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獻愛心的陝西黑布林滯銷故事,是編出來的

2019-08-15     貞觀





長按左側小程序碼進入購買頁面




今年7月15日下午,我關注的某官媒微信公眾號單獨發了一條推送《求援!好吃的陝西大荔黑布林面臨滯銷》。畫面上,一個頭髮花白的農民大叔蹲在一大片爛掉的黑布林旁邊,手中拿著一個黑布林,眉頭緊鎖。





陝西黑布林滯銷?

這讓人覺得疑惑,一是我沒有看到本地媒體的報道;二來,這個季節正是果子的採摘期,這個階段果子才剛剛上市,然後就滯銷了?

之後我也沒有把這個當回事,但是幾天之後,陝西黑布林滯銷的消息在微信公眾號里吵的沸沸揚揚,很多官方媒體和助農平台紛紛發聲,滯銷的區域也從大荔一個縣擴展到了西安周至以及臨渭區。

從陝西黑布林局部種植地區果子滯銷到全陝西黑布林種植區果子滯銷,才僅僅一周多時間!

這裡面發生了什麼?到底是啥原因造成的?

我這個人比較較真,就想把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於是,我就在7月19號這天,約了一個做電商的朋友一塊去大荔和鄰近的臨渭區黑布林產區跑了一趟。

回來後又持續關注了一段時間陝西黑布林滯銷的事情。如今這件事大體上也算是塵埃落定。

我復盤一遍陝西的黑布林滯銷事件,從起因到結束,就像陷入了一場惡性循環。簡單來說,就是:

陝西黑布林大豐收,有點兒供大於求,但本來可以賣上價,果農可以保本賺點兒錢,電商不知道從哪兒拿到了大荔政府出函,賣慘營銷,結果引發了整個陝西黑布林的滯銷,導致果農不得不用更低的價錢賠本賣果子。愛心助農結束,受損的還是果農。

當然其中種種細節,可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1

先說說,滯銷的消息是從哪裡來。

官媒微信公眾號發的這條推送最後寫著,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一般助農信息,很少有這樣的措辭,除非是這條文章通過某些渠道推送給了該官媒微信公眾號 。

我注意到在這條推送里,出現了一個「閱農」的公眾號,提示可以關注公眾號後直接下單。

關注了這個號之後,我翻看了一下他們的推送消息。基本可以確定,滯銷的消息,最早是從這裡出來的。





7月10日,「閱農」發了一條推送,《求助!陝西大荔黑布林遭遇市場危機別讓烈日下辛苦勞作的貧困戶血本無歸,政府發函,請求大家轉發支持!》,內容和官媒微信公眾號一模一樣,目前這條推送的閱讀量是7萬。

這篇文章中還展示了大荔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的函件。





據我後來了解,這個函件確實是真實的,並在文件中提到了農副產品滯銷的現狀。第二個,「閱農」是第一家在推送文章中,展示這份函件的公眾號,9號發布的函,10號閱農就發了大荔黑布林滯銷的消息。

大荔縣部分農副產品滯銷,跟大荔縣黑布林滯銷,是兩個概念。大荔縣的農副產品中,黑布林不算是支柱產業。

總之,這條黑布林滯銷的消息,在5天後,出現在了半月談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文章之中。有官媒背書,大荔黑布林滯銷的事情,一下子就給坐實了。

我相信相關部門出具公函,希望能有電商平台來幫助果農售賣農產品,是出於好意。

但這件事情,從那條滯銷文章發布那一刻開始,就失控了。

黑布林滯銷風暴很快就席捲了陝西。

過了一周,「閱農」在7月23日推送了一條新的消息,《突發!對不起,車翻了,你買的黑布林可能滾下山溝了,我們全部補發,請您耐心等待》。

在這條推送里,不僅有大荔3000畝黑布林,周至的2.5萬畝黑布林,一共1000多萬斤的黑布林亟待銷售。





8月7號,「閱農」平台又發布了《真誠的道歉!致黑布林愛心買家:對不起,我們食言了!》,文章指出,這次助農,一共有15萬單次的人們參與到了這次的「助力黑布林」活動中,引起了超過幾十萬網友的關注及幫助,截止目前,一共幫助果農銷售100多萬斤黑布林。

說是道歉,其實滿篇的內容都是在說自己沒有做到最好,沒有幫助更多的果農解決銷售難題,感謝網友支持的留言,然後承諾做好售後工作。

至此,由「閱農」主導發起,其他電商平台廣泛參與的陝西黑布林滯銷愛心活動告一段落。

到這裡,是不是一切看著都沒有問題?一方滯銷,八方支援。

但實際上,復盤整個事件,這裡面的一些神仙操作,看的我也是目瞪口呆。

2

因為黑布林滯銷事件,媒體也開始跟進此事。

有媒體到大荔縣調查,找到了推文里的李大叔和孔大叔家發現,其本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成了網絡上瘋傳的「陝西黑布林滯銷」求援主角,只是為了感謝電商收購自己的李子,配合著拍了些照片,以為是電商給拍照留底的。而平台對他們的家庭條件和情況的描述也與現實不符。

也就是說,公眾號中那個蹲在一堆爛果子旁邊,愁眉苦臉的,其實是擺拍出來的。

這種擺拍,我在現場就遇到了。





現場遭遇:同村農戶不同聲音 電商指導拍攝營銷素材。

一個村裡的七十多歲的老大爺在一片爛掉的殘次果旁邊蹲著,講著自己家裡種了15畝黑布林,再賣不出去就活不了,一斤5毛錢連本都不夠,而在一旁,一個電商公司的工作人員則拿著手機錄著視頻拍著照,詳細的記錄著。

老大爺講的是聲淚俱下,真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但很快尷尬的一幕就發生了,這片果園,不是這個老漢家的,他只是來配合電商拍些素材。而隨後,老大爺又被帶到別處拍攝。

這一刻,我被大爺影帝般的演技給征服了!

而就在這個果園的旁邊,種了10畝黑布林的楊大媽說,她家的果園今年比去年賣的好多了,8畝地已經收入了3萬多,根本不存在滯銷的事情,只是價格沒有原來好,有些人不願意賣。

楊大媽說,開始一斤可以賣到1.4元,因為周邊的黑布林大量上市,後麵價格一直掉,最低都降到了6毛錢,很多人想等價格好了再賣,誰知道越等收購價格越低。

最主要的是,在整個陝西的黑布林種植區里來講,大荔縣並非是黑布林的主要種植區,像周至、臨渭區才是大面積種植黑布林的區域,一弄就是上萬畝。

這次滯銷事件里,最受傷的就是這兩個地方。

果子還在地里呢,就被滯銷了。

我跟果農以及做電商的朋友大概聊了一下,覺得一開始陝西的黑布林完全稱不上滯銷,頂多算是市場疲軟。

果子大豐收,供大於求。不好賣,這是正常的。

為什麼就成了滯銷?

3

我跟著朋友在大荔縣走了一圈。

回西安後,又找了一些資料,有一個直觀感受就是,前期消費者普遍反映果子口感酸澀,導致整個市場銷售疲軟,而且果樹品種老化、集中上市等,也影響著當地黑布林的市場銷售。

這裡得先說一下,今年是陝西地區黑布林的豐收之年。

一來是氣候環境好,二來主要是果農比較努力。

因為去年的冰凍災害,黑布林欠收。所以今年在給果樹疏花階段,果農們就選擇了多留花。本來一個枝上七朵花,今年一個枝上十幾朵花。掛果以後,還有個疏果的階段,但有的壓根就不疏果。

趕上氣候環境好之後,果子的產量一下子就提上來了。





但問題也都在這裡,果園需要照顧,現在村裡青壯年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在經營果園,精力有限。

一顆原本結100顆果子的樹,結了200顆果子,再加上精力有限的果農,你覺得果品質量會高嗎?我是不敢保證。

這只是其一。

其二,果子在成熟之前,很多果商會選擇搶先機。能掙錢的永遠是第一批最早上市的果子。一般果子搶先上市,最多就是沒啥味道。但這黑布林沒成熟之前,特徵就是酸澀苦,兩個字概括就是難吃,四個字概括就是特別難吃。

很多通過電商或者別的渠道購買黑布林的消費者,很快吃到了黑布林的苦頭。

如果你是消費者,你對黑布林的評價會是什麼?除了給差評之外,我想不出別的評論。

我為什麼要說這個呢?

因為今年陝西的黑布林就是這麼乾的。果商搶先機,果農為賣錢,在真正的採摘季來臨之前,就早早上市了一批六七成熟的黑布林,結果撈了一票差評。

等到黑布林真正採摘季,大家忽然反應過來,今年的果子賣的比以往還要慢一些。趕著採摘季而來的客商,首先收到的消息是,今年的黑布林品質不行。

低口碑加上今年黑布林大豐收,果子確實賣起來不怎麼好賣。這是現實情況,但在公眾號的推送中,大荔的黑布林難賣跟這些因素都沒有關係。








大荔的黑布林滯銷主要原因是,中間商一邊壓價,一邊不上門收果子。

這多麼矛盾,不上門收果子,哪來的不斷地壓價,找的誰壓價?找果農嗎?果農不是講,沒人上門收購嗎?

怎麼解決市場疲軟?你看人一把給搞了個神仙操作,就直接講,滯銷了。

大荔黑布林滯銷了!果農特別慘!

過了兩天,陝西黑布林滯銷!果農特別慘!

這裡面被坑的最狠的可能就是臨渭區故市鎮,李子是當地扶貧產業,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產品覆蓋李子早中晚期各個時段,從6月上旬到9月下旬都有持續的李子供應。結果當季的李子品種——黑布林也跟著躺槍陝西黑布林滯銷事件。

果子賣不出去,您能怎麼辦?你只能跟著擺拍賣慘了。要不然,真的就賣不出去。

有意思的是黑布林滯銷風暴席捲陝西之後,面對媒體採訪,大荔縣表示,我們沒有滯銷,我們的果子一直都在賣!早都賣完了,有些電商平台沒有底線,賣慘營銷。

3000多畝種植區,最早通過電商平台賣慘的區域,順帶著坑了後面種植面積上萬畝的區域。

大趨勢之下,說你滯銷,你就是滯銷了。

4

我查詢了「閱農」的帳號,他們建有自己的微商城,主要銷售應季水果、蔬菜肉蛋、乾貨雜糧等。

大荔黑布林滯銷這條消息最早由他們發布,文中描述的情況之嚴重,果農生存之困境讓人看著都心疼,加上一單只需要不到30元就可以買到10斤,遠比水果店便宜,愛心購買者趨之若鶩,最後15萬單次的銷量就是證明。

但實際情況是,如前頭所講,這些文章里的傷心的果農,是擺拍出來的。所謂的滯銷,是預設的,與事實不符,大荔縣相關部門出來闢謠。只有市場疲軟,不存在滯銷,滯銷的意思是,果子賣不出去。

那為什麼非得打著滯銷助農的旗號?

據我所知,一般以愛心助農為名義進行電商銷售,借著「我在幫果農」這個前提,電商的賠付率可以下降近10倍,而且好評率還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就如這家平台所講,不到三十塊錢的果子,可能連一包煙的錢都不夠。





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講,購買愛心產品,收貨遲慢,產品質量是否有問題,東西是否好吃就不再考慮了。因為,大家都有一種潛在的思維:我這是在「幫」果農。官媒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底下,愛心人士購買收到貨後紛紛留言,酸,澀,難吃,成了黑布林的代名詞。





但仔細想想,一包煙錢都不夠,退啥呀,不退了。就當是獻愛心了。

愛心,在這個時候是一門生意。

「閱農」平台29.8元十斤的黑布林銷售量轉化超過15萬單次,他們聲稱十斤黑布林的成本是16元,即一斤1.6元,但另一家電商「農夢派健康生活」公布的助農成本價是19.9元十斤,一斤黑布林的價格在8毛錢左右,兩者價格相差達10元之多。


但果農得到了收益是一樣的,等電商介入的時候,當地大部分果農最後得到的都是一斤8毛錢左右的收入,有的地方果農甚至5毛錢一斤將果子忍痛賣掉。

滯銷之下,你的果子再好,是賣不上價的,議價權並不在果農手中。並且果子保鮮期很短,要不低價賣,就只能等著爛在地里。

就壓價這事兒,還真不是那篇滯銷文章里的中間商。至於說是誰,就真不好講了,滯銷的風聲一旦被放出,果子掉價很正常。

5

同樣的,滯銷風暴之下,參與此次愛心助農的大部分商家,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此次黑布林的銷售,成本最高的反而是人工和包裝快遞費,包裝的,採摘的,分揀的,裝車的,一個工人一天的工錢就得100多元,平均到一件就在1.5元左右,而一件快遞的包裝箱是2.7元,快遞費5元,以及其他耗材、折損等,這些成本加一起就超過10元。

帶我去考察的朋友說,他們上百人半個多月銷售了110萬斤黑布林,和「閱農」平台的量差不多,但是他們一單賣20,人家一單賣29.8,不能說,所有參與此次助農的電商平台沒掙錢,還是有人掙了錢的。

這裡面,快遞公司真的是獻愛心了。





10斤的箱子,全國發,一單只收5元,快遞公司需要一輛大車,天不亮就到渭南倉庫等候裝貨,下午裝好貨後直接拉到西安的配送中心發往全國。

這樣下來,相當於這一個車就只為這一個點專門服務,一車能拉4000多單,按正常的價格成本核算,快遞公司一車下來甚至還會賠錢。

總之,到了8月份,陝西黑布林滯銷風暴,總算是告一段落。是不是皆大歡喜,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我想聊一點自己的看法。

7月初的時候,朋友公司同事一起先後跑遍了渭南市大荔縣、臨渭區和西安市周至縣的黑布林主產區。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市場秩序混亂,三地的黑布林集中上市,量特別大。

收購價格一直在降,有的時候一天早上收購價和下午的收購價相差達20%。而且往年的往年的很多大客商今年沒有來,水果交易,靠的就是大宗採購。這條路一開始就沒走好。

在新聞中,比如大荔縣,黑布林在他們那裡就是小產業,一眾的配套設施壓根沒有,產業鏈不健全。





此時,電商的力量就顯得額外重要。

阿里、京東等平台上的多家電商企業和供應鏈也開始深入到大荔、周至等地進行大量採購,助農銷售,對緩解當地果農的賣難的問題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電商的銷售占比也較往年大幅提高,甚至一度超過50%。

我不好評價,在整個事件中,發布滯銷消息的平台是出於什麼樣的意圖。

農產品市場是一個消費市場,供大於求,供不應求是農產品定價的一個很大的因素,因此往往會出現價格越低越沒人買,越賣不出去的怪相。

我此前做過一個統計,有一年僅人民日報官微在半年內就發了不下30餘條全國各地農產品滯銷愛心助農的微博,而滯銷的產品往往是大眾農產品,報道的地域均局限在村鎮一級,且以村戶居多。

媒體平台的發聲確實對當地的農產品銷售帶來了一些改觀,也吸引了一些客商和電商前去採購,但是並不是長久之計。

一方面是政府沒有對此建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一旦遇到這種賣不動的情況,就只是想著怎麼儘快將農副產品賣出去,至於什麼價位賣,不重要。

對果農來講,種植的產品質量是否有問題,產品品種是否老化,果園管理是否標準,已經不是要考慮的事情。反正有人兜底,蹲在地頭上擺拍,也無所謂,年年賣慘都行。

但從整個產業上來講,這是對陝西黑布林種植並不是好事情。

作者:南山小石

西安市民

版式設計:霹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GSNl2wBvvf6VcSZ2NmZ.html