫首相不顧中方警告,一意孤行嚴重影響了中英雙邊關係。在雙邊關係處於低潮時期,2013年身為倫敦市長的詹森與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不同尋常的雙雙互約,主動訪華以求恢復發展雙邊關係。為了後來英中關係恢復發展而暖身,後來果然使得英國成為西方國家中第一個帶頭參加「亞投行」的國家。回顧這些歷史就是說明,詹森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靈活的政治人物。

以目前扣押伊朗油輪來看,是前任留下來的棘手問題。詹森為了應對更為緊急的脫歐問題,敢於不怕丟臉快刀斬亂麻的處理掉,也是一種務實的政治擔當行為。包括頂著美國最後通牒壓力,繼續使用東方科技企業的5G技術,說明詹森雖然親美但並不盲目跟隨。從英國這次無視美國的最後通牒來看,美國的霸道在世界上將遇到越來越多的抵制。英國是美國的最親密盟友,都敢於公開打臉美國的做法,這也說明美國內部陣營已經出現了分裂。

因為美國越來越不得人心,不管是盟友還是非盟友,幾乎各國都在提防美國,美國今後將陷入嚴重困境,路越走越窄是必然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英國不理睬美國的最後通牒,釋放伊朗油輪並不是使人感到奇怪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GfAmmwBvvf6VcSZwA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