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曄旻
得知帖木兒大舉入侵的消息之後,巴耶塞特放棄了對君士坦丁堡的圍困,以集中兵力對付「那頭名叫帖木兒的貪狗」。為阻止帖木兒通過錫瓦斯西北的塔黑特(Tuqat)附近的峽道谷地進入安納托里亞腹地,「雷霆」率軍全速東進以阻擊敵軍。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巴耶塞特一世拒絕採納在安卡拉附近水源充足的營地以逸待勞靜候帖木兒的良策,而只在那裡留下了一支人數不多的守備部隊守衛儲存著許多武器及軍需品的安卡拉城,自己則率主力繼續東進,計劃將其以步卒為主的部隊隱匿在塔黑特茂密的叢林中,並指望在當地諸突厥部落的援助下,一舉全殲「跛子」帖木兒的軍隊。
所謂「上兵伐謀」,帖木兒用兵詭詐,在偵悉了鄂圖曼帝國部隊的動向後,迅速離開錫瓦斯,避實就虛,非但未向塔黑特挺進,反而向安納托里亞南部山中轉移。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先前被「雷霆」廢黜的小亞細亞諸突厥小國的王公,由於未能在鄂圖曼宮廷謀得任何官職與益處,紛紛投奔帖木兒。此刻,為了藉助帖木兒實現復國的願望,這些「帶路黨」正在全力以赴地為帖木兒引路開道,提供當地的各種情報,於是出現了戰爭史上的奇觀——雖然理論上是在鄂圖曼帝國的土地上作戰,帖木兒卻仿佛是在本土一般對地理情況輕車熟路。
當巴耶塞特一世正在進軍塔黑特途中時忽然聞悉帖木兒移師轉向率軍南去,誤以為帖木兒進入山林是在畏敵逃避,不敢迎戰。遂下令將其大部分軍隊分散在山間圍剿敵軍,準備在帖木兒未抵安卡拉之前在山間將其殲滅。而帖木兒在得到「雷霆」中計、安卡拉守備空虛的情報之後,立即率軍從隱藏的山叢中出擊,迅速兵臨安卡拉城下,並占據了安卡拉城東部與東北地區原先鄂圖曼軍隊兵營。戰場主動權在握的帖木兒只以小部分部隊切斷安卡拉城的汲道並加以圍困,主力部隊則悠閒地去安卡拉的南部與西部的草原上去秣馬休整,在陣地周圍開鑿溝渠,築柵欄,夜間點燃簧火,警戒敵人的夜襲,靜候「雷霆」的到來。
驚悉帖木兒已經兵臨安卡拉城下,巴耶塞特一世慌忙星夜回師馳援安卡拉。
5 世紀帖木兒軍隊的輕騎兵和重騎兵
但是「雷霆」並不是浪得虛名,他為自己選擇了一個絕佳的戰場。鄂圖曼軍隊布陣於一片被稱為「庫布克(Cubuk)」的平原,在平原的西面,是卡拉巴亞山(Mount Karabayir)與海拔高達1611米的邁里山(Mount Mire),在邁里山的西面則是邁里河;而在平原的北方則是卡特里特皮(Cataltepe)山。「雷霆」的中軍就坐鎮於平原上易守難攻的哈曼特佩斯山(Hamamtepesi Hill)。巴耶塞特一世選擇這裡迎戰帖木兒的大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此可以保護自己的側翼和後方,蒙古人慣用的騎兵兩翼包抄戰術在山巒起伏的地勢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一旦他們靠近,就會被訓練有素的鄂圖曼軍隊弓箭手擊退。不但如此,控制了這些制高點也使得鄂圖曼軍隊一旦處境不利就可以安然撤退。相對而言,只有鄂圖曼軍隊的左翼(庫布克平原東部)比較虛弱,因為這是一片沒有自然障礙的平原地帶,一直延伸到庫布克河邊,利於帖木兒的騎兵馳騁。好在鄂圖曼軍隊陣地的後面就是一座名叫巴哈迪特皮(Bahadırtepe)的小山,巴耶塞特一世將預備隊部署在這座小山上,隨時準備前出應對左翼的危機。總的來說,「雷霆」的布陣完美,攻守兼備,未戰而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後世的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在查看了當時的戰役地圖後就感慨,「『雷霆』給『鋼鐵(帖木兒)』設計了怎麼樣的一個陷阱啊!只有一位像鋼鐵一樣的指揮官才能突破這個陷阱,余者皆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